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0977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动装置,抑制由焊接和压入引起的变形,提高组装精度。差动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体(DC)和收纳于差速器壳体内并将该差速器壳体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A)的差动机构(DM),差速器壳体具有:输入部件(I),具有承受旋转力的输入部(Ig)并且该输入部件的至少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开放;以及至少一个罩部,封堵输入部件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开放部分,输入部件具有:被焊接部(21),与罩部在输入部件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在一起;被压入部(22),比被焊接部靠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并且罩部被压入其中;以及连接面,连接被焊接部和被压入部之间,并在与罩部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被压入部的变形的空间,连接面的与被焊接部连接的一端部从被焊接部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差动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差速器壳体和收纳于差速器壳体内并将该差速器壳体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的差动机构的差动装置的改良。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差动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公知有例如下述那样的差动装置:差速器壳体具有:圆筒状的输入部件,其具有承受旋转力的输入部并且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开放;以及至少一个罩部,其封堵输入部件的开放端部,在该以往装置中,在将作为输入部的被动齿轮的内周部和差速器壳体的外周部接合一体化时,同时使用了压入手段和焊接手段。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099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0387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64728号公报然而,当如上述以往装置那样,同时使用压入手段和焊接手段来接合输入部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时,除了焊接时产生在焊接部周边的热变形的影响之外,压入时产生在压入部周边的机械变形也产生影响,由此,存在输入部和差速器壳体甚至差动装置整体的组装精度降低的可能。此外,在上述以往装置中,存在由于差动装置中的输入部的配置方式例如采用斜齿轮而从输入部侧对差速器壳体施加较大的推力载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容易在输入部和差速器壳体的边界部即焊接部处产生应力集中,因此还存在使焊接部的耐久性降低等可能。而且,像上述那样的课题同样发生于同时使用压入手段和焊接手段来结合构成差速器壳体的圆筒状的输入部件和封堵其开放端部的罩部之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所述差动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体和收纳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将该差速器壳体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的差动机构,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圆筒状的输入部件,其具有承受旋转力的输入部,并且该输入部件的至少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开放;以及至少一个罩部,其封堵所述输入部件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开放部分,所述输入部件具有:被焊接部,其与所述罩部在所述输入部件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在一起;被压入部,其比所述被焊接部靠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所述罩部被压入该被压入部中;以及连接面,其连接所述被焊接部和所述被压入部之间,并在与所述罩部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所述被压入部的变形的空间,所述连接面的与所述被焊接部连接的一端部从该被焊接部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此为第一特征)。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该输入部件保持对小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并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共同旋转,该差动装置具有:一对侧面齿轮,它们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齿部,并且该一对侧面齿轮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以及至少一个罩部,其被安装在所述输入部件上且至少覆盖一个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所述输入部件具有:被焊接部,其与所述罩部在所述输入部件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在一起;被压入部,其比所述被焊接部靠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所述罩部被压入该被压入部中;以及连接面,其连接所述被焊接部和所述被压入部之间,并在与所述罩部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所述被压入部的变形的空间,所述连接面的与所述被焊接部连接的一端部从该被焊接部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此为第二特征)。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该输入部件支承对差动齿轮进行支承的差动齿轮支承部,并能够与该差动齿轮支承部共同旋转,该差动装置具有:一对输出齿轮,它们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差动齿轮啮合的齿部,并且该一对侧面齿轮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以及至少一个罩部,其被安装在所述输入部件上且至少覆盖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外侧,所述输入部件具有:被焊接部,其与所述罩部在所述输入部件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在一起;被压入部,其比所述被焊接部靠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所述罩部被压入该被压入部中;以及连接面,其连接所述被焊接部和所述被压入部之间,并在与所述罩部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所述被压入部的变形的空间,所述连接面的与所述被焊接部连接的一端部从该被焊接部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在设所述输出齿轮的齿数为Z1,设所述差动齿轮的齿数为Z2,设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的直径为d2,设节锥距为PCD时,满足【数学式9】d2/PCD≤3.36·(1Z1)23·sin(tan-1Z1Z2)]]>并且,满足Z1/Z2>2(此为第三特征)。优选为,所述被压入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空间配置成在从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中心向放射方向观察时彼此重叠(此为第四特征)。