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221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2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及飞行器,属于航空设备技术领域。该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包括:机翼本体及等离子体激励器,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附着在所述机翼本体后缘处,所述机翼本体前缘的形状为预设波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及飞行器,提高了飞行器在全攻角范围内的气动性能。

High performance deep stall wing structure and aircraf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performance deep stall wing structure and an aircraf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via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 performance deep stall w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wing body and a plasma actuator, wherein the plasma actuator is attached to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wing bod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performance deep stall wing structure and an aircraft, and improves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aircraft in the range of the full angle of att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在航空领域,提高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机翼本体在大攻角下的分离和失速会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从而危及乘客的安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机翼本体在大攻角下的分离和失速问题,一种概念设计方案是将原有机翼本体平滑的前缘改造为凹凸不平的前缘,使得当气流流过机翼本体前缘时,会从凹陷向凸起卷起一个漩涡,该漩涡被流动方向上的气流拉长并向下游延伸,同时以流动方向为轴线旋转,逐渐形成流动掺混程度更高的湍流,从而将远离机翼本体表面的高速流动卷入靠近机翼本体表面的低速流动中,使得靠近机翼本体表面的气流的动能增加,从而提高了边界层抵抗流动分离的能力,以消除机翼本体分离和失速的现象。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机翼本体凹凸不平的前缘虽然消除机翼本体在大攻角下分离和失速的现象,提高了飞行器在大攻角下的气动性能,但是采用该方式会使得机翼本体的最大升力和中小攻角下升力减小,从而导致飞行器在中小攻角下的气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及飞行器,以提高飞行器在全攻角范围内的气动性能。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及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翼本体及等离子体激励器,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附着在所述机翼本体后缘处,所述机翼本体前缘的形状为预设波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深失速机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翼本体及等离子体激励器,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附着在所述机翼本体后缘处,所述机翼本体前缘的形状为预设波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波形状为三角波形、正弦波形或余弦波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包括覆盖电极、绝缘介质及裸露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电极和所述裸露电极非对称附着在所述绝缘介质的两侧,所述覆盖电极附着在所述机翼本体后缘边缘处,且所述覆盖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机翼本体后缘处的下表面平齐,所述裸露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机翼本体后缘处的上表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电极的第二端所在直线与所述裸露电极的第二端所在直线的距离为M毫米,M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电极的长度与所述裸露电极的长度相等,且小于等于所述机翼本体展向方向的长度,所述绝缘介质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军张增冯立好潘翀高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