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8591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5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便使用现有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高、基材密合性也良好、且即便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发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是在基材(2)的一个面上按顺序层叠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底漆层(4)以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缩聚物作为主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中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例如有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片材。另外,作为与该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有关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08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0339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9969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9695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2140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现有技术涉及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具有在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时印相浓度低、基材密合性也不好、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时会产生焦痕(闪粉,glitter)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着眼于这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是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高、基材密合性也良好、且即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的产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们发现通过规定底漆层中使用的材料而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底漆层以缩聚物作为主成分,该缩聚物是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可以获得即便是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足够高、基材密合性特别是与绝热层及染料接收层的密合性良好、且即便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的产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更为详细地说明。其中,以下的详细说明中,为了提供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完整的理解,记载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即便没有该特定的细节,也可实施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使附图简化,用略图表示了公知的结构及装置。(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构成)图1是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侧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至少按顺序层叠基材2、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底漆层4。基材2可以用以往公知的材料来应对,例如可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膜、以及高级纸、中级纸、涂料纸、铜版纸、树脂层压纸等纸类等单独使用或者作为组合的复合体使用。基材2的厚度考虑到作为印相物的挺度、强度或耐热性等,可以使用25μm以上且250μm以下范围的厚度,优选厚度为5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接着,设置于基材2一个面上的绝热层3可以使用与以往公知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绝热层相同材料的层。作为绝热层3,例如可举出由中空粒子和粘合剂树脂构成的绝热层、使用了发泡聚丙烯膜或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发泡膜等的绝热层、使用了进一步在发泡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设有表皮层的复合膜的绝热层。但是,考虑到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的平滑性或光泽性等,优选使用在发泡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设有表皮层的复合膜作为绝热层3。绝热层3的厚度可以使用10μm以上且80μm以下范围内的厚度,其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内。接着,设置在基材2的绝热层3一侧的最表面上的染料接收层5可以使用与以往公知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染料接收层相同材料的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脱模剂。作为染料接收层5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酰乙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丁二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己内酯、环氧树脂、酮树脂或它们的改性树脂等,特别优选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染料接收层5中使用的脱模剂,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系、氟系、磷酸酯系等各种油、表面活性剂、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等各种填充物、蜡类等。另外,可以将这些脱模剂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有机硅油。染料接收层5的厚度可以使用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范围的厚度,优选厚度为0.2μm以上且8μm以下左右。另外,染料接收层5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例如交联剂、抗氧化剂、荧光染料等公知的添加剂。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在绝热层3与染料接收层5之间至少具有底漆层4。本实施方式的底漆层4以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1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缩聚物作为主成分。本说明书中主成分例如是指相对于底漆层4整体而超过50质量%的成分。该底漆层4的形成是将含有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1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涂布液(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绝热层3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的。通过使用该底漆层4,如后述的实施例可知,可以获得即便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足够高、与相邻层叠的绝热层3或/及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良好、且即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的产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这里,本说明书中主成分只要不损害本专利技术所希望的印相浓度及基材密合性的效果,则除了上述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之外,还可以含有其他成分。另外,上述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总量从形成后的底漆层4的整体来看以超过50质量%的量含有即可,更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另外,底漆层4的形成中使用的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氯化锡分别是富有反应性的无机成分,认为除了在自水溶液中干燥形成的过程中自身发生缩聚反应而形成链状或三维结构的聚合物之外,还会与水溶性高分子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形成分子水平的复合体。因此,与底漆层4所含的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的缩聚物不仅有助于高速印相时的印相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仅为水溶性高分子时不足的底漆层4与绝热层3的密合性或/及底漆层4与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另外,认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有助于底漆层4与绝热层3的密合性或/及底漆层4与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的进一步提高。因而,通过具备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即便是更高速的印相时,也表现出可以防止异常转印的发生的效果。另外,认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乙烯基咪唑成分弥补了水溶性高分子成分和乙烯基吡咯烷酮成分的耐热性、耐湿性差的方面。进而,通过具备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在高温-高湿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所述底漆层以缩聚物作为主成分,所述缩聚物是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17 JP 2014-1469791.一种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所述底漆层以缩聚物作为主成分,所述缩聚物是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树脂及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是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基金属是四乙氧基硅烷及三异丙氧基铝中的至少一种。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内康宽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