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043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丝炉,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内形成炉腔,所述炉体上端的上炉口和下端的下炉口相对,并分别连通炉腔,所述炉盖包括下沉体和在所述下沉体的外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的外沿,所述外沿卡于所述炉体的上端,所述外沿下方的下沉体由所述上炉口沉入所述炉体内部,所述下沉体的上端具有轴向的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底部具有连通炉腔的物料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复式光学纤维棒尾部物料浪费,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纤维面板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拉丝炉
技术介绍
制作光学纤维面板的工艺过程是先拉制出复式光学纤维丝,之后将复式光学纤维丝定长切断,排列在排列模具中,然后再热压并进行后续加工。光学纤维丝的拉制是通过将光学纤维棒用捆棒套筒捆紧悬挂于拉丝炉的炉盖上,从炉盖的开口进入拉丝炉的玻璃棒经过高温熔化,熔化后在拉丝炉下方进行牵引拉丝。目前,专利技术人所采用的拉丝炉由炉壁、保温层和发热体构成炉体,炉体内形成炉腔,炉体顶端设有炉盖。在光学纤维丝拉制过程中,受限于炉口尺寸及结构,捆棒套筒在送料过程中只能到达炉口就得停止,造成光学纤维棒尾端物料浪费较大,另外,光学纤维棒在炉内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拉丝的丝径精度,目前存在复式光学纤维棒位置对准困难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光学纤维面板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拉丝炉,主要目的是减少复式光学纤维棒尾部物料浪费,降低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丝炉,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内形成炉腔,所述炉体上端的上炉口和下端的下炉口相对,并分别连通炉腔,所述炉盖包括下沉体和在所述下沉体的外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的外沿,所述外沿卡于所述炉体的上端,所述外沿下方的下沉体由所述上炉口沉入所述炉体内部,所述下沉体的上端具有轴向的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底部具有连通炉腔的物料入口。作为优选,所述炉盖由过轴线的平面分成的两部分组成。作为优选,所述炉盖的两部分面对称。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入口的截面面积自下沉槽的底部开始逐渐增加。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入口呈锥台形。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入口轴线与物料入口的内壁面的夹角为5°-30°。作为优选,所述炉盖的下沉槽的底部距离炉腔的顶部的距离为2-30mm。作为优选,所述炉腔内设有炉管,所述炉腔的底部设有炉管底座,所述炉管底座上开有轴向通孔,所述炉管底座对所述炉管的下端进行承托,所述炉管上端与所述炉体上部的内壁面或所述炉盖的下沉体的下端相接触,所述炉盖、炉管和炉管底座上的开孔以及上炉口和下炉口均同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包括炉壁、保温体、发热体、上保温砖和下保温砖,所述炉壁位于最外侧,所述保温体位于所述炉壁内侧,所述上保温砖位于炉体上端的炉壁和保温体之间,所述下保温砖位于炉体下端的炉壁和保温体之间,所述上炉口贯穿所述炉壁的顶面、保温体的顶面和上保温砖,所述下炉口贯穿所述炉壁的底面、保温体的底面和下保温砖,所述发热体在所述保温体内侧呈筒形环绕。作为优选,所述上保温砖的下表面围绕上炉口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伸入所述炉腔。作为优选,所述上保温砖的凸台伸入所述炉腔的轴向厚度为2-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丝炉能够减少复式光学纤维棒尾部物料浪费,降低成本,还可以有改善复式光学纤维棒挂棒位置定位困难的问题,减少光学纤维丝的质量波动,同时还能改善复式光学纤维丝拉丝过程的洁净度,有效提高光学纤维面板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丝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拉丝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图1和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拉丝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拉丝炉,包括炉体200和炉盖1,炉体200内形成炉腔400,炉体200上端的上炉口和下端的下炉口210相对,并分别连通炉腔400,炉盖1包括下沉体101和在下沉体101的外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的外沿102,外沿102卡于炉体200的上端,外沿102下方的下沉体101由上炉口沉入炉体200内部,下沉体101的上端具有轴向的下沉槽103,下沉槽103的底部具有连通炉腔400的物料入口1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丝炉通过设置下沉式炉盖,使复式光学纤维棒9尾部靠近复式光学纤维棒挂棒套筒11的部分也能够受热软化而进行拉丝得到复式光学纤维丝10,极大减少了物料浪费。并且由于设置下沉槽103来容置复式光学纤维棒套筒11,在保证复式光学纤维棒9尾部受热软化的同时,可以对复式光学纤维棒套筒11进行定位。