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推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331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推进机构,包括螺旋桨及船舵,桨毂上设有桨毂帽,所述船舵与桨毂帽相对的位置设有舵球,舵球水平方向的两侧设有助推翼,所述桨毂帽包括桨毂帽壳体及鳍板,鳍板上连接有转轴,转轴与鳍板偏转机构连接,桨毂帽的安装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鳍板偏转机构包括偏转杆,偏转杆的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一个适配在限位槽内的惯性球,偏转杆与桨毂帽壳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船舶推进机构其毂涡流消除作用差,不能适应多种螺旋桨桨速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在一定的螺旋桨桨速范围内均能有效降低毂涡流,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提高推进效率的船舶推进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船舶通常是由螺旋桨驱动的,依靠安装在船尾下部的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推进力使船舶移动。但螺旋桨旋转时,在螺旋桨的桨毂的后面会产生强的毂涡流,使得毂后出现空化趋势,毂涡流会降低船舶螺旋桨的效率,并且引起螺旋桨处的振动和噪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有人采用对转桨来降低这种毂涡流,也有人在螺旋桨桨毂帽上增加鳍片来降低毂涡流,分散并减小集中在毂帽上的毂涡空化。公开日为2015年3月25日,公开号为CN10444333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舵球式对转螺旋桨,包括主螺旋桨、舵体、安装在舵体上的舵球以及安装在舵球上的辅螺旋桨;所述舵球为椭圆形回转体,安装在舵体的前方,正对主螺旋桨桨轴中心,舵球的直径为主螺旋桨桨毂小端面直径的0.8~1.5倍;所述辅螺旋桨位于舵球上,直径为主螺旋桨直径的0.2~0.5倍,由内置的小型集成电机驱动,与主螺旋桨旋向相反,其叶数与主螺旋桨相同或为主螺旋桨叶数±1。该结构节能效果显著,兼具舵球和对转桨的优点,可使船舶整体推进效率提高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推进机构,包括螺旋桨及船舵,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18)及桨叶(17),桨毂上设有桨毂帽,所述船舵(19)与桨毂帽相对的位置设有舵球(20),舵球水平方向的两侧设有助推翼(21),所述桨毂帽包括封闭结构的桨毂帽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周面上的鳍板(2),桨毂帽壳体的安装端直径与桨毂的直径相等,所述的鳍板上连接有转轴(3),鳍板通过转轴与设置在桨毂帽壳体内的鳍板偏转机构连接,桨毂帽的安装端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槽(5),所述鳍板偏转机构包括偏转杆(6),偏转杆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转轴连接,偏转杆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惯性球(7),所述惯性球可滑动地适配在限位槽内,偏转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推进机构,包括螺旋桨及船舵,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18)及桨叶(17),桨毂上设有桨毂帽,所述船舵(19)与桨毂帽相对的位置设有舵球(20),舵球水平方向的两侧设有助推翼(21),所述桨毂帽包括封闭结构的桨毂帽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周面上的鳍板(2),桨毂帽壳体的安装端直径与桨毂的直径相等,所述的鳍板上连接有转轴(3),鳍板通过转轴与设置在桨毂帽壳体内的鳍板偏转机构连接,桨毂帽的安装端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槽(5),所述鳍板偏转机构包括偏转杆(6),偏转杆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转轴连接,偏转杆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惯性球(7),所述惯性球可滑动地适配在限位槽内,偏转杆与桨毂帽壳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8),螺旋桨转动时,惯性球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在限位槽内滑动,惯性球通过偏转杆、传动机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鳍板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推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舵球的直径是桨毂帽壳体最大直径的1至2倍,舵球的后部逐渐收缩形成锥形结构,所述的助推翼为两块,对称设置在舵球的两侧,助推翼的高度是舵球直径的30%至50%,助推翼的长度度是舵球直径的1至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推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偏转杆与转轴的连接端设有主动齿轮(9),主动齿轮的轮轴(10)设置在桨毂帽壳体上,转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寿程枳宁赵陈张兆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