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071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导电薄膜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薄膜层和第二玻璃层;其中,第一导电薄膜层和/或第二导电薄膜层上刻蚀有预制图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导电薄膜的导电层处理,改变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特性,从而使电致变色玻璃显示出预制的图案。

EC Mirr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ochromic glass, electrochromic glass comprises at least one group of electrochromic glass unit; electrochromic glass unit sequentially from top to bottom comprises a first glass layer, the first conductive film layer, electrochromic layer, second layer and second conductive film glass layer; among them, the first conductive film layer and / or etching second conductive film layer with prefabricated pattern. The utility model changes the color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of electrochromic glass by processing the conductive layer of the conductive film, so that the electrochromic glass displays a prefabricated patte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玻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玻璃应用在遮光领域,需要全面积的变色,而如若应用在某些展示平台,如广告位,企业标识、装饰等领域时,全面积变色反而不能更好的展示电致变色的特色。作为可控变色的设备,电致变色玻璃在某种程度上可实现液晶屏所无法展现的优势。电致变色玻璃可实现在可见光透过率6-70%之间连续变化,仅此一点就是不透光的液晶显示器所无法达到的。然而当前的电致变色玻璃还远未达到如液晶变色效率,虽然它在透光度上存在明显的优势,而在显示方面则远远不能和液晶显示器相比;当前材料的变色时间通常以秒来计时,甚至以十几秒或几十秒计时,在即时显现方面还不足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致变色玻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表现预定图形,扩展实用空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导电薄膜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薄膜层和第二玻璃层;其中,第一导电薄膜层和/或第二导电薄膜层上刻蚀有预制图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薄膜层上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的第二导电薄膜层上设有第二电极。优选的,前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的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的厚度为1-10mm,面电阻为1-10Ω/sq.。优选的,前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薄膜层和第二导电薄膜层为ITO膜层,厚度为100-500nm。优选的,前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的电致变色层为变色电解液,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0.2-0.5mm。优选的,前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为0.05-0.1mm,电极宽度为2-6mm。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电致变色玻璃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电致变色玻璃由两片导电玻璃构成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中灌注电解液;并且导电玻璃连接电极,通过供电设备为电极供电。在电解液两侧施加电场,电解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出现对不同能量光子吸收的色心,根据吸收波长的不同,可制备出红色、蓝色和绿色的电致变色玻璃,而同过对电致变色玻璃的电极控制,设定变色区域,展示不同的变色效果。对导电薄膜的导电层处理,改变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特性,从而使电致变色玻璃显示出预制的图案。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致变色玻璃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第一导电玻璃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第二导电玻璃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第一导电玻璃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的第二导电玻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电致变色玻璃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1,第一导电薄膜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薄膜层4和第二玻璃层5;其中,第一导电薄膜层2和/或第二导电薄膜层4上刻蚀有预制图案。刻蚀可通过激光或光刻或化学刻蚀。第一导电薄膜层2上设有第一电极6,所述的第二导电薄膜层4上设有第二电极7。优选的,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的厚度为1-10mm,面电阻为1-10Ω/sq.。优选的,第一导电薄膜层和第二导电薄膜层为ITO膜层,厚度为100-500nm。优选的,电致变色层为变色电解液,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0.2-0.5mm。优选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为0.05-0.1mm,电极宽度为2-6mm。优选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为红色、蓝色或绿色,每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的颜色相同或不同。本技术的电致变色玻璃由两片导电玻璃构成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中灌注电解液;并且导电玻璃连接电极,通过供电设备为电极供电。在电解液两侧施加电场,电解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出现对不同能量光子吸收的色心,根据吸收波长的不同,可制备出红色、蓝色和绿色的电致变色玻璃,而同过对电致变色玻璃的电极控制,设定变色区域,展示不同的变色效果。对导电薄膜的导电层处理,改变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特性,去除部分ITO薄膜,在去除区域,将不再发生变色。当在电致变色玻璃上施加电压后,夹在两片ITO导电玻璃间的电解液发生色变,而没有在电场中的电解液并不发生色变,仍保持透明态,因此,变色后就显示出ITO去除的图案,从而使电致变色玻璃显示出预制的图案。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1,第一导电薄膜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薄膜层4和第二玻璃层5。第一导电薄膜层2上设有第一电极6,所述的第二导电薄膜层4上设有第二电极7;其中,第一电极6和第二电极7呈垂直关系。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为蓝色。第一玻璃层和第一导电薄膜层构成第一导电玻璃,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薄膜层完整无刻蚀;第二玻璃层和第二导电薄膜层构成第二导电玻璃,第二导电薄膜层上刻蚀有圆形图案8,如图3所示。在未加电压时,实施例1的电致变色玻璃为透明,在加电压后,刻蚀的圆形图案8为透明,其它部分都变为蓝色。实施例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两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第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与实施例1相同,第二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的第一导电薄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均不刻蚀。其中,第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和第二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的颜色均为蓝色。实施例2的电致变色玻璃可实现实施例3的电致变色玻璃可实现三种状态:1)完全透明;2)圆形图案透明,其他部分为蓝色;3)全部为蓝色。实施例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两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第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与实施例1相同,第二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的第一导电薄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均不刻蚀。其中,第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为蓝色,第二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为红色。实施例3的电致变色玻璃可实现三种状态:1)完全透明;2)圆形图案为红色,其他部分为蓝色;3)全部为蓝色。实施例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1,第一导电薄膜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薄膜层4和第二玻璃层5。第一导电薄膜层2上设有第一电极6,所述的第二导电薄膜层4上设有第二电极7;其中,第一电极6和第二电极7呈垂直关系。其中,第一玻璃层和第一导电薄膜层构成第一导电玻璃,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致变色玻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导电薄膜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薄膜层和第二玻璃层;其中,第一导电薄膜层和/或第二导电薄膜层上刻蚀有预制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导电薄膜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薄膜层和第二玻璃层;其中,第一导电薄膜层和/或第二导电薄膜层上刻蚀有预制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薄膜层上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的第二导电薄膜层上设有第二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璃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龙郭世昌李丽丽孔文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