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4184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支撑架上放置电动绳索马达,升井绳索与电动绳索马达连接,升井绳索通过固定于连接圆盘上的钩环连接,使连接圆盘处于平稳的环境中,深井落井无二次损伤救援装置还包括充气装置置于井上,充气装置中包括空气供应装置,空气供应装置通过充气管一连接有调气开关装置,调气开关装置再通过充气管二连接有侧围气囊和底部气囊,侧围气囊和底部气囊通过布带分别连接在连接圆盘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其中侧围气囊形成保护结构,底部气囊在底部形成支撑结构;连接圆盘的下底面设有摄像头;连接圆盘的下面还设有供空气管与调气开关装置直接连接,通过调气总开关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受到救援而造成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应急救援设备领域,适用于深井应急救援,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深井吃人、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使得不少家庭遭受不幸,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井下救援往往空间有限,救援人员由于活动受限无法接近受困者,无法有效的进行近距离救援。更有可能由于复杂的环境给救援者带来损害,甚至救援者反被困。目前最广泛的救援方式是用机械手臂夹持受困者肩头,把人拉出深井,但也存在隐患,夹持过程中怕人坠落,因此手臂夹持力量会很大,有可能造成夹伤的情形,更有甚者,没有夹住,人重新掉落深井,造成二次伤害。申请号:201410791917.8申请日:2014-12-19提供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气囊将落井人员从深井当中抢救出来的深井救援装置,包括气囊主体、与气囊主体相连的充气装置以及辅助设备,所述气囊主体包括具有仿人体头部结构的头部罩体以及与头部罩体连接在一体的椭圆形肩部罩体,所述头部罩体和肩部罩体均连接有多根提拉绳。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起吊装置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易于携带、安全可靠、提高了事故救援效率,缩短了救援时间,实现快速、高效、人性化的救助。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对于昏迷或者有伤不能固定的落井人员就不太适应,一则无法固定,二则会随着井壁的滑动擦伤落井人员,三则对已经受伤的人员会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应对深井救援时,井下空间狭窄,井下缺氧,落井者昏迷,落井者身体完全被井壁卡死,救援装置井下定位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救援同时可以保护落井者的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放置电动绳索马达(7),升井绳索(14)与电动绳索马达(7)连接,升井绳索(14)通过固定于连接圆盘(16)上的钩环(13)连接,使连接圆盘(16)处于平稳的环境中,其特征在于: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还包括充气装置置于井上,充气装置中包括空气供应装置(6),空气供应装置(6)通过充气管一(5)连接有调气开关装置(3),调气开关装置(3)再通过充气管二(1)连接有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通过布带(15)分别连接在连接圆盘(16)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其中侧围气囊(4)形成保护结构,底部气囊(2)在底部形成支撑结构;连接圆盘(16)的下底面设有摄像头(17);连接圆盘(16)的下面还设有供空气管(19)与调气开关装置(3)直接连接,通过调气总开关(12)控制。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为多个独立设置,均匀分布在连接圆盘(16)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并通过充气管二(1)连接至调气开关装置(3);调气开关装置(3)设有多个气管调气开关(11)对应多个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所述的充气管二(1)为软导管。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个独立的底部气囊(2)的侧面通过连接卡扣或者粘带(20)形成一个支撑平面。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侧围气囊(4)上还分别设有侧面气囊(18)。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连接圆盘(16)的圆周外设有多个导向滚轮(8),导向滚轮(8)通过插销(9)固定。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深井救援时不仅对人员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同时可以监控状态,同时供应氧气,这样就能够保证救援的安全性,不会受到救援而造成的二次伤害,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主要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便于在野外实施救援行动。多个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的独立设置,可以因地制宜,控制方向,方便救援,充气管二(1)为软导管是为了可以延伸续接和收纳方便。多个独立的底部气囊(2)的侧面通过连接卡扣或者粘带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是为了支撑平面的牢固安全。侧面气囊(18)的使用可以对受伤人员的暂时固定。导向滚轮(8)的设置是为了连接圆盘(16)减小救援装置上升时与井壁挤压力和摩擦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充气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圈出A/B点的视图。图4是圈出C点的视图。图5是A点放大示意图。图6是B点放大示意图。图7是C点放大示意图。1充气管二,5是充气管一,2是底部气囊,3是调气开关装置,4是侧围气囊,6是空气供应装置,7是电动绳索马达,8是导向滚轮,9是插销,10是支撑架,11是各气管调气开关,12是调气总开关,13是钩环,14是升井绳索,15是连接布,16是连接圆盘,17是摄像头,18是侧面气囊,19是供空气管,20是连接卡扣或者粘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放置电动绳索马达(7),升井绳索(14)与电动绳索马达(7)连接,升井绳索(14)通过固定于连接圆盘(16)上的钩环(13)连接,使连接圆盘(16)处于平稳的环境中,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还包括充气装置置于井上,充气装置中包括空气供应装置(6),空气供应装置(6)通过充气管一(5)连接有调气开关装置(3),调气开关装置(3)再通过充气管二(1)连接有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通过布带(15)分别连接在连接圆盘(16)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其中侧围气囊(4)形成保护结构,底部气囊(2)在底部形成支撑结构;连接圆盘(16)的下底面设有摄像头(17);连接圆盘(16)的下面还设有供空气管(19)与调气开关装置(3)直接连接,通过调气总开关(12)控制。所述的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为多个独立设置,均匀分布在连接圆盘(16)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并通过充气管二(1)连接至调气开关装置(3);调气开关装置(3)设有多个气管调气开关(11)对应多个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所述的充气管二(1)为软导管。多个独立的底部气囊(2)的侧面通过连接卡扣或者粘带(20)形成一个支撑平面。侧围气囊(4)上还分别设有侧面气囊(18)。连接圆盘(16)的圆周外设有多个导向滚轮(8),导向滚轮(8)通过插销(9)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放置电动绳索马达(7),升井绳索(14)与电动绳索马达(7)连接,升井绳索(14)通过固定于连接圆盘(16)上的钩环(13)连接,使连接圆盘(16)处于平稳的环境中,其特征在于: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还包括充气装置置于井上,充气装置中包括空气供应装置(6),空气供应装置(6)通过充气管一(5)连接有调气开关装置(3),调气开关装置(3)再通过充气管二(1)连接有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通过布带(15)分别连接在连接圆盘(16)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其中侧围气囊(4)形成保护结构,底部气囊(2)在底部形成支撑结构;连接圆盘(16)的下底面设有摄像头(17);连接圆盘(16)的下面还设有供空气管(19)与调气开关装置(3)直接连接,通过调气总开关(12)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放置电动绳索马达(7),升井绳索(14)与电动绳索马达(7)连接,升井绳索(14)通过固定于连接圆盘(16)上的钩环(13)连接,使连接圆盘(16)处于平稳的环境中,其特征在于:深井救援无二次损伤装置还包括充气装置置于井上,充气装置中包括空气供应装置(6),空气供应装置(6)通过充气管一(5)连接有调气开关装置(3),调气开关装置(3)再通过充气管二(1)连接有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侧围气囊(4)和底部气囊(2)通过布带(15)分别连接在连接圆盘(16)的下的侧面和底面,其中侧围气囊(4)形成保护结构,底部气囊(2)在底部形成支撑结构;连接圆盘(16)的下底面设有摄像头(17);连接圆盘(16)的下面还设有供空气管(19)与调气开关装置(3)直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泉耿帅黄攀彭彦秉张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