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咯烷硫基碳青霉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技术

技术编号:150941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链5位上是氨磺酰胺甲基的吡咯烷硫基碳青霉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由侧链5位上是羟甲基的吡咯烷硫基碳青霉烯衍生物和氨磺酰胺或其衍生物进行Mitsunobu反应缩合。并提供了基于其的一种碳青霉烯抗生素多利培南的制备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中间体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化了反应步骤,无需特殊试剂和昂贵试剂,割除了多步柱层析纯化,降低了成本,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谱的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大类)抗生素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吡咯烷硫基碳青霉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生的新的中间体化合物。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US5317016(Date of Patent1994.5.31)、公开号为CN1071428A的中国专利报道了通式化合物(I)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式(III)所示的碳青霉烯母核与式(II)所示的吡咯烷衍生物缩合,其中式II化合物需由 式IV化合物经至少4步的反应步骤才能得到,具体还可参见公开号为 CN1113233A的中国专利(CN1071428A的分案),因此其整个反应步骤繁琐。以Y.Iso,et al.J.Antibiotics,1996,49(2)199-209(根据上述专利发表的论文)报道的合成路线来具体说明如下 为了在侧链5位引入氨磺酰胺基,首先使化合物1′(式IV化合物中的具体化合物)依次与甲磺酰氯、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和水合肼反应,在侧链5位引入氨基得化合物4′;再与对甲氧基苄氧基羰基氨磺酰氯反应,在侧链5位引入对甲氧基苄氧基羰基保护的氨磺酰胺,得化合物5′(式II化合物中的具体化合物);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式Ⅰ化合物吡咯烷硫基碳青霉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由式Ⅴ化合物和式Ⅵ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其中R↑[1]为氢或低级烷基;R↑[2]、R↑[3]和R↑[4]独立地为氢,可被取代的低级烷基、或氨基保护基,或者R↑[2]和R ↑[3]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状基团,或者R↑[2]和R↑[4]、或R↑[3]和R↑[4]互相连接而形成-CH↓[2]-CH↓[2]-或-CH↓[2]-CH↓[2]-CH↓[2]-;每个环状基团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选自氧、硫和氮的原子,并且每个环状基都可被取代;X↑[1]是氢或羟基保护基;X↑[2]是氢、羧基保护基、铵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军张庆文时惠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