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331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气系统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分段式排气歧管密封结构。该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接合端采用止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止口连接处设有台阶形成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插入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该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对气缸盖和排气歧管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对整体式气缸盖以及分体式气缸盖都可适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气系统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分段式排气歧管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六缸和六缸以上的柴油机的排气歧管一般都是分段式,不同段的排气歧管在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由于排气歧管的温度和里面气体的压力比较高,在连接处很容易发生漏气。轻微的漏气会把气缸盖和周围的配附件等熏黑,用户看到后会相当不满意。漏气严重的时候,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会降低,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现有的分段式排气歧管密封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1、采用无密封圈结构,依靠不同段的排气歧管之间的过盈配合进行密封,这种结构虽然密封性能较为可靠,但是对气缸盖的整体平面度要求较高,适合整体式气缸盖结构使用,分体式气缸盖使用这种结构很容易在气缸盖和排气歧管连接处漏气,对排气歧管的加工精度要求也非常高,而且使用过程中在连接处容易发生烧结现象;2、采用径向密封圈结构,这种结构对气缸盖的共面度要求不高,对排气歧管的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但是这种结构在径向方向上补偿量较大,适合使用在单体式气缸盖上面,而且密封性能较差,在冷启动的时候由于密封圈还未充分膨胀,更容易发生漏气现象;3、采用波纹管加卡箍的密封结构,这种结构密封性能较好,对排气歧管和气缸盖的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但是波纹管处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晶间腐蚀疲劳裂纹从而在波纹管处漏气,而且成本较高,国内的波纹管供应商实力不强,做出来的产品可靠性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解决现有的分段式排气歧管密封存在的密封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加工精度高,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中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接合端采用止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止口连接处设有台阶形成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插入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外壁设有第三台阶部,在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三台阶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环槽,在所述第三台阶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所述第二环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为U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所述U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的开口方向与流经排气歧管的气流方向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一密封圈采用镍合金钢带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采用螺旋径向密封圈,在所述第二环槽中设有两个螺旋径向密封圈,两个所述螺旋径向密封圈的开口呈180°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采用开口径向密封圈,在所述第二环槽中设有四个开口径向密封圈,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径向密封圈的开口呈90°布置。具体地,所述第二密封圈采用耐热合金钢带制成。具体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排气歧管过盈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排气歧管过盈配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排气歧管密封结构,第一排气歧管与第二排气歧管之间装配连接后在接合处形成一个止口迷宫结构,该止口迷宫结构作为第一道密封结构起到密封的作用,排气歧管内的气体经过该止口迷宫结构后压力会大大降低。第一排气歧管与第二排气歧管在装配后的止口连接处形成了第一环槽,在环槽里面装有第一密封圈,该密封圈具有很强的弹性,从而形成了第二道密封结构。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插入端外表面设置第二环槽,在所述第二环槽中装有第二密封圈,该密封圈形成了第三道密封结构,在受热的时候,该密封圈会进一步膨胀扩张,密封性能进一步增强。本技术所述的排气歧管密封结构,通过设置三道密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对气缸盖和排气歧管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对整体式气缸盖以及分体式气缸盖都可适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排气歧管密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排气歧管与第二排气歧管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排气歧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排气歧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V型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V型密封圈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螺旋径向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开口径向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开口径向密封圈装配示意图。图中:1:第一排气歧管;2:第二排气歧管;3:第一环槽;4:第一密封圈;5:第二环槽;6:第二密封圈;6A:螺旋径向密封圈;6B:开口径向密封圈;7:第一台阶部;8:第二台阶部;9:第三台阶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排气歧管1和第二排气歧管2,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中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的接合端采用止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的止口连接处设有台阶形成的第一环槽3,所述第一环槽3中设有第一密封圈4。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上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中的插入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环槽5,所述第二环槽5中设有第二密封圈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歧管密封结构,设有三道密封结构,其中第一道密封结构为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的接合端的止口结构,第二密封结构为设置在第一环槽3中的第一密封圈4,第三密封结构为设置在第二环槽5中的第二密封圈6。本技术通过三道密封结构的设置,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解决了现有分段式排气歧管密封存在的密封性能差,容易出现漏气现象的问题,同时对气缸盖和排气歧管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对整体式气缸盖以及分体式气缸盖都能适用。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的连接段内壁设有第一台阶部7和第二台阶部8,其中第一台阶部7的内圆孔直径D1小于第二台阶部8的内圆孔直径D2,所示的第一台阶部7和第二台阶部8共同构成一个阶梯结构。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的连接段外壁设有第三台阶部9,构成所述第三台阶部9的两个外圆面直径分别为d1和d2,其中d1小于d2。所述第一环槽3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部8与所述第三台阶部9之间,所述第二环槽5设置在所述第三台阶部9的外表面上。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密封圈4采用U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所述U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的开口方向与流经排气歧管的气流方向相同。如图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采用V型密封圈,所述V型密封圈的开口方向与流经排气歧管的气流方向相同,图6中箭头方向即为气流方向。所述V型密封圈采用镍合金钢带制成,不仅耐高温,而且具有很强的弹性。所述V型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过盈配合。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中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接合端采用止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止口连接处设有台阶形成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插入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中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接合端采用止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止口连接处设有台阶形成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插入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外壁设有第三台阶部,在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三台阶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环槽,在所述第三台阶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所述第二环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为U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所述U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的开口方向与流经排气歧管的气流方向相同。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高书贞侯晓良李德胜刘伟达任忠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