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8261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02:35
一种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铰链基座;第一臂,其具有联接至铰链基座的后端部,且具有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后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前部;第二臂,其联接至第一臂的前部以便能够摆动,且使发动机罩朝车辆上侧移动;致动器,其横跨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并将发动机罩从封闭位置提升至提升位置;以及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链基座至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布置成比铰链基座至第一臂的联接部位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文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4-108651号中所描述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构造为包括固定至车身的铰链基座以及联接至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并固定至发动机罩的铰链臂。所述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将铰链基座和铰链臂联接在一起的连杆机构,且构造为使得在车辆前面碰撞中连杆机构抑制发动机罩朝车辆后侧移位较长距离。应注意,日本专利第4887512号也描述了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在上述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铰链臂的前端侧部分布置成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且连杆机构设置在偏移部分和铰链基座之间。例如,如果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的偏移量由于设计限制而变大,则存在如此的可能性:在连杆机构的致动期间会发生连杆机构的各联接部位的扭动,这导致连杆机构的主要操作损耗。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连杆机构的操作损耗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铰链基座,其固定至车身;第一臂,其布置在铰链基座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一臂具有联接至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的后端部,且具有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后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前部;第二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臂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二臂固定至发动机罩的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联接至所述第一臂的前部以便能够摆动,且通过摆动使发动机罩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朝车辆上侧移动;致动器,其横跨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致动器的致动引起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摆动,由此发动机罩被从封闭位置提升至提升位置;以及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联接至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杆具有联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以便能够摆动的一端部并且具有联接至第二臂以便能够摆动的另一端部,所述连杆机构在致动器的非致动状态下采用收起状态,且在所述致动器完成致动时采用限制所述第二臂相对于铰链基座朝车辆上侧移动的致动状态,其中所述铰链基座至所述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布置成比所述铰链基座至所述第一臂的联接部位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第一臂布置在固定至车身的铰链基座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第一臂的后端部联接至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第一臂的前部布置成相对于第一臂的后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第二臂布置在第一臂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且第二臂联接至第一臂的前部以便能够摆动。相应地,第二臂还布置成相对于铰链基座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第二臂固定至发动机罩的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且通过连杆机构联接至铰链基座。第一连杆的一端部联接至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且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联接至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以便能够摆动。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联接至第二臂以便能够摆动。当横跨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致动器致动时,第二臂相对于第一臂摆动,发动机罩被从封闭位置提升至提升位置,且从收起状态,连杆机构致动以便采用致动状态。连杆机构在此时致动,使得通过连杆机构来限制第二臂在该提升位置处朝车辆上侧的位移。铰链基座至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布置成比铰链基座至第一臂的联接部位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相应地,即使第二臂相对于铰链基座具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大的偏移量,但通过恰当地设定铰链基座至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仍然可以抑制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偏移量变大。这由此能够抑制连杆机构的操作损耗。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第一连杆在俯视图中沿车辆前后方向以直线形延伸;并且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从第二连杆的一端侧朝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侧延伸而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第一连杆在俯视图中沿车辆前后方向以直线形延伸,由此使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能够彼此一致。这由此使得第一连杆在连杆机构的致动期间能够良好地摆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的距离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第二连杆的一端部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的距离一致。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实现了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良好平衡的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所述铰链基座包括:侧壁,其包括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其中第一臂联接至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与第一侧壁部整体地形成并布置在第一侧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且第一连杆联接至第二侧壁部;以及固定壁,其从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的下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且固定至车身。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铰链基座包括固定至车身的固定壁,以及联接有第一臂和第一连杆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联接有第一臂的第一侧壁部,以及联接有第一连杆的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整体地形成并布置在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所述固定壁从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的下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这由此使铰链基座至连杆机构的联接部位能够布置成比铰链基座至第一臂的联接部位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同时构造具有高强度的侧壁(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固定壁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至车身;并且在俯视图中,固定构件布置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铰链基座至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重叠。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在铰链基座至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固定壁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这由此使铰链基座对第一连杆的支撑性能能够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固定壁在固定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在如上述所构造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所述加强筋在固定构件和第二侧壁部之间形成有固定壁。这由此使铰链基座对第一连杆的支撑性能能够进一步改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能够抑制连杆机构的操作损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使得第一连杆在连杆机构的致动期间能够良好地摆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实现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良好平衡的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使侧壁能够高强度地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和第六方案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使铰链基座对第一连杆的支撑性能能够改善。附图说明将基于下列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前视图;图4是示出了从车辆的斜右前侧观看时在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致动之前的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铰链基座,其固定至车身;第一臂,其布置在所述铰链基座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一臂具有联接至所述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的后端部,且具有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后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前部;第二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臂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二臂固定至发动机罩的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联接至所述第一臂的所述前部以便能够摆动,且通过摆动使所述发动机罩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朝车辆上侧移动;致动器,其横跨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致动器的致动引起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摆动,由此所述发动机罩被从封闭位置提升至提升位置;以及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联接至所述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杆具有联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以便能够摆动的一端部并且具有联接至所述第二臂以便能够摆动的另一端部,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致动器的非致动状态下采用收起状态,且在所述致动器完成致动时采用限制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铰链基座朝所述车辆上侧移动的致动状态,其中,所述铰链基座至所述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布置成比所述铰链基座至所述第一臂的联接部位靠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02 JP 2015-1727201.一种车辆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包括:铰链基座,其固定至车身;第一臂,其布置在所述铰链基座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一臂具有联接至所述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的后端部,且具有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后端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前部;第二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臂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二臂固定至发动机罩的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联接至所述第一臂的所述前部以便能够摆动,且通过摆动使所述发动机罩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朝车辆上侧移动;致动器,其横跨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致动器的致动引起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摆动,由此所述发动机罩被从封闭位置提升至提升位置;以及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联接至所述铰链基座以便能够摆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杆具有联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以便能够摆动的一端部并且具有联接至所述第二臂以便能够摆动的另一端部,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致动器的非致动状态下采用收起状态,且在所述致动器完成致动时采用限制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铰链基座朝所述车辆上侧移动的致动状态,其中,所述铰链基座至所述第一连杆的联接部位布置成比所述铰链基座至所述第一臂的联接部位靠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弹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田宗太郎鱼住芳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