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边缘应力的晶圆级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3106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晶圆级芯片封装领域,涉及一种降低边缘应力的晶圆级封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步骤:步骤1,提供带有功能区、焊盘、晶圆;步骤2,提供盖板,盖板与支撑墙键合在一起;步骤3,利用键合胶将带有支撑墙的盖板与晶圆键合在一起;步骤4,对晶圆第二表面上切割道的位置进行预切割,并切割去除一定厚度的支撑墙,形成第一槽体;步骤5,对晶圆第二表面进行刻蚀,将焊盘上的材料去除,形成第二槽体;步骤6,制作重分布层,在晶圆第二表面制作重分布层;步骤7,对晶圆沿着切割道进行切割以形成单颗芯片的封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切割道边缘、金属层以及介质层进行包裹及保护,降低了芯片边缘部分发生分层、开裂的风险;改善焊盘与金属线之间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圆级芯片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边缘应力的晶圆级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晶圆的一般结构包括若干个芯片单元,每个芯片单元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的正面的介质层,基底的正面设有功能区,所述功能区周边设有若干焊盘,且焊盘位于介质层内,功能区与其周边的焊盘电性相连。目前,晶圆级芯片的互连步骤包括,在晶圆基底的背面上做开口,该开口从晶圆的背面延伸到晶圆的正面,并暴露出正面的焊盘,在开口内壁铺设金属线路,将焊盘的电性引到晶圆的背面,实现晶圆级芯片的互连,最后沿晶圆切割道进行切割,形成单颗封装芯片。目前,在对晶圆进行切割后,芯片边缘的介质层与支撑墙的界面处在可靠性测试(如TC、HAST等)的过程中,由于集中应力作用,极易发生分层以及开裂等失效现象,这也将严重影响封装中金属布线层的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一封装中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封装方法来提高封装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边缘应力的晶圆级封装方法,通过在晶圆第二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降低边缘应力的晶圆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晶圆(100),所述晶圆具有第一表面(100a)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100b),所述第一表面上制作有若干功能区(101),连接功能区与焊盘(102)间信号的介质层(103),及各功能区周边的至少一焊盘,相邻功能区之间有未覆盖焊盘的切割道(105);步骤2,提供盖板(300),盖板与支撑墙(200)键合在一起;步骤3,利用键合胶将带有支撑墙的盖板与晶圆第一表面键合在一起,使晶圆第一表面的功能区置于支撑墙形成空腔的中央;步骤4,对晶圆第二表面上对应切割道的位置进行预切割,并切割去除部分的支撑墙,形成第一槽体(104);步骤5,对...

【技术特征摘要】
1.降低边缘应力的晶圆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晶圆(100),所述晶圆具有第一表面(100a)和与其相
对的第二表面(100b),所述第一表面上制作有若干功能区(101),连接
功能区与焊盘(102)间信号的介质层(103),及各功能区周边的至少一
焊盘,相邻功能区之间有未覆盖焊盘的切割道(105);
步骤2,提供盖板(300),盖板与支撑墙(200)键合在一起;
步骤3,利用键合胶将带有支撑墙的盖板与晶圆第一表面键合在一
起,使晶圆第一表面的功能区置于支撑墙形成空腔的中央;
步骤4,对晶圆第二表面上对应切割道的位置进行预切割,并切割去
除部分的支撑墙,形成第一槽体(104);
步骤5,对晶圆第二表面进行刻蚀,将焊盘上方的材料去除,形成第
二槽体(106);
步骤6,在晶圆第二表面及第二槽体内壁制作重分布层,将焊盘的电
性通过第二槽体导通到预设的焊球(404)的位置;重分布层结构包括钝
化层(401)、金属层布线层(402)和防焊层(403)。同时在第一槽体(104)
中也制作钝化层(401)与防焊层(403),形成对预切割形成的第一槽体
(104)的包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飞史戈别晓锐安彤肖智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