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拌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车辆的日益增加以及运输的重载化等原因,沥青路面发生车辙、拥包等现象日趋严重,在我国南方炎热地区尤为突出。该现象已成为我国目前沥青公路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行车安全、服务水平及使用寿命。早在1900年,人们就已开始用硫来改性沥青,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但由于硫价格高涨,以及硫改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释放H2S等含硫气体的问题,制约了硫磺改性沥青技术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洛克邦得公司研究生产了硫磺基改性剂SEAM(sulphurextendedasphaltmodifier),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虽然减少了H2S等含硫气体的发生量,但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制约了该技术产品的应用。我国对SEAM沥青路面的研究应用相对较晚,直到2000年才在天津修筑了SEAM改性沥青试验路,其后在黑龙江也修筑了试验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上应用规模较小,研究也不够系统、全面。硫磺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一般是将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拌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以改性剂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硫磺 50%~90%,硬沥青 8%~43%,特制温拌剂 2%~7%,所述特制温拌剂制备原料包含FT、卤素、芳烃油,并添加有催化剂,其中所述的FT为煤气化后再进行合成反应得到的一种高分子烷烃,也可以是以天然气为原料进行合成反应得到的一种高分子烷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拌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以改性剂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硫磺50%~90%,
硬沥青8%~43%,
特制温拌剂2%~7%,
所述特制温拌剂制备原料包含FT、卤素、芳烃油,并添加有催化剂,其中所述的FT为煤气化后再进行合成反应得到的一种高分子烷烃,也可以是以天然气为原料进行合成反应得到的一种高分子烷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FT为碳数为40~130,最好为60~130;分子量为562~1822,最好为842~1822的高分子烷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素的用量为FT摩尔数的0.3~0.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FT与芳烃油的重量比为(1~7):(7~1)的任意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烃油为一种富含芳烃的组分,其中的芳烃含量为57%~78%,最好为60%~7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无水AlCl3、FeCl3、SbCl3、ZnCl2、TiCl4、SnCl4、BF3中的一种或多种,最好为AlCl3或FeCl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用量,以重量计,为芳烃油中芳烃含量的0.3%~0.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FT加热熔融后,引入卤素,得到中间体;向芳烃油中添加催化剂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上述中间体与芳烃油混合,搅拌反应,得到本发明所用的特制温拌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拌剂制备方法包括:将FT加热熔融后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到250℃~400℃,保持此温度下引入卤素,搅拌60~180min,得到中间体;将芳烃油装在另一密闭容器内加热至70℃~150℃,向其中添加催化剂并充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莲,范思远,陈闯,张静,宁爱民,李志军,程国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