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719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通过转向架的旁承对凹底架进行直接支撑,无需设置中部底架,且在车体绕关节连接器转动的过程中,凹底架始终被可靠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车辆且相互配合的关节连接器和转向架,所述关节连接器的转动中心处于所述转向架的心盘轴的延长线上;两个车辆在各自凹底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旁承,所述转向架设有与各所述上旁承摩擦接触的下旁承。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和重量,并通过上旁承的设置使得车辆不管如何旋转,车体能够被有效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货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或公路半挂车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铁路专用车辆,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公路货车自行开下铁路专用车辆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驮背运输具有安全、准时、大运量、全天候、节能、环保等优势,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相应比重。其中,所述的铁路专用车辆即为驮背运输车。现有技术中的驮背运输车,通常采用两列车一组的方式,在车组两端分别布置制动装置和车钩缓冲装置,车组中部采用关节联接器连接;其中,车组的两端各采用一个三大件式转向架,中间设置两个三大件式转向架。请参考图1-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驮背运输车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车组中部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在车组中部设有两个转向架1′,这两个转向架1′通过一个中部底架2′连接为一体,该中部底架2′处于两个转向架1′的上方、关节连接器3′的下方;以图1中的左右方向为前后方向,则处于前方的转向架1′以其横向的两个旁承支撑在中部底架2′前端的左右两侧,处于后方的转向架1′以其横向的两个旁承支撑在中部底架2′后端的左右两侧,以通过中部底架2′传递对车体的支撑力。结合图2,中部底架2′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四个底架旁承,处于左侧的两个底架旁承交错设置,处于右侧的两个底架旁承也交错设置,如此,这四个底架旁承中,相对靠前的两个底架旁承与前端车体的凹底架上旁承4′配合,相对靠后的两个底架旁承与后端车体的凹底架上旁承4′配合,实现对前后两端车体的支撑。上述现有结构中,处于车组中部的两个转向架1′通过中部底架2′对车体的凹底架端部进行支撑,支撑力集中在凹底架端部的凹底架上旁承4′,即两个车辆的连接处,无法有效地传递至整个车体。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以通过转向架的旁承对凹底架进行直接支撑,并保证在车体绕关节连接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实现可靠支撑,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通过转向架的旁承对凹底架进行直接支撑,无需设置中部底架,且在车体绕关节连接器转动的过程中,凹底架始终被可靠支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车辆且相互配合的关节连接器,还包括转向架,所述关节连接器的转动中心处于所述转向架的心盘轴的延长线上;两个车辆在各自凹底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旁承,所述转向架设有与各所述上旁承摩擦接触的下旁承。本技术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通过一个转向架实现两个车辆的连接,此时,一个转向架能够满足两个车辆之间的连接需求,无需设置中部底架连接两个转向架而实现对连接部分的支撑;相对于两个转向架与一个中部底架相组合的方式,本技术采用一个转向架在较大程度上简化了车组中部连接装置的结构,降低了成本,还有效减轻了整个结构的重量;并且,相对于两个转向架,采用一个转向架具有较低的检修和维护成本,也缩短了车组中部连接结构的整个纵向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处于中部底架中间的底架旁承,本技术的转向架无需改变其上所设置下旁承的位置,即可对凹底架进行有效支撑,而且支撑力直接传递至凹底架,并与凹底架主体结构的底部相对应,能够更好地将支撑力传递至整个车体。可选地,各所述上旁承均呈半圆弧形,并处于以所述心盘轴为回转中心、以预定距离为回转半径的同一圆周上。由于关节连接器的转动中心处于转向架心盘轴的延长线上,使得车辆绕关节连接器转动的过程中必然绕心盘轴回转,此时,将上旁承设置在以心盘轴为回转中心、以预定距离为回转半径的同一圆周上,就可以使得车辆不管如何旋转,转向架的下旁承均与凹底架的上旁承保持配合,进而对车体进行有效支撑,提高了支撑可靠性。可选地,所述上旁承与所述凹底架采用沉头带榫螺栓连接,并以沉头所在的一侧与所述下旁承摩擦接触。可选地,所述上旁承的周向间隔设有若干所述沉头带榫螺栓,各所述沉头带榫螺栓处于同一圆周上。可选地,所述上旁承的弧长不小于其所在圆周周长的八分之一。可选地,所述上旁承与所述凹底架之间设有调整垫板。可选地,所述凹底架采用工字型钢制成栅格结构。可选地,所述转向架为三轴转向架,所述下旁承设置在所述转向架处于相邻车轴之间的侧梁上。