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控制装置和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4224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控制装置和汽车,其中,车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以太网收发器;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第一以太网交换器通过M个第一接口分别与M个以太网收发器相连,M为正整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N个第一接口分别与N个以太网收发器相连,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N为正整数;控制主板,控制主板通过第一串口与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通过第二串口和第三接口与第二以太网交换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控制装置,能够保证数据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高效性,由此,能够使用户及时快速了解汽车的相关状态,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控制装置和汽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车载控制装置,即车载T-BOX(TelematicsBOX)配置了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接口,支持标准KWP(KeywordProtocol,关键字协议)/VDS(VirusDetectionSystem,病毒监控系统)协议,并配置有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含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支持GPS定位导航等拓展功能。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述技术中的T-BOX与其他模块节点间的传输主要靠专用屏蔽线,接线成本高,且布线重量大。在连接节点多时,低带宽和低传输速率会造成信息数据的堵塞和延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控制装置。该装置接线成本低,布线重量小,数据传输速度快,能够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及时高效,进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以太网收发器;第一以太网交换器,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通过M个第一接口分别与M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相连,M为正整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N个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N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相连,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N为正整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通过第一串口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通过第二串口和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相连。本技术的车载控制装置,通过以太网的设置,能够降低接线成本,减小布线重量,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能够保证整车信息实时传输获取,进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本技术上述的车载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口为MII(MediumIndependentInterface,介质独立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均为RGMII(ReducedGigabitMediaIndependentInterface,精简吉比特介质独立接口)。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三串口与所述控制主板相连;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分别通过USB接口、第五串口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热点提供模块,所述热点提供模块通过外设接口与所述通信模块相连;多个CAN收发器,多个所述CAN收发器均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通过第四串口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串口、所述第二串口和所述第四串口均为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所述第三串口和所述第五串口均为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串行传输器)接口,所述外设接口为SDIO(SecureDigitalInputandOutput,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均通过双绞线与外部设备相连,以接收所述外部设备传输的数据。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的个数为7,所述M的取值为4,所述N的取值为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本技术上述的车载控制装置。本技术的汽车,通过设置有以太网的车载控制装置能够承载更高数据量的处理任务,且保证整车信息实时传输获取,能够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一个车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控制装置和汽车。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车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以太网收发器10、第一以太网交换器20、第二以太网交换器30和控制主板40。其中,第一以太网交换器20通过M个第一接口分别与M个以太网收发器10相连,M为正整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30通过N个第一接口分别与N个以太网收发器10相连,第二以太网交换器30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一以太网交换器20相连,N为正整数;控制主板40通过第一串口与第一以太网交换器20相连,通过第二串口和第三接口与第二以太网交换器30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口可以为MII接口,用于在以太网收发器10和第一以太网交换器20之间、以太网收发器10和第二以太网交换器30之间传输以太网数据。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均可以为RGMII接口。该RGMII接口均采用4位数据接口,工作时钟125MHz,且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同时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另外,采用RGMII接口可以降低电路成本,可以使实现这种接口的器件的引脚数从25个减少到14个。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太网收发器的个数可以是7,M的取值可以是4,N的取值可以是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以太网收发器10均可以通过双绞线与外部设备相连,以接收外部设备传输的数据。其中,外部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仪表盘、驾驶辅助系统、全景泊车影像系统、后座娱乐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系统、胎压显示警告系统。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以太网接口专享带宽,每个端口的传输速度灵活,且双绞线可以实现100Mbps全双工通信,由此,通过以太网收发器10、第一以太网交换器20和第二以太网接收器30,以及双绞线、MII接口、RGMII接口的设置,可以降低接线成本,减小布线重量,保证外部设备的数据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以使用户及时高效获取所述数据信息,了解汽车的状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车载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50、通信模块60、热点提供模块70和多个CAN收发器80。其中,控制单元50通过第三串口与控制主板40相连,通信模块60分别通过USB接口、第五串口与控制主板40、控制单元50相连,热点提供模70通过外设接口与通信模块60相连,多个CAN收发器80均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单元50相连。可选地,CAN收发器的个数可以是5个。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串口和第二串口均可以为SPI接口,该SPI接口能够节约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节省空间,简单易用。第三串口和第五串口均可以为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接口UART,该UART接口能够将输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输出的串行,以便于数据传输。外设接口可以为SDIO接口,以对通信模块60和热点提供模块70的功能进行扩展。具体而言,通信模块60可以与移动终端实现连接,热点提供模块70可以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热点,由此,能够实现车载控制装置的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控制装置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以太网收发器;第一以太网交换器,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通过M个第一接口分别与M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相连,M为正整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N个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N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相连,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N为正整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通过第一串口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通过第二串口和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以太网收发器;第一以太网交换器,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通过M个第一接口分别与M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相连,M为正整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N个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N个所述以太网收发器相连,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N为正整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通过第一串口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交换器相连,通过第二串口和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以太网交换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介质独立接口MII,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均为精简吉比特介质独立接口RGMI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三串口与所述控制主板相连;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分别通过USB接口、第五串口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热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晶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