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隙螺母及丝杆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81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隙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弹簧,所述第一螺母上设有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螺母上设有一个相对该第二螺母可位移的第二调节部件,所述弹簧套在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上后,弹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抵顶,弹簧的第二端部与第二调节部件抵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消隙螺母能够使预紧作用力获得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丝杆或螺杆与螺母配合的无轴向间隙运动的机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消隙螺母以及具有该消隙螺母的丝杆电机。
技术介绍
消隙螺母结构包括一个可旋转的螺杆和一个装在上面的反向消隙螺母组件。反向消隙螺母组件上的内螺纹可以很好的和螺杆上的螺纹啮合。当螺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受到负载力的螺母,可以在螺杆上来回运动。消隙螺母组件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在压力作用下,无论旋转方向如何,两个部件上的螺纹始终与螺杆上的螺纹啮合。也就是说,这种结构能减少螺纹间隙的产生。公开号为CN201103666Y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隙螺母,螺母具有螺纹部1和接合部2。螺纹部1的内腔设有螺纹11,该螺纹11用于螺设于螺杆,螺纹部1外壁的螺纹12用于螺设于螺母所需要固设于其上的零件。接合部2为螺纹部1端面设置的两片相对的半径不同的弧状凸起21、22,弧状凸起21的外径与弧状凸起22的内径相同,弧状凸起22的侧壁有一键槽220,弧状凸起21的侧壁已经设置了一个键210,键210、键槽220对于螺母轴心对称。如图1、图2所示,两个相同结构的螺母A、B相对插设,由于弧状凸起21、的外径与弧状凸起22的内径相同,因此螺母A的弧状凸起22配合套设在螺母B的弧状凸起21外,螺母B的弧状凸起22配合套设在螺母A的弧状凸起21外,键210间隙配合插设于键槽220中以将螺母A、B结合在一起使其不至于相互转动或者脱落,由于需要补偿的磨损很小,因此很小的间隙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弹簧4容置于螺母A、B的相对的弧状凸起21形成的内腔并套设在螺母A、B所螺设的螺杆上,顶抵在螺母A、B的端面之间以补偿可能发生的磨损。上述结构的消隙螺母安装在丝杆上工作一段时间后,螺杆螺母之间磨损产生间隙,则继续通过弹簧力的作用自动补偿间隙。然而,弹簧的预紧力依靠两个螺母之间的间距来保持,在间距无法进一步缩小的情况下,弹簧的预紧力无法获得进一步提升,当螺杆螺母之间磨损产生间隙后,弹簧被迫逐步释放弹力对间隙进行补偿,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被迫减小,弹簧的预紧力变小,而弹簧的预紧力又无法获得调整,因此,消隙螺母也就逐步地失去了消除间隙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预紧作用力获得调整的消隙螺母,以及具有该消隙螺母的丝杆电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消隙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弹簧,所述第一螺母上设有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螺母上设有一个相对该第二螺母可位移的第二调节部件,所述弹簧套在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上后,弹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抵顶,弹簧的第二端部与第二调节部件抵顶。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相对第一螺母可位移。第一调节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该第一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成锥面,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圆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成锥面,第一环状部件套在第一螺母上后,第一环状部件上的锥面与第一螺母的锥面相互配合。第一环状部件为开口环。第一调节部件还包括第二环状部件,该第二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设置成锥面,所述第一环状部件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第二环状部件套在第一环状部件上后,第二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与第一环状部件外圆周面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为一个调节螺母,该调节螺母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调节螺母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部位于环形槽中。第一螺母包括第一螺纹部以及设置在该第一螺纹部上的第一结合部,第二螺母包括第二螺纹部以及设置在该第二螺纹部上的第二结合部,第一螺母通过第一结合部与第二螺母的第二接合部相互插设。所述第一结合部由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牙组成,两个相邻的第一牙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槽,所述第二结合部由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牙组成,两个相邻的第二牙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槽,第一牙插入到第二槽中,第二牙插入到第一槽中,使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相互插设。一种丝杆电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消隙螺母,该消隙螺母设置于丝杆电机的丝杆上。本技术的优点为:由于第二螺母上设置了一个相对该第二螺母可位移的第二调节部件,也就是说,第二调节部件与第二螺母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改变,通过改变第二调节部件的位置,即可对弹簧的预紧力形成调整,从而可以确保消隙螺母具有消除间隙的作用。而且这种结构还能够在线进行调整,具有调整方便的优点。另外,本技术能够使消隙螺母的装配效率获得提高,使得压簧可以在自由状态下实现安装,从而取消了以前消隙螺母装配时所需的专用工具。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较增强了消隙螺母的负载能力和在线的预紧调节能力,以及改良的生产及装配工艺,可使用在需要消除间隙的精密定位,同时又较大负载的场所。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消隙螺母爆炸后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消隙螺母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消隙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爆炸后的示意图;图6为第一环状部件的示意图;图7为第二环状部件的示意图;图8为图3中的调节螺母的示意图;10为第一螺纹部,10a为法兰盘,11为第一牙,12为第一槽,13为外圆周面;20为第二螺纹部,21为第二牙,22为第二槽;30为第一环状部件,31为内圆周面,32为第二环状部件,33为内圆周面;40为调节螺母,41为环形槽;50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消隙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弹簧。第一螺母包括第一螺纹部10以及设置在该第一螺纹部上的第一结合部,第一结合部设置在第一螺纹部10的一个轴向端面上,第一结合部与第一螺纹部10整体成型,并且第一结合部沿第一螺纹部10的轴向延伸,在第一螺纹部10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上还设有法兰盘10a。第二螺母包括第二螺纹部20以及设置在该第二螺纹部上的第二结合部,第二结合部设置在第二螺纹部20的一个轴向端面上,第二结合部与第二螺纹部20整体成型,并且第二结合部沿第二螺纹部20的轴向延伸。第一螺纹部10与第二螺纹部20是与丝杆配合的,在弹簧50内力的作用下,分别啮合在丝杆上螺纹的两侧。第一螺母通过第一结合部与第二螺母的第二接合部相互插设。所述第一结合部由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牙11组成,两个相邻的第一牙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槽12,所述第二结合部由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牙21组成,两个相邻的第二牙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槽22,第一牙11插入到第二槽22中,第二牙21插入到第一槽12中,使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相互插设。通过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但方便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相互插设,可以防止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转动,同时还传递一定的扭矩,而且在装配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时也很方便。所述第一螺母上设有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相对第一螺母可位移,第一调节部件设置在第一螺母的第一螺纹部10上。第一调节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30,第一环状部件30为开口环,该第一环状部件30的内圆周面31至少部分地设置成锥面,优选地,第一环状部件30的内圆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消隙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上设有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螺母上设有一个相对该第二螺母可位移的第二调节部件,所述弹簧套在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上后,弹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抵顶,弹簧的第二端部与第二调节部件抵顶。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隙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上设有第一
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螺母上设有一个相对该第二螺母可位移的第二调节部件,所述弹簧套在
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上后,弹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抵顶,弹簧的第二端部与第
二调节部件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隙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相对第一螺母可位
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隙螺母,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该
第一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成锥面,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圆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
成锥面,第一环状部件套在第一螺母上后,第一环状部件上的锥面与第一螺母的锥面相互配
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隙螺母,其特征在于:第一环状部件为开口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隙螺母,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部件还包括第二环状部件,
该第二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设置成锥面,所述第一环状部件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第二环状部
件套在第一环状部件上后,第二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与第一环状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泉军张松超何超李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鼎智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