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其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5314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其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所述菌株是从黄山生态林腐木中通过初筛、原生质体制备、紫外光照诱变选育、复筛得到的一种名称为TP-02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该菌株具备高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可以豆粕、硫酸铵、尿素或氯化铵为氮源,以麸皮汁、乳糖、淀粉糖、稻草秸秆或玉米秸秆为碳源经液态发酵,在培养72~84小时后,其滤纸酶活力可达到16.98IU/mL,内切酶酶活达到41.33IU/mL,外切酶酶活达到3.65IU/mL,β-葡聚糖苷酶酶活力达到15.98IU/m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其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木质纤维类物质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储藏最丰富的物质,也是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则是一类能够将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系的总称,它们协同作用,将纤维素降解产生寡糖和纤维二塘,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木糖等单糖,进而可进一步制取酒精、食品、单细胞蛋白、医药品及其他化学化工原料。因此,纤维素酶在燃料乙醇制取、造纸、饲料加工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纤维素酶的产生菌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等,但目前主要用于纤维素酶生产的菌种主要为丝状真菌。丝状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酶系较全,且其产生的酶多为胞外酶,便于后期的分离提取。纤维素酶是由三种不同的酶组成的多酶复合物:外切葡聚糖酶、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BGL),三种酶协同作用完成对纤维素的水解。目前纤维素酶的应用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问题。纤维素酶高生产成本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纤维素酶的产生菌株的发酵酶活力相对较低,一直是大规模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长期制约纤维素酶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筛、原生质体制备、紫外光照诱变选育、复筛;所述产纤维素酶菌株现在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编号为No.11119,分类命名为葡枝根霉点头变种Rhizopus stolonifer var.refiexu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筛、原生质体制备、
紫外光照诱变选育、复筛;
所述产纤维素酶菌株现在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编
号为No.11119,分类命名为葡枝根霉点头变种Rhizopusstolonifervar.refiexu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初筛培养基初筛,所述初筛培养基的成分为:每L培养基含有:CMC-Na5-10g;葡萄糖3-5g;琼
脂10-20g;MandelS无机营养盐1000mL;
B.制备原生质体,将初筛得到的菌株的孢子于PDA培养基中培养,经纯化、离心后获得的菌丝于破
壁液中振荡孵育,过滤、离心纯化后得到原生质体;所述破壁液的成分为蜗牛酶:纤维素酶=3:1;
C.诱变选育,将步骤B得到的原生质体用15W紫外灯照射进行诱变处理,处理液涂布于高渗初筛培
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菌落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培养;
所述高渗初筛培养基平板的成分为:每L培养基含有:CMC-Na5-10g;葡萄糖3-5g;琼脂10-20g;
MandelS无机营养盐1000mL;KCl0.6mol;
D.复筛;将步骤C得到的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培养物的孢子悬液接种于液态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并
将种子培养液按1:10体积比接种到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过对发酵产物酶解还原糖产量的测定,筛选
出酶活性高的菌株,即为产纤维素酶菌株TP-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种子培养基的成分为:10%麸皮浸出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每L培养基含有:80~120
目的玉米秸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斌张庆庆汤文晶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