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所述系统的两个混合槽、两个中间槽均设置有搅拌机;二氧化钛吸粉机位于二氧化钛物料下方,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第一卧式研磨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所述两个混合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第二卧式研磨机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均连接一所述中间槽;两个中间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二氧化钛离心机连接;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均连接一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分别与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连接;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三个日用受槽连接;提升二氧化钛制备效率,减少滤网耗材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锦纶聚合切片生产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和瓷器釉料。用于油漆、油墨、纺织、塑料、橡胶、造纸、化纤、水彩颜料等行业。在锦纶聚合生产切片的过程中需要添加二氧化钛以消减纤维的光泽,其具有反射、散射紫外线,又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对紫外线有更强的阻隔能力及杀菌能力,因此广泛添加于化纤制品中。参见附图1,旧有传统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工艺流程,二氧化钛由投料斗1’投入已加入已内酰胺溶液及分散剂之混合槽2’,投料完毕后经搅拌机3’搅拌1小时,然后将二氧化钛溶液移入中间槽4’,整批移入中间槽4’后启动搅拌机使二氧化钛溶液分散均匀,接着启动二氧化钛离心机5’,二氧化钛溶液经由螺杆泵6’输送至二氧化钛离心机5’进行筛选,二氧化钛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带有细微颗粒的二氧化钛从离心机分离出来,输送到细颗粒收集槽7’,而离心后残留在离心机内部的二氧化钛粗颗粒刮洗到粗颗粒收集槽8’,部分二氧化钛粗颗粒于二氧化钛溶液下一批次制备时,经由螺杆泵输送到立式研磨机9’将粗颗粒二氧化钛溶液研磨分散后进入回用槽10’,细颗粒收集槽的二氧化钛溶液移入日用受槽11’备用。旧有传统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的主要缺点有:一、二氧化钛的分散性较差,刮洗后的粗颗粒溶液易凝结,无法全量回收。回收率仅达50%。二、二氧化钛溶液的制备量较低。三、滤网耗材用量较多,制备成本高。基于上述缺点本专利申请采用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以提升二氧化钛的分散性。增加设备以提升二氧化钛制备效率,减少滤网耗材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提升二氧化钛制备效率,减少滤网耗材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二氧化钛吸粉机、第一卧式研磨机、两个混合槽、多个螺杆泵、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两个中间槽、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以及三个日用受槽;所述两个混合槽、两个中间槽均设置有搅拌机;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位于二氧化钛物料下方,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所述第一卧式研磨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所述两个混合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所述第二卧式研磨机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均连接一所述中间槽;两个中间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二氧化钛离心机连接;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均连接一细颗粒溶液收集槽,所述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分别与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连接;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三个日用受槽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精细滤网,所述细颗粒溶液收集槽与三个日用受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精细滤网;所述三个日用受槽下方均连接有一螺杆泵,且三个螺杆泵均连接有一精细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粗颗粒溶液收集槽,所述粗颗粒溶液收集槽上设置有搅拌机,所述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与所述粗颗粒溶液收集槽连接,所述粗颗粒溶液收集槽经一螺杆泵与所述第一卧式研磨机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有效提高二氧化钛溶液成品的分散效果。2、粗颗粒溶液可全量回收,每年减少排废及节省成本支出461.36万元左右。较旧型工艺每年减少成本支出230.68万元左右。3、每年减少42万左右的滤网耗材成本支出。4、制备效率高,可同时制备二批二氧化钛溶液。5、利于维修及保养。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二氧化钛吸粉机1、第一卧式研磨机2、两个混合槽3、多个螺杆泵4、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5、两个中间槽6、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7、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8、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9以及三个日用受槽10;所述两个混合槽3、两个中间槽6均设置有搅拌机11;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1位于二氧化钛物料下方,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1与两个混合槽3连接,所述第一卧式研磨机2与两个混合槽3连接,所述两个混合槽3均经过一螺杆泵4与所述第二卧式研磨机5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5均连接一所述中间槽6;两个中间槽6均经过一螺杆泵4与二氧化钛离心机7连接;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7均连接一细颗粒溶液收集槽8,所述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9分别与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8连接;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8均经过一螺杆泵4与三个日用受槽10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精细滤网12,所述细颗粒溶液收集槽8与三个日用受槽10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精细滤网12;所述三个日用受槽10下方均连接有一螺杆泵4,且三个螺杆泵4均连接有一精细滤网12。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粗颗粒溶液收集槽13,所述粗颗粒溶液收集槽13上设置有搅拌机11,所述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7与所述粗颗粒溶液收集槽13连接,所述粗颗粒溶液收集槽13经一螺杆泵4与所述第一卧式研磨机2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1)、二氧化钛粉体由二氧化钛吸粉机投入,二氧化钛吸粉机由吸粉式分散机、粉末流体化系统及太空包操作台等架构而成。吸粉机原理是利用高速流体产生的半真空,将微粉吸入系统内与流体湿润成为尚未均一的两相,最后利用高速剪力达到微细均一化之分散目的。应用伯努力定律(Bernoulli'sprinciple)速度的平方与压力成反比设计,应用腔内流体速度快,压力小(真空)而将大气状态下低速静止的粉体吸入,并将之分散。(2)、投料完毕后经搅拌机(16A32A/B)搅拌1小时,二氧化钛浆料在混合槽3内混合分散,巨相混合+微相分散,即整个槽内浆料达均一化,它同时具有混合与分散(均质、乳化)两种之功能。液体由上往下流动,可将悬浮于液面之粉料体拉入液体中,高速浆料喷流可将桶底沉降物扬起,无死角,空气介入少,粒子经转子水平方向剪切,均质分散混合一次完成。混合槽内部无须装设档板(baffleplate),不造成粉体残留。(3)、二氧化钛溶液在混合槽混合均质分散一小时,然候启动卧式研磨机及研磨机入料泵,螺杆泵输送二氧化钛溶液入研磨机腔室,研磨机腔室内充填有研磨珠,二氧化钛溶液经过研磨后能对物料进行更有效的分散。研磨后的二氧化钛溶液会被输送到中间槽暂存。待物料液面盖过搅拌机叶片时,启动搅拌机,使物料分散均匀避免二氧化钛沉降。(4)、研磨后的物料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二氧化钛吸粉机、第一卧式研磨机、两个混合槽、多个螺杆泵、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两个中间槽、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以及三个日用受槽;所述两个混合槽、两个中间槽均设置有搅拌机;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位于二氧化钛物料下方,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所述第一卧式研磨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所述两个混合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所述第二卧式研磨机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均连接一所述中间槽;两个中间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二氧化钛离心机连接;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均连接一细颗粒溶液收集槽,所述已内酰胺溶液制备槽分别与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连接;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三个日用受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氧化钛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二氧
化钛吸粉机、第一卧式研磨机、两个混合槽、多个螺杆泵、两个第二卧式研
磨机、两个中间槽、两个二氧化钛离心机、两个细颗粒溶液收集槽、已内酰
胺溶液制备槽以及三个日用受槽;所述两个混合槽、两个中间槽均设置有搅
拌机;
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位于二氧化钛物料下方,所述二氧化钛吸粉机与两
个混合槽连接,所述第一卧式研磨机与两个混合槽连接,所述两个混合槽均
经过一螺杆泵与所述第二卧式研磨机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卧式研磨机均连接
一所述中间槽;两个中间槽均经过一螺杆泵与二氧化钛离心机连接;两个二
氧化钛离心机均连接一细颗粒溶液收集槽,所述已内酰胺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家成,
申请(专利权)人: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