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二聚化的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738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作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的化合物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某些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结构式:其中T、V、X和Y独立地选自CR↑[4]和N;Z选自CR↑[3]和N;W和W’独立地选自CH↓[2]、CR↑[7]R↑[8]、NR↑[9]、O、N(O)、S(O)↓[q]和C(O);n、m和p独立地为从0至5的整数;q为0、1或2;而且其它的取代基如这里所定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其它化合物具有如这里所定义的结构式。这里还公开了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要求2005年4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672,001,和2004年12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631,971的优先权。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化合物、其合成及其作为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一氧化氮(NO)与许多生理过程的调节以及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通过酶NO合成酶(NOS)的三种独特的同工型由许多组织和细胞类型中的L-精氨酸酶促地合成。这些同工型中的两种,内皮NOS(eNOS)和神经元NOS(nNOS)是以组成型的方式表达并且是钙/钙调节蛋白依赖性的。内皮NOS通过内皮和其它细胞类型而表达并且与心血管的体内稳态有关。神经元NOS组成型地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其中NO起神经递质的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当细胞内钙浓度提高时组成型形式的NOS产生较少的、短暂水平的NO。这些较低水平NO发挥调节血压、血小板粘附、胃肠活动性、支气管肌紧张和神经传递的作用。 相反地,NOS的第三种同工型,基本上非钙依赖性的酶可诱导NOS(iNOS),不存在于静止细胞中,但是当有刺激如内毒素和/或细胞因子时在基本上所有有核哺乳动物细胞中被迅速地表达。该可诱导同工型既不被钙所刺激也不被钙调蛋白拮抗剂所阻滞。它含有几种紧密结合的辅因子,包括FMN、FAD和四氢生物喋呤。在暴露于炎性细胞因子或脂多糖之后,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可诱导同工型(NOS2或iNOS)在基本上所有有核哺乳动物细胞中被表达。 酶iNOS合成酶是含有130kDa亚基的同型二聚体。每个亚基包括氧合酶域和还原酶域。重要的是,iNOS合成酶的二聚化是酶活性的要求。如果二聚化机制被破坏,那么通过可诱导NOS酶来产生一氧化氮就被抑制。 在巨噬细胞和肺表皮细胞中存在iNOS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存在,iNOS合成的NO比组成型酶合成的多100-1000倍且这样持续较长的时间。这种过量产生的NO和得到的NO衍生的代谢物(例如,过氧亚硝酸盐)导致细胞毒性和组织损伤,其引起许多疾病、紊乱和疾患的病理生理学。 由可诱导形式NOS产生的一氧化氮还涉及炎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在实验动物中,由脂多糖或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低血压可被NOS抑制剂逆转。导致细胞因子诱导低血压的疾患包括败血症休克、血液透析和癌症患者中白介素治疗。已表明iNOS可有效地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低血压、炎性肠道疾病、脑缺血、骨关节炎、哮喘以及神经病如糖尿病神经病和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 此外,一氧化氮以较高的数量存在于发炎组织中,这已表明可局部地诱导疼痛并且可增强中枢以及外周的刺激。因为炎性反应产生的一氧化氮被认为是由iNOS合成的,所以抑制iNOS二聚化在患者中产生预防和治疗性止痛。 因此,在过量产生一氧化氮是有害的情况下,寻找iNOS特异性抑制剂以减少NO产生将是有益的。但是,考虑到组成型iNOS同工型扮演重要的生理角色,抑制iNOS必须对eNOS和nNOS活性具有尽可能小的作用。 专利技术概述 本专利技术已发现了可抑制可诱导NOS合成酶单体二聚化的新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以及合成和应用这些化合物的方法,包括通过给药该化合物抑制或调节一氧化氮合成和/或降低患者中一氧化氮水平的方法。