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丝炉改善了拉丝过程的洁净度,有效改善提高光学纤维面板的质量。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炉盖1由过轴线的平面分成的两部分组成。本实施例将炉盖1设置为两部分拼接结构,更加方便装卡纤维棒9进炉腔。优选为炉盖1的两部分面对称。采用对称结构可以适应任何截面形状的纤维棒装卡。物料入口104的截面形状可以与复式光学纤维棒9的截面形状相对应。如复式光学纤维棒9的截面呈六边形时,物料入口104的截面形状也为六边形。复式光学纤维棒9的截面为圆形时,物料入口104的截面形状也为圆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物料入口104的截面面积自下沉槽的底部开始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物料入口104设计为喇叭口形,使其截面自上而下(炉腔400外部至内部方向)逐渐增加,防止在下方温度高的位置的纤维棒温度高软化后粘炉盖,影响纤维丝质量和拉丝的丝径精度。因此本实施例可以提高纤维丝丝径精度。一般物料入口104呈锥台形。根据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锥台或棱锥台。物料入口104轴线与物料入口104的内壁面的夹角为5°-30°。即为圆锥台时,轴线与母线的夹角为5°-30°。为棱锥台时,轴线与锥面的夹角为5°-30°。外沿102一般位于下沉体101的上端,即炉盖1的顶面为平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理论上来说,下沉槽103的底部越靠近炉腔400,纤维棒9越易于软化进行拉丝,但为了避免炉腔400内的高温区的影响,优选为,下沉槽103的底部距离炉腔的顶部的距离为2-30mm。一般来说,炉盖1的最下端无需伸入炉腔内部,即炉盖1的最下端与炉腔400的顶部平齐即可。当然,并不排出炉盖的下端伸入炉腔400内部的情况。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炉腔400内设有炉管8,炉腔400的底部设有炉管底座7,炉管底座7上开有轴向通孔,炉管底座7对炉管8的下端进行承托,炉管8上端与炉盖1的下沉体101的下端相接触(包括下沉体101部分插入炉管8的情况),或者炉管8上端与炉体上部的内壁面相接触(如炉管8上端与炉体顶部的保温体4相接触),炉盖1、炉管8和炉管底座7上的开孔以及上炉口和下炉口均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炉盖1、炉管8和炉管底座7在炉腔内形成通道,复式光学纤维棒9不在炉腔400内直接受热,而是在由炉盖1、炉管8和炉管底座7在炉腔内形成的通道内受热并进行拉丝,复式光学纤维棒9受热更加均匀,避免了受热不均以及温度过高造成的质量问题,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提高拉丝质量。本实施例中,炉管8为一个单独的构件,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炉盖的下端轴向延伸形成炉管8。减少了构件个数,更便于组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炉体200包括炉壁2、保温体4、发热体5、上保温砖3和下保温砖6,炉壁2位于最外侧,保温体4位于炉壁内侧2,上保温砖3位于炉体上端的炉壁2和保温体4之间,下保温砖6位于炉体下端的炉壁2和保温体4之间,上炉口贯穿炉壁2的顶面、保温体4的顶面和上保温砖3,下炉口210贯穿炉壁2的底面、保温体4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丝炉

【技术保护点】
拉丝炉,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内形成炉腔,所述炉体上端的上炉口和下端的下炉口相对,并分别连通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包括下沉体和在所述下沉体的外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的外沿,所述外沿卡于所述炉体的上端,所述外沿下方的下沉体由所述上炉口沉入所述炉体内部,所述下沉体的上端具有轴向的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底部具有连通炉腔的物料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拉丝炉,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内形成炉腔,所述炉体上端的上炉口和下端的下炉口相对,并分别连通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包括下沉体和在所述下沉体的外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的外沿,所述外沿卡于所述炉体的上端,所述外沿下方的下沉体由所述上炉口沉入所述炉体内部,所述下沉体的上端具有轴向的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底部具有连通炉腔的物料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由过轴线的平面分成的两部分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的两部分面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的截面面积自下沉槽的底部开始逐渐增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呈锥台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轴线与物料入口的内壁面的夹角为5°-3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的下沉槽的底部距离炉腔的顶部的距离为2-30mm。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三昭张弦许慧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