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5431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供电电源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相接的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电路,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雨量光照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用于驱动汽车控制仪表盘显示亮度的显示屏背光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汽车头灯的LED灯亮度的LED恒流驱动电路和用于控制汽车雨刮器动作的雨刮驱动电路;所述通信接口电路包括LIN总线收发器或CAN总线收发器,所述控制器为ARM微控制器;所述雨量光照检测模块包括芯片MLX7530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将雨量与光照参数结合避免雨刮器误动作,抗干扰性强,及时开启头灯照明及点亮汽车控制仪表盘,控制精度高,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安装在汽车上以增加驾驶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安装的传感器也有几十到近百只不等,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二百多只以上,便于增加汽车行驶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汽车雨刮器被用于消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雾气等以保证玻璃透明清晰,给司机一个清晰的视野。传统的雨刮器均由驾驶者来控制,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操作容易分散其注意力,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自动雨刮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自动雨刮误动作率高,车主反映雨刮器动作摸不清规律,经常出现有水不及时刮,很少雨点却刮得很快的情况,最危险的是在汽车穿越树阴或隧道时雨刮突然误动作进行刮刷动作,导致司机被干扰来不及开启照明灯,手忙脚乱,造成安全隐患。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合理且操作准确率高的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能够结合雨量与光照参数避免雨刮器误动作,成本低廉,工作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供电电源(2)以及与所述控制器(1)相接的存储器(4)和通信接口电路(5),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端接有雨量光照检测模块(3),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端接有用于驱动汽车控制仪表盘显示亮度的显示屏背光驱动电路(10)、用于控制汽车头灯的LED灯(9)亮度的LED恒流驱动电路(8)和用于控制汽车雨刮器(7)动作的雨刮驱动电路(6);所述通信接口电路(5)包括LIN总线收发器或CAN总线收发器,所述控制器(1)为ARM微控制器;所述雨量光照检测模块(3)包括芯片MLX75308、发射管D1、发射管D2、接收管D3、接收管D4、接收管D5、接收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供
电电源(2)以及与所述控制器(1)相接的存储器(4)和通信接口电路
(5),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端接有雨量光照检测模块(3),所述控
制器(1)的输出端接有用于驱动汽车控制仪表盘显示亮度的显示屏背光
驱动电路(10)、用于控制汽车头灯的LED灯(9)亮度的LED恒流驱动
电路(8)和用于控制汽车雨刮器(7)动作的雨刮驱动电路(6);所述
通信接口电路(5)包括LIN总线收发器或CAN总线收发器,所述控制器
(1)为ARM微控制器;所述雨量光照检测模块(3)包括芯片MLX75308、
发射管D1、发射管D2、接收管D3、接收管D4、接收管D5、接收管D6和
接收管D7,所述芯片MLX75308的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脚、第4
管脚、第5管脚、第6管脚、第7管脚和第8管脚分别与ARM微控制器相
接,芯片MLX75308的第21管脚与MOSFET管Q1的栅极相接,MOSFET管
Q1的漏极与发射管D1的阴极相接,芯片MLX75308的第20管脚与MOSFET
管Q2的栅极相接,MOSFET管Q2的漏极与发射管D2的阴极相接,发射管
D1的阳极和发射管D2的阳极均与12V电源相接,MOSFET管Q1的源极和
MOSFET管Q2的源极的连接端经电阻R4接地,芯片MLX75308的第9管脚
和第10管脚分别与接收管D4的阴极和接收管D3的阴极相接,接收管D4
的阳极和接收管D3的阳极均接地,芯片MLX75308的第13管脚、第12管
脚和第11管脚分别与接收管D5的阴极、接收管D6的阴极和接收管D7的
阴极相接,接收管D5的阳极、接收管D6的阳极和接收管D7的阳极均与
芯片MLX75308的第14管脚相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雨刮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电源(2)包括芯片SX2106,所述芯片SX2106的第5管脚分三路,
一路与12V电源相接,另一路经电阻R1与芯片SX2106的第4管脚相接,
第三路经电容C3接地;芯片SX2106的第6管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1
与芯片SX2106的第1管脚相接,另一路与电感L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芝侠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