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及具有该线束固定组件的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869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槽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线束,所述线束固定组件还包括盖体及连接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卡合,以将所述盖体所覆盖的线束部分封闭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包括柔性翻折条及卡合部,所述柔性翻折条设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间,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端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保证车灯内线束安装稳固,且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灯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及具有该线束固定组件的车灯
技术介绍
随着车灯技术的快速发展,灯内功能越来越多,需要使用的电子元件也随之增加,最终导致灯内线束越来越多。通常,针对灯内线束,设计有安装槽供线束容置,但此类安装槽一般为开口状,线束仍会从安装槽内脱出。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技术人员会将安装槽设计为全封闭式的,但此种结构上,线束不易安装和拆卸,反而复杂化了车灯内零件的安装流程。因此,需要通过改变线束固定方式,以简化灯内零件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及具有该线束固定组件的车灯,可保证线束安装稳固,且拆装方便。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槽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线束,所述线束固定组件还包括盖体及连接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卡合,以将所述盖体所覆盖的线束部分封闭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包括柔性翻折条及卡合部,所述柔性翻折条设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间,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端卡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槽口,所述线束没于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柔性翻折条设于所述第一槽口的第一侧边,所述盖体以所述柔性翻折条为轴翻折至所述第一侧边,使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槽口的延伸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安装槽还包括第二槽口,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口而设;所述盖体以所述柔性翻折条为轴翻折至所述第二槽口的自由端,使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二槽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二槽口的两侧边设有所述卡合部。优选地,所述第二侧端的中部设有一开口,卡合部对应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合单元及第二卡合单元;所述线束的部分或全部贯穿第一卡合单元及第二卡合单元后自所述开口穿出,使所述盖体转接所述线束。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灯,包括上述线束固定组件。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线束可保持在安装槽内,安装位置稳固;2.拆装时盖体易移位,方便车灯内零件配装。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线束固定组件展开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线束固定组件收拢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线束;200-安装槽、210-第一槽口、220-第二槽口;310-盖体、311-第一侧端、312-第二侧端、313-开口;320-连接部、321-柔性翻折条、322-卡合部、323-第一卡合单元、324-第二卡合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中线束固定组件包括有线束100和安装槽200,线束100容置在安装槽200内,例如安装槽200具有一深度,该深度所产生的空间均用于放置线束100。在安装槽200的上部和侧部空间,线束固定组件还包括有盖体310及连接部320,盖体310罩设在安装槽200上,以限制线束100向着安装槽200原本开放的位置的移动。针对盖体310及安装槽200的配合设计,优选地采用有以下三种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盖体310包括了第一侧端311及第二侧端312,该第一侧端311及第二侧端312为沿安装槽200延伸方向的两个侧部,其中第一侧端311与安装槽200的边缘固定连接,而第二侧端312与安装槽200的另一侧边卡合,以封闭安装槽200的上部空间,则盖体310封闭部分对应的线束100,将限制在安装槽200与盖体310间,无法脱落。该实施例中,第一侧端311与安装槽200的一边缘通过一柔性翻折条321连接,则在第二侧端312未与安装槽200卡合时,盖体310可以该柔性翻折条321为轴旋转,旋转到与安装槽200平行的位置时,第二侧端312与安装槽200的另一侧边卡合。在安装槽200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卡合部322,突出于安装槽200的外边缘,如为一扣部,第二侧端312设置为卡扣状,两者相扣使得盖体310固定在安装槽200上。实施例二当线束100可容置在互相垂直的两安装槽200内时,盖体310的结构可相应地发生改变。例如,安装槽200包括第一槽口210和第二槽口220,第一槽口210与第二槽口220垂直设计,线束100分别没于第一槽口210和第二槽口220内,柔性翻折条321设置在第一槽口210的外边缘上,并正对着第二槽口220,使得盖体310沿该柔性翻折条321翻折时,盖体310的射影位置恰好在第二槽口220上。盖体31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度,沿着第二槽口220延伸,直至盖体310的第二侧端312可与第二槽口220的自由端连接。在该第二槽口220的自由端处,设置有前述的卡合部322,当盖体310固定时,其部分覆盖第一槽口210的上部空间,并完全封闭第二槽口220的上部空间。在实施例二中,由于盖体310的长度将随着第二槽口220的长度而变化,在长度过长时,易造成盖体310脱落的现象,因此,该实施例中,在第二槽口220的两侧边靠近中部的位置或任意位置上,又设有一卡合部322,对应该卡合部322,盖体310设有卡扣,扣入额外增设的卡合部322,则在盖体310的中部区域,增加了固定连接的部分,以加强盖体310的安装稳固性。实施例三由于在部分车灯中,车灯内部的线束100需要转接,即在车灯线束100设计的某处上将引出部分线束100。针对该要求,实施例三中,在盖体310的第二侧部的中部设有一开口313,卡合部322也从实施例一中可采用的长条形扣部变更为中间断开的第一卡合单元323和第二卡合单元324。第一卡合单元323和第二卡合单元324的中间断开处对应上述第二侧部的开口313设计位置。当线束100需要引出时,需引出的线束100自该开口313穿出,且可被第一卡合单元323和第二卡和单元夹持组,防止线束100串动。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一槽口210边缘的卡合部322为沿中心轴设有穿孔的扣部,在线束100穿出前,可先将线束100穿过穿孔,对线束100预定位。而后将分别穿过第一卡合单元323和第二卡合单元324的线束100交叉,互相定位,随后再穿过开口313穿出,引向其他安装槽200所在位置。通过上述设计,盖体310在限制线束100的同时,可对线束100作转接作用。即便是在有多条线束100交叉的位置处,仍然可设计符合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组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束固定组件后,车灯内的线束100可由该线束固定组件固定,在安装线束100前,将各盖体310打开,而安装完毕线束100后,将盖体310旋转,并与安装槽200扣合,完成安装。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及具有该线束固定组件的车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槽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组件还包括盖体及连接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卡合,以将所述盖体所覆盖的线束部分封闭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包括柔性翻折条及卡合部,所述柔性翻折条设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间,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端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槽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组件还包括盖体及连接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卡合,以将所述盖体所覆盖的线束部分封闭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包括柔性翻折条及卡合部,所述柔性翻折条设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间,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端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槽口,所述线束没于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柔性翻折条设于所述第一槽口的第一侧边,所述盖体以所述柔性翻折条为轴翻折至所述第一侧边,使所述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丽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海拉灯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