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712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滚球、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的滚道和轴承内圈的滚道为双滚道结构;在径向截面中,两个滚道的圆心间距为84mm;任一滚道的曲率半径为30.8mm,滚球的半径为29.6mm,轴承接触角为50°。轴承内圈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55~0.65%,Si:0.20~0.40%,N:0.15~0.25%,B:0.10~0.20%,V:0.30~0.45%,W:0.10~0.20%,Mo:0.20~0.23%,Nb:0.08~0.12%,Al:0.25~0.35%,Cr:3.00~3.50%,Y:0.12~0.15%,S≤0.015%,P≤0.02%,余量为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传动机构中的支撑件,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它零件相对运动位置,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它的质量及承载能力直接影响机械整机的工作性能。高碳铬轴承钢是轴承钢中的一个大种类,为制造轴承和轴承零件的最常用钢种。现有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热830~850℃,保持适当的时间后进入30~80℃的油中淬火,随后在150~180℃的回火炉中回火一定的时间。该常规热处理工艺获得材料晶粒度只能达到8级,接触疲劳强度低,耐磨性差,寿命可靠性较差。这种常规热处理工艺越来越满足不了对于高可靠性、高舒适性的机械零部件发展需求,如发动机摇臂轴承比较特殊苛刻的使用工况下,使轴承无法适应其特殊的温度、负荷、润滑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耐磨性能和韧性优异,硬度高,接触疲劳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滚球、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的滚道和轴承内圈的滚道均为双滚道结构;在径向截面中,两个滚道的圆心间距为84mm;任一滚道的曲率半径为30.8mm,滚球的半径为29.6mm,轴承接触角为50°。优选地,轴承内圈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55~0.65%,Si:0.20~0.40%,N:0.15~0.25%,B:0.10~0.20%,V:0.30~0.45%,W:0.10~0.20%,Mo:0.20~0.23%,Nb:0.08~0.12%,Al:0.25~0.35%,Cr:3.00~3.50%,Y:0.12~0.15%,S≤0.015%,P≤0.02%,余量为Fe。本专利技术中各元素作用如下:碳(C):作为形成石墨球的主要元素,可以有效的控制石墨个数及石墨大小,同时,适当的碳当量可以使铁液易于流动,增加铁液的充型能力,减少缩松缩孔,提高铸件的致密性,但是碳含量过高,容易产生石墨漂浮,影响铸铁的性能,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硅(Si):作为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又能起到孕育的效果。较高的含硅量对铸件的浇注及自补缩都有很大的好处,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硅含量高些,对形成球状石墨有利,但硅含量超过3.0%时,冲击韧性会急剧降低,还能降低钢的焊接性能。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氮(N):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储量丰富,价格便宜,还因为氮是一种固溶强化元素,其强化能力与碳相当,能提高奥氏体不绣钢的耐蚀性,随氮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提高了,但韧性并没有降低,不锈钢中碳含量的增加,晶界处会析出粗大的Cr23C6从而使钢的韧性恶化,但是氮的加入能避免这种情况而只是在晶界周围形成细小弥散的氮化物,因而不会影响韧性。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钒(V):作为钢的优良脱氧剂,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钨(W):可与碳形成碳化钨,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钼(Mo):能细化晶粒,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铌(Nb):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改善焊接性能,防止晶间腐蚀现象,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铝(Al):作为钢中常用的脱氧剂,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但会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铬(Cr):可提高淬透性,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但会降低塑性和韧性,同时也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在球墨铸铁中,它能与碳生成M3C型碳化物可以作为有效的硬质点弥散分布在基体上,提高材料的硬度及耐磨度。经试验发现证实:含Cr0.5%,碳化物约占15~20%,满足实际需求。钇(Y):影响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和形态,净化钢质,减少了Al2O3对疲劳性能的危害,对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都很有利,促进钢中的组织转变,可吸附在正在长大的固态晶核表面,形成薄的富集层,降低表面能,阻碍晶体生长,从而降低了晶体长大速率,细化树枝状晶体,抑制柱状晶生长,进而减少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细化晶粒,抑制回火脆性,提高钢的热塑性、热强性、疲劳性能、耐磨性、抗氢致脆性、抗氧化性。优选地,轴承内圈的组分中,C元素、N元素、Cr元素的含量满足如下关系:100×nCr=[100×(nC+nN)]2+2.55,其中nC、nN、nCr分别表示C元素、N元素、Cr元素在轴承内圈的组分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优选地,轴承内圈的组分中,V元素、Mo元素、Nb元素、Y元素的含量满足如下关系:100×nV=[100×(nMo+nNb+nY)]2+0.15,其中nV、nMo、nNb、nY分别表示V元素、Mo元素、Nb元素、Y元素在轴承内圈的组分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优选地,轴承内圈的制备工艺包括:熔炼,浇注和热处理;热处理包括:奥氏体化处理,等温淬火,回火。优选地,奥氏体化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将浇注得到的内圈坯体升温至600~630℃,保温2~3h,接着以1~1.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20~850℃,保温1~2h,然后冷却至780~820℃,再以0.5~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20~935℃,保温3~4h。优选地,等温淬火的具体操作如下:将奥氏体化处理后的内圈坯体以3~5℃/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480~500℃,然后置于硝盐盐浴中保温60~80min,硝酸盐盐浴的温度为280~300℃,然后空冷。优选地,回火的具体操作如下:将等温淬火后的内圈坯体升温至160~180℃,保温2~3h。本专利技术耐磨性能和韧性优异,硬度高,接触疲劳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提高氮含量,提高了自由电子数量,从而使本专利技术金属键越强,有利于合金元素更均匀分布,从而增强本专利技术强度和稳定性。氮元素和碳元素作为间隙原子,在bcc点阵中,二者进入四面体间隙,在fcc点阵中,它们存在于八面体间隙,虽然氮原子的原子半径比碳小,但氮在奥氏体中产生的晶格膨胀更大,氮原子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比碳原子更强,阻碍了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滚球(2)、轴承内圈(3),轴承外圈(1)的滚道和轴承内圈(3)的滚道均为双滚道结构;在径向截面中,两个滚道的圆心间距为84mm;任一滚道的曲率半径为30.8mm,滚球(2)的半径为29.6mm,轴承接触角为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耐腐蚀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滚球(2)、轴
承内圈(3),轴承外圈(1)的滚道和轴承内圈(3)的滚道均为双滚道结构;
在径向截面中,两个滚道的圆心间距为84mm;任一滚道的曲率半径为30.8mm,
滚球(2)的半径为29.6mm,轴承接触角为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磨耐腐蚀轴承,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3)的
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55~0.65%,Si:0.20~0.40%,N:0.15~0.25%,
B:0.10~0.20%,V:0.30~0.45%,W:0.10~0.20%,Mo:0.20~0.23%,Nb:
0.08~0.12%,Al:0.25~0.35%,Cr:3.00~3.50%,Y:0.12~0.15%,S≤0.015%,
P≤0.02%,余量为F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耐磨耐腐蚀轴承,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3)的
组分中,C元素、N元素、Cr元素的含量满足如下关系:100×nCr=[100×
(nC+nN)]2+2.55,其中nC、nN、nCr分别表示C元素、N元素、Cr元素在轴承内
圈(3)的组分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耐磨耐腐蚀轴承,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3)
的组分中,V元素、Mo元素、Nb元素、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姚燕超陈书龙喻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宁国顺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