优选为,所述罩部具有:轴套部,其呈同心状围绕所述输出轴;以及侧壁部,其从所述轴套部以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接连设置,在所述侧壁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大径部,其嵌合并焊接于所述被焊接部;以及小径部,其通过阶梯面与所述大径部的轴向内端相连且被压入所述被压入部中,所述被压入部的轴向外端与所述阶梯面抵接或接近,并且,所述连接面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从所述轴向外端或其附近部朝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而逐渐远离所述阶梯面(此为第五特征)。并且优选为,满足Z1/Z2≥4(此为第六特征)。并且优选为,满足Z1/Z2≥5.8(此为第七特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至第三各特征,差速器壳体的输入部件具有:被焊接部,其与罩部在输入部件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在一起;被压入部,其比被焊接部靠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并且罩部被压入其中;以及连接面,其连接被焊接部和被压入部之间,并在与罩部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被压入部的变形的空间,因此,在压入时,允许输入部件的被压入部周边的挠曲变形,从而能够缓和在被压入部周边产生的机械变形,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该变形的影响而使得输入部件和罩部甚至差动装置整体的组装精度降低。并且,即使在由于差动装置中的输入部件的配置方式等从驱动源侧对旋转中的输入部件施加较大的推力载荷的情况下,连接面的、与被焊接部连接的一端部从被焊接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因此,能够使由于推力载荷引起的应力向该延伸部侧分散,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输入部件和罩部的焊接部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能够避免由该应力集中引起的焊接部的耐久性降低。并且尤其根据第三特征,由于能够确保与以往装置相同程度的强度(例如静态扭转载荷强度)和最大扭矩传递量,并且在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差速器壳体(DC、DCX)和收纳于所述差速器壳体(DC、DCX)内并将该差速器壳体(DC、DCX)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出轴(A、A’)的差动机构(DM、DMX),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DC、DCX)具有:输入部件(I、IX),其具有承受旋转力的输入部(Ig、Ip),并且该输入部件(I、IX)的至少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开放;以及至少一个罩部(C、C’),其封堵所述输入部件(I、IX)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开放部分,所述输入部件(I、IX)具有:被焊接部(21),其与所述罩部(C、C’)在所述输入部件(I、IX)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w)在一起;被压入部(22),其比所述被焊接部(21)靠所述输入部件(I、IX)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所述罩部(C、C’)被压入该被压入部(22)中;以及连接面(23),其连接所述被焊接部(21)和所述被压入部(22)之间,并在与所述罩部(C、C’)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所述被压入部(22)的变形的空间(24),所述连接面(23)的与所述被焊接部(21)连接的一端部从该被焊接部(21)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03 JP 2014-245019;2015.10.07 JP 2015-199791.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差速器壳体(DC、DCX)和收纳于所述差速器壳体(DC、
DCX)内并将该差速器壳体(DC、DCX)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
出轴(A、A’)的差动机构(DM、DMX),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壳体(DC、DCX)具有:输入部件(I、IX),其具有承受旋转力的
输入部(Ig、Ip),并且该输入部件(I、IX)的至少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开放;以及至
少一个罩部(C、C’),其封堵所述输入部件(I、IX)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开
放部分,
所述输入部件(I、IX)具有:被焊接部(21),其与所述罩部(C、C’)在所述
输入部件(I、IX)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w)在一起;被压入部(22),其比所述被
焊接部(21)靠所述输入部件(I、IX)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所述罩部(C、
C’)被压入该被压入部(22)中;以及连接面(23),其连接所述被焊接部(21)和
所述被压入部(22)之间,并在与所述罩部(C、C’)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所述被
压入部(22)的变形的空间(24),
所述连接面(23)的与所述被焊接部(21)连接的一端部从该被焊接部(21)向
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2.一种差动装置,其将输入部件(I)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
出轴(A、A’),该输入部件(I)保持对小齿轮(P)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PS、
PS’),并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PS、PS’)共同旋转,该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
具有:
一对侧面齿轮(S),它们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P)啮合的齿部(Sg),
并且该一对侧面齿轮(S)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A、A’)连接;以及至少一个罩
部(C、C’),其被安装在所述输入部件(I)上且至少覆盖一个所述侧面齿轮(S)
的外侧,
所述输入部件(I)具有:被焊接部(21),其与所述罩部(C、C’)在所述输入
部件(I)的轴向上嵌合并焊接(w)在一起;被压入部(22),其比所述被焊接部(21)
靠所述输入部件(I)的半径方向内侧且靠轴向内侧,所述罩部(C、C’)被压入该
被压入部(22)中;以及连接面(23),其连接所述被焊接部(21)和所述被压入部

\t(22)之间,并在与所述罩部(C、C’)之间形成允许压入时的所述被压入部(22)
的变形的空间(24),
所述连接面(23)的与所述被焊接部(21)连接的一端部从该被焊接部(21)向
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3.一种差动装置,其将输入部件(I)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彼此独立的一对输
出轴(A、A’),该输入部件(I)支承对差动齿轮(P)进行支承的差动齿轮支承部(PS、
PS’),并能够与该差动齿轮支承部(PS、PS’)共同旋转,该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有:
一对输出齿轮(S),它们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差动齿轮(P)啮合的齿部(Sg),
并且该一对侧面齿轮(S)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A、A’)连接;以及至少一个罩
部(C、C’),其被安装在所述输入部件(I)上且至少覆盖一个所述输出齿轮(S)
的外侧,
所述输入部件(I)具有:被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濑阳一森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