可选地,所述转向架的构架为通过焊接形成的焊接构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驮背运输车,采用上述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连接两个车辆,以形成一个车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驮背运输车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车组中部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驮背运输车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侧视图;图4为图3所示驮背运输车绕关节连接器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驮背运输车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中,两个车辆的凹底架连接处在仰视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凹底架与上旁承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凹底架与上旁承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1-2中:转向架1′、中部底架2′、关节连接器3′、凹底架上旁承4′;图3-8中:关节连接器1、转向架2、凹底架3、上旁承4、下旁承5、沉头带榫螺栓6、调整垫板7、第一车辆8、第二车辆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通过转向架的旁承对凹底架进行直接支撑,无需设置中部底架,且在车体绕关节连接器转动的过程中,凹底架始终被可靠支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3-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包括由两个车辆形成的一个车组,这两个车辆通过车组中部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本技术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包括关节连接器1和转向架2,两个车辆通过相互配合的关节连接器1进行连接,以使得这两个车辆能够绕该关节连接器1在纵向、垂向和横向这三个纬度进行转动;转向架2用于实现两个车辆连接处的支撑和动力传递。为便于描述,下文中将相互连接的两个车辆分别定义为第一车辆8和第二车辆9,所述第一、第二仅为了区分。本文所述的纵向、垂向、横向均以驮背运输车为参照,以平行于驮背运输车运行方向的方向为纵向,在纵向上,处于运输方向前方的方向为前,相反的方向为后;在平行于轨道面的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横向的两端分别对应左右方向;以垂直于轨道面的方向为垂向,指向轨道面的方向为下,背离轨道面的方向为上。该转向架2可以为构架式转向架,与两个车辆的凹底架3直接连接,具体可以在转向架2与凹底架3相应的位置设置摩擦配合的旁承,为便于区分,由于凹底架3处于转向架2的上方,则设置在凹底架3的旁承称之为上旁承4,设置在转向架2的旁承称之为下旁承5。为实现可靠连接和转动,关节连接器1的转动中心处于转向架2的心盘轴的延长线上,以使得第一车辆8和第二车辆9绕关节连接器1转动的同时绕心盘轴回转。那么,第一车辆8和第二车辆9的转动路径是以心盘轴为回转中心的圆周。如图3和图5所示,可以将第一车辆8的凹底架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上旁承4,在第二车辆9的凹底架3的左右两侧也均设置上旁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驮背运输车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车辆且相互配合的关节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架(2),所述关节连接器(1)的转动中心处于所述转向架(2)的心盘轴的延长线上;两个车辆在各自凹底架(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旁承(4),所述转向架(2)设有与各所述上旁承(4)摩擦接触的下旁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驮背运输车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车辆且相互配合的关节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架(2),所述关节连接器(1)的转动中心处于所述转向架(2)的心盘轴的延长线上;两个车辆在各自凹底架(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旁承(4),所述转向架(2)设有与各所述上旁承(4)摩擦接触的下旁承(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旁承(4)均呈半圆弧形,并处于以所述心盘轴为回转中心、以预定距离为回转半径的同一圆周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旁承(4)与所述凹底架(3)采用沉头带榫螺栓(6)连接,并以沉头所在的一侧与所述下旁承(5)摩擦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组中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旁承(4)的周向间隔设有若干所述沉头带榫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和平李华吴荣坤付勇邹怀森张易沈彩瑜吴振国袁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北京驮丰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