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春燕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950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正上方设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挡板,且两个竖挡板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远离滑轨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无人驾驶汽车座椅的改进,通过滑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受力分开的滑板可以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复位,通过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拉伸弹簧的配合使用,拉伸弹簧对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进行拉伸,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的角度适中,从而对座椅进行减震,达到了减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驾驶汽车
,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车辆能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交通事故,且适于在国防、安防及不适宜人类操作的恶劣环境下工作。无人驾驶汽车内需要安装有汽车座椅,目前,人们开始不断追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以及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急加速、减速、转弯以及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座椅在汽车行驶时,震动幅度较大,减震效果较差,降低了座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具备减震效果好,提高行车舒适度的优点,解决了减震效果差,行车舒适度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正上方设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挡板,且两个竖挡板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远离滑轨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挡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正面与主销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销轴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板正面的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滑板之间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所述滑板的顶部通过滑轮与滑槽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轨内设置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侧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座椅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滑块,且两个缓冲滑块靠近滑轨的一侧均与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板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连接处均设有次销轴。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通过拉伸弹簧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无人驾驶汽车座椅的改进,通过设置滑槽、滑板和滑轮,从而有利于滑板和滑轮在滑槽内滑动,通过第一转杆、第二转杆、滑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受力下压的座椅带动滑板对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进行下压,通过滑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受力分开的滑板可以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复位,通过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拉伸弹簧的配合使用,拉伸弹簧对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进行拉伸,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的角度适中,从而对座椅进行减震,达到了减震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挡板和连接弹簧,从而使受力向外侧移动的滑板通过连接弹簧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连接,从而对滑板进行限位和缓冲,进一步达到了减震和缓冲的效果,结构简单,舒适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轨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座椅、3滑槽、4竖挡板、5滑轨、6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挡板、11支撑板、12主销轴、13第一转杆、14第二转杆、15滑板、16复位弹簧、17滑轮、18连接弹簧、19次销轴、20拉伸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包括底板1,底板1的正上方设有座椅2,座椅2的底部开设有滑槽3,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挡板4,且两个竖挡板4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5,竖挡板4对滑轨5进行固定,座椅2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滑块,且两个缓冲滑块靠近滑轨5的一侧均与滑轨5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缓冲滑块,可以对座椅2进行减震和缓冲,滑轨5内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滑轨5内设置有连接弹簧18,且连接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侧的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活动连接,连接弹簧18对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进行固定和拉伸,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远离滑轨5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均与挡板10的正面活动连接,底板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板11,且支撑板11的正面与主销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主销轴1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之间通过拉伸弹簧20活动连接,拉伸弹簧20对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进行拉伸和缓冲,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板15正面的底部活动连接,通过挡板10和滑板15的配合使用,从而使下压的滑板15对挡板10进行挤压,挡板10对滑板15进行限位和缓冲,滑板15与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连接处均设有次销轴19,通过第一转杆13、第二转杆14、滑板15和次销轴19的配合使用,使张开并向下移动的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对滑板15进行拉伸,从而对座椅2进行缓冲和减震,从而达到了缓冲的效果,且两个滑板15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6活动连接,复位弹簧16对背向移动的滑板15进行复位,对向下移动的座椅2进行缓冲,滑板15的顶部通过滑轮17与滑槽3活动连接,通过滑槽3、滑板15和滑轮17的配合使用,从而减小滑板15移动产生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对座椅2进行减震。使用时,座椅2受力会向下移动,同时会使滑轮17在滑槽3内移动,滑轮17会带动两个滑板15背向移动,复位弹簧16对其进行复位,同时滑轮17也会带动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角度变大,拉伸弹簧20对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进行拉伸,当滑轮17下压到一定程度,在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推动下,对挡板10进行挤压,同时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在连接弹簧18的连接下,使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同时推动挡板10对滑轮17进行限位和缓冲,从而对座椅2进行减震,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综上所述:该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通过对无人驾驶汽车座椅2的改进,通过设置滑槽3、滑板15和滑轮17,从而有利于滑板15和滑轮17在滑槽3内滑动,通过第一转杆13、第二转杆14、滑板15和复位弹簧16的配合使用,使受力下压的座椅2带动滑板15对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进行下压,通过滑板15和复位弹簧16的配合使用,使受力分开的滑板15可以通过复位弹簧16进行复位,通过第一转杆13、第二转杆14和拉伸弹簧20的配合使用,拉伸弹簧20对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进行拉伸,使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之间的角度适中,从而对座椅2进行减震,达到了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挡板10和连接弹簧18,从而使受力向外侧移动的滑板15通过连接弹簧18对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的连接,从而对滑板15进行限位和缓冲,进一步达到了减震和缓冲的效果,结构简单,舒适性较好,解决了减震效果差,行车舒适度差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正上方设有座椅(2),所述座椅(2)的底部开设有滑槽(3),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挡板(4),且两个竖挡板(4)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5),所述滑轨(5)内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远离滑轨(5)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均与挡板(10)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板(11),且支撑板(11)的正面与主销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销轴(1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板(15)正面的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滑板(15)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6)活动连接,所述滑板(15)的顶部通过滑轮(17)与滑槽(3)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正上方设有座椅(2),所述座椅(2)的底部开设有滑槽(3),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挡板(4),且两个竖挡板(4)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5),所述滑轨(5)内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远离滑轨(5)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均与挡板(10)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板(11),且支撑板(11)的正面与主销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销轴(1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3)和第二转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板(15)正面的底部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施春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