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722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包括胶框、导光板、反射片和遮光板,所述胶框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其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内壁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所述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胶框的内壁上设置反射片,将导光板的外边缘处设置遮光板,遮光板与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有效的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另一方面,反射片的长度较大于导光板的厚度,防止漏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导光板(LightGuidePanel))提供从光源发出的光均匀发射和扩散的路径,应用在背光模组(BackLightUnit,BLU)上,它主要使用于如液晶显示器的非发射显示器或灯箱招牌等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需求的都是超薄型的外观,这样就必须改进现阶段电子产品的内部构造,而现阶段使用的背光模组都比较厚,设计外壳时需要对背光模组的厚度留有一定的位置,这样就必须改进其他硬件结构,给研发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胶框、导光板、反射片和遮光板,所述胶框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其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内壁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所述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后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为贴膜槽。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反射片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胶框的内壁上设置反射片,将导光板的外边缘处设置遮光板,遮光板与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有效的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另一方面,反射片的宽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防止漏光;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超薄型导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胶框1、导光板3、反射片2和遮光板5,胶框1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其内侧壁上设置有反射片2,反射片2的内壁与导光板3连接,导光板3的外边缘处设置有遮光板5,遮光板5与导光板3呈一体化设置。如图2所示,遮光板5与导光板3呈一体化设置后形成凹槽,凹槽为贴膜槽4,反射片2的高度大于导光板3的厚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通过在胶框1的内壁上设置反射片2,将导光板3的外边缘处设置遮光板5,遮光板5与导光板3呈一体化设置,有效的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另一方面,反射片2的高度大于导光板3的厚度,防止漏光。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导光板、反射片和遮光板,所述胶框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其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内壁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所述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导光板、反射片和遮光板,所述胶框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其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内壁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所述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导光板呈一体化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广锋施志福熊民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汉鼎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