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安全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汽车的整体造型以及再收到撞击起到支撑以及缓冲的作用,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传统的汽车底盘多为中柱型或矩形框架型,公开号为CN10449470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轻量化客车底盘结构的纯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包括两条纵向大梁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桥架,前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桥架;后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前桥架连接有前桥总成,后桥架连接有后桥总成,双纵梁多层底盘架设置有驱动总成和能源总成。通过纵向大梁与横梁榫接形成双纵梁多层底盘架,使前、后桥架分别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将电池和电机放置于底盘两侧;虽然综合了整体受力式车身结构和双纵梁车身结构的优点,在汽车侧端受到撞击时,该方案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安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前端底盘子系统(1)、中端底盘子系统(2)和后端底盘子系统(3)构成,所述前端底盘子系统(1)包括前吸能盒(11)以及与前吸能盒(11)连接的前防撞梁(12),所述中端底盘子系统(2)包括动力电池组(21)、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组(21)且与动力电池组(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立体箱壳(22)以及设置于立体箱壳(22)两侧的纵梁(23),所述后端底盘子系统(3)包括后防撞梁(31)以及与后防撞梁(31)连接的后吸能盒(32),所述纵梁(23)上连接有呈拱形状设置的纵防撞梁(24),在所述纵防撞梁(2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25),在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安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前端底盘子系统(1)、中端底盘子系统(2)和后端底盘子系统(3)构成,所述前端底盘子系统(1)包括前吸能盒(11)以及与前吸能盒(11)连接的前防撞梁(12),所述中端底盘子系统(2)包括动力电池组(21)、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组(21)且与动力电池组(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立体箱壳(22)以及设置于立体箱壳(22)两侧的纵梁(23),所述后端底盘子系统(3)包括后防撞梁(31)以及与后防撞梁(31)连接的后吸能盒(32),所述纵梁(23)上连接有呈拱形状设置的纵防撞梁(24),在所述纵防撞梁(2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25),在所述纵梁(23)上固定设置有套管(26),两所述连接杆(25)的一端均设置于套管(26)内且与套管(26)滑动连接,且两所述连接杆(25)的末端通过拉伸弹簧(27)相互连接,在所述纵防撞梁(24)与纵梁(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缓冲的缓冲组件(28),所述纵防撞梁(24)一端与所述前吸能盒(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吸能盒(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安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8)包括呈中空状设置且一端设置有开口(282)的壳体(281)、设置于壳体(281)内且一端与壳体(28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283)以及设置于压缩弹簧(283)另一端且通过压缩弹簧(283)与壳体(281)的开口(282)相抵触的挡板(284),所述壳体(281)的另一端与纵梁(23)连接,所述挡板(284)设置于壳体(281)内且与壳体(28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挡板(284)通过设置于挡板(284)与纵防撞梁(24)之间用于缓冲的滑动组件(285)与纵梁(2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安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285)包括抵触弹簧(286)、设置于抵触弹簧(286)两端的滑块(287)以及设置于滑块(287)一端面上的连接块(288),所述滑块(287)另一端面通过设置于连接块(288)上的纵防撞梁(24)与挡板(284)抵触连接,所述壳体(281)的开口(282)朝壳体(28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光,钟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