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2278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中交流电源通过整流模块分别接入每条电机支路的驱动模块,且整流模块分别通过第一电流、电压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每条电机支路中驱动模块接入电机并通过第二电流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电机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齿轮与电机的转轴固定相接,各个齿轮均与输出轴啮合;输出轴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接入DSP芯片,DSP芯片分别通过信号隔离输出模块接入各条电机支路的驱动模块,上位机通过CAN总线模块向DSP芯片发送位置控制信息,通过各条电机支路的驱动模块控制电机及齿轮的运转从而调整输出轴的转动并消除齿轮传动过程中的齿隙。(*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机驱动控制的消除齿隙
,特别是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机作为系统的最终执行元件,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人们对电机的控制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精度控制领域,伺服系统得至IJ 了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基于伺服系统良好的控制性能。在伺服系统中,伺服电机常使用齿轮进行传动功率,然而在齿轮传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齿侧间隙一齿隙,这对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消除齿隙,传统的方法包括机械消隙控制和电消隙控制。机械消隙控制是在传动齿轮之间通过增加弹簧,实现消隙控制,该方法只能实现小功率的传动消隙,且不利于应对系统传动突变的情况。电消隙控制中常采用多速度环多电流环控制技术,该控制方法不能保证系统中各个环路的冋步控制,系统的可罪性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精确地消除齿轮传动过程中齿隙的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包括交流电源、整流模块、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上位机、DSP控制系统、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整流模块、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上位机、DSP控制系统、第一位置传感器和多条电机支路,其中每条电机支路均包括驱动模块、第二电流传感器、电机、齿轮和第二位置传感器,DSP控制系统包括DSP芯片、CAN总线模块、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和信号隔离输出模块;所述交流电源接入整流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入每条电机支路的驱动模块,且整流模块分别通过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每条电机支路中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入该条支路中的电机输入端,驱动模块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流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电机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接入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机消隙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整流模块、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上位机、DSP控制系统、第一位置传感器和多条电机支路,其中每条电机支路均包括驱动模块、第二电流传感器、电机、齿轮和第二位置传感器,DSP控制系统包括DSP芯片、CAN总线模块、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和信号隔离输出模块; 所述交流电源接入整流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入每条电机支路的驱动模块,且整流模块分别通过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每条电机支路中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入该条支路中的电机输入端,驱动模块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流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电机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齿轮与电机的转轴固定相接;各个齿轮均与输出轴啮合;输出轴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接入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接入DS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吴益飞袁路陈庆伟章伟马妍平李福胡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