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化合物 其中 T、V、X和Y独立地选自CR4和N; Z选自CR3和N; R1和R2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烷氧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O)N(R11)R12、-P(O)2、-SO2NHC(O)R11、-N(R11)SO2R12、-SO2N(R11)R12、-NSO2N(R11)R12、-C(O)NHSO2R11、-CH=NOR11、-OR11、-S(O)t-R11、-N(R11)R12、-N(R11)C(O)N(R12)R13、-N(R11)C(O)OR12、-N(R11)C(O)R12、-r-R12、-r-C(O)OR11、-r-2、-rC(O)N(R11)R12、-r-N(R11)R12、-r-N(R11)-rR12、-r-OR11、-N(R11)-r-R12、-N(R11)C(O)N(R13)-r-R12、-C(O)-r-N(R11)R12、-N(R13)C(O)-L-(R11)R12、-N(R11)-r-L-R12、-N(R11)C(O)N(R11)-r-L-R12、-r-L-R12和-L-C(O)N(R11)R12; t为0至2的整数; r为0至5的整数; L选自任选地取代的3-至7-元碳环基团、任选地取代的3-至7-元杂环基团、任选地取代的6-元芳基,以及任选地取代的6-元杂芳基; R3、R4、R10、R14、R15、R16、R17和R18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或者R14和R15可一起形成羰基、任选地取代的碳环或任选地取代的杂环;或者R14和R15可一起不存在,形成另外的键; R11、R12和R13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OR17、-S(O)tR17、-r-C(O)OR17、-r-N(R17)R18、-r-N(R16)C(O)N(R17)R18、-r-N(R17)C(O)OR18、-r-R17和-r-N(R17)C(O)R18;或者R11或R12可以由以下结构来定义 和 其中 u和v独立地为从0至3的整数;和 X1和X2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低级酰氧基、任选地取代的低级烷基、任选地取代的低级烷氧基、低级卤代烷基、低级卤代烷氧基和低级全卤代烷基;或者X1和X2可一起形成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环烷基或者任选地取代的杂环烷基。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式II化合物 其中 T、V、X和Y独立地选自CR4和N; Z选自CR3和N; W和W’独立地选自CH2、CR7R8、NR9、O、N(O)、S(O)q和C(O); n、m和p独立地为0至5的整数; q为0、1或2; R3、R4、R10、R14、R15、R16、R17和R18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或者R14和R15可一起形成羰基、任选地取代的碳环或任选地取代的杂环;或者R14和R15可一起不存在,形成另外的键; R5、R6、R7、R8和R9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烷氧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式Ⅱ的化合物:    ***  Ⅱ    或者其盐、酯或前药,其中:    T、V、X和Y独立地选自CR↑[4]和N;    Z选自CR↑[3]和N;    W和W’独立地选自CH↓[2]、CR↑[7]R↑[8]、NR↑[9]、O、N(O)、S(O)↓[q]和C(O);    n、m和p独立地为0至5的整数;    q为0、1或2;    R↑[3]、R↑[4]、R↑[10]、R↑[14]、R↑[15]、R↑[16]、R↑[17]和R↑[18]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或者R↑[14]和R↑[15]可一起形成羰基、任选地取代的碳环或任选地取代的杂环;或者R↑[14]和R↑[15]可一起不存在,形成另外的键;    R↑[5]、R↑[6]、R↑[7]、R↑[8]和R↑[9]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烷氧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烯、任选地取代的炔、-(O)N(R↑[11])R↑[12]、-P(O)[N(R↑[11])R↑[12]]↓[2]、-SO↓[2]NHC(O)R↑[11]、-N(R↑[11])SO↓[2]R↑[12]、-SO↓[2]N(R↑[11])R↑[12]、-NSO↓[2]N(R↑[11])R↑[12]、-C(O)NHSO↓[2]R↑[11]、-CH=NOR↑[11]、-OR↑[11]、-S(O)↓[t]-R↑[11]、-N(R↑[11])R↑[12]、-N(R↑[11])C(O)N(R↑[12])R↑[13]、-N(R↑[11])C(O)OR↑[12]、-N(R↑[11])C(O)R↑[12]、-[C(R↑[14])R↑[15]]↓[r]-R↑[12]、-[C(R↑[14])R↑[15]]↓[r]-C(O)OR↑[11]、-[C(R↑[14])R↑[15]]↓[r]-[C(O)OR↑[11]]↓[2]、-[C(R↑[14])R↑[15]]↓[r]C(O)N(R↑[11])R↑[12]、-[C(R↑[14])R↑[15]]↓[r]-N(R↑[11])R↑[12]、-[C(R↑[14])R↑[15]]↓[r]-N(R↑[1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C加曼H朗MR赫伯特AM塞耶CA哈西格SA诺布尔RD卡曾斯H庄CR桑托斯X陈
申请(专利权)人:凯利普西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