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782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包括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座上的工作台、用以驱动工作台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以实现侧盖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胀紧套和用以实现胀紧套外胀或者内缩的缩胀机构,侧盖配合套设在胀紧套外。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待加工的支重轮侧盖套放在胀紧套外,通过缩胀机构将侧盖胀紧,使得侧盖稳固在工作台上,之后通过机床对侧盖进行加工,通过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工作台的转动,进而实现侧盖的翻转,进行侧盖加工面的切换,如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易、成本低、定位准确、能够保证加工精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
技术介绍
支重轮是挖掘机、推土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或坦克等履带式军工机械底板四轮一带中的一个部件,主要用于支撑这类工程机械或军工机械的重量,让履带沿着轮子前进。每个支重轮的轮体两端都安装有两个支重轮侧盖,且与支重轮的轮体不同,支重轮侧盖一般都不是回转体,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因此支重轮侧盖的生产效率严重制约了支重轮的生产效率。传统上加工支重轮侧盖一般使用普通的铣床或钻床进行加工,由于支重轮侧盖上具有多个与其他零件配合的安装孔和配合平面,各个安装孔的大小、加工位置以及加工位置各不相同,对于螺纹孔还需要进行攻牙等工序,各个平和平面的加工位置和加工精度也各不相同,需要使用多台铣床或钻床设备进行加工,支重轮侧盖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定位和装夹,影响加工精度,此外,由于需要使用多台铣床或钻床设备,整个加工生产线较长,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各个加工设备之间进行多次转移,增加了工件被碰伤和被氧化的几率,同时,加工过程中被占用的物料相对较多,需要的操作员工也较多,增加了生产成本。申请公布号CN104209754A,名称为“一种支重轮侧盖的自动化加工设备”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支重轮侧盖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鞍座和立柱,所述鞍座上安装有用于夹持支重轮侧盖的夹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变换工位的夹持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鞍座水平运动的鞍座驱动机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上安装有主轴箱,所述主轴箱上分别安装有驱动所述主轴箱上的主轴转动的伺服电机、与所述主轴连接的刀具安装部和驱动所述刀具安装部上下运动的刀具驱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夹持驱动机构、所述鞍座驱动机构、所述伺服电机以及所述刀具驱动机构的工作时序,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鞍座上的直角翻转台。上述专利的直角翻转台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成本较低、能够保证加工精度的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包括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座上的工作台、用以驱动工作台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以实现侧盖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胀紧套和用以实现胀紧套外胀或者内缩的缩胀机构,侧盖配合套设在胀紧套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翻转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撑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支撑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驱动盘、第一气缸、齿轮以及用以驱动齿轮转动的齿条,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驱动盘固定在驱动轴上,齿条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齿轮与齿条配合设置,齿轮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工作台与驱动盘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定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盘上的定位孔,定位杆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定位孔与定位杆配合设置,定位孔围绕着所述驱动盘的中心均匀布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定位孔为四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校正机构,校正机构包括导块和第三气缸,导块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导块上设有第一校正部和第二校正部,所述侧盖具有套管部和形成在套管部上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第一凸耳上设有第一支撑面,第二凸耳上设有第二支撑面,第一校正部上设有与第一支撑面对应的第一校正面,第二校正部上设有与第二支撑面对应的第二校正面,第一校正面与第二校正面处于同一平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导块上设有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所述导块通过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缩胀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胀紧套内的拉紧套和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拉紧套固定连接,胀紧套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胀紧套包括安装部和连接在安装部上的缩胀部,安装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缩胀部呈套管状,缩胀部上设有沿所述胀紧套轴向布设的条形通槽,条形通槽从缩胀部的内壁贯穿至外壁,条形通槽包括第一条形通槽和第二条形通槽,以缩胀部靠近安装部的一端为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第二端,第一条形通槽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第二条形通槽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缩胀部的内径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增加,所述拉紧套的外壁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外径逐渐增加。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待加工的支重轮侧盖套放在胀紧套外,通过缩胀机构将侧盖胀紧,使得侧盖稳固在工作台上,之后通过机床对侧盖进行加工,通过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工作台的转动,进而实现侧盖的翻转,进行侧盖加工面的切换,如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易、成本低、定位准确、能够保证加工精度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胀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胀紧套的俯视图;图中:10-底座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套20-工作台30-驱动轴31-驱动盘32-第一气缸33-齿条34-齿轮40-胀紧套41-拉紧套42-第四气缸401-安装部402-胀紧部403-第一条形通槽404-第二条形通槽50-侧盖51-第一凸耳52-第二凸耳53-套管部60-第二气缸61-定位杆62-定位孔63-定位套64-定位锥面70-导块71-第三气缸72-第一校正部73-第二校正部74-第一校正面75-第二校正面76-第一导孔77-第二导孔78-第一导杆79-第二导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8,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包括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座上的工作台20、用以驱动工作台20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以实现侧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座上的工作台、用以驱动工作台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以实现侧盖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胀紧套和用以实现胀紧套外胀或者内缩的缩胀机构,侧盖配合套设在胀紧套外。

【技术特征摘要】
1.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座上的工作
台、用以驱动工作台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以实现侧盖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安
装在工作台上的胀紧套和用以实现胀紧套外胀或者内缩的缩胀机构,侧盖配合套设在胀紧
套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包括底板和设
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撑座
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支撑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
第一支撑座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驱动盘、第一气缸、齿轮以及用以驱动齿轮转动
的齿条,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驱动盘固定在驱动轴上,齿条与第一气
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齿轮与齿条配合设置,齿轮套设
在驱动轴上,所述工作台与驱动盘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
构包括第二气缸、定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盘上的定位孔,定位杆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
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定位孔与定位杆配合设置,定位孔围绕着所
述驱动盘的中心均匀布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四个。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重轮侧盖加工翻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正机构,校正机
构包括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锦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华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