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车车厢及其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075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厢式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流车车厢及其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其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包括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底架总成和裙边总成进行装配的后门板总成,后门板总成包括后门框组件和后门组件,后门框组件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底架总成和裙边总成配合,后门组件设于后门框组件处;后门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2根后门框立杆,该2根后门框立杆上端水平设置有后门框横梁,该2根后门框立杆下部设置有后挡板组件,后门组件设于后门框横梁与后挡板组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劳动强度和提升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厢式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末端电动物流车的车厢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流车车厢及其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厢式车,又叫厢式货车,主要用于全密封地运输各种物品,特殊种类的厢式车还可以运输化学危险物品。厢式车在运输过程中可靠工作、稳定发挥性能是保证其运输过程中安全性的关键所在,现有公路厢式车通常由汽车底盘、厢体两部分组成。目前厢式车的厢板主要由聚氨酯蜂窝芯、玻璃钢、铝板等内外蒙皮组合而成,各个厢板通过挤压型材和固定件连接起来。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挤压型材必须通过较为复杂的结构设计来吸收由于厢体承载与弯曲所产生的应力,而且各个连接处还需要使用密封胶来保证防水,这不仅使得现有车厢的组装体系消耗劳动力较多且对劳动者要求较高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较大,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积累防水效果也会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现有车厢的由于存在结构冗杂而导致的用料较多和所采用材料自重较重等问题,导致制成的车厢重量较大;由于汽车负载包括厢体重量,因此厢体较重会直接导致装货量的降低。除上述之外,现有车厢所采用的材料中如如胶合板,FRP等均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且不能很好地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流车车厢的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物流车车厢的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其包括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底架总成和裙边总成进行装配的后门板总成,后门板总成包括后门框组件和后门组件,后门框组件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底架总成和裙边总成配合,后门组件设于后门框组件处;后门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2根后门框立杆,该2根后门框立杆上端水平设置有后门框横梁,该2根后门框立杆下部设置有后挡板组件,后门组件设于后门框横梁与后挡板组件之间;后门框立杆包括立杆主体,立杆主体采用板材弯折构造成空心的“L”形,立杆主体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垂直的卡槽部;位于后门组件处的卡槽部用于与厢板总成处的对应侧板进行配合,位于后挡板组件处的卡槽部用于与裙边总成进行配合;后门框横梁包括横梁主体,横梁主体用于与厢板总成配合的一侧设有托板,横梁主体顶部设有第二挡雨板,第二挡雨板向内侧延伸与托板共同形成用于与厢板总成处的顶板进行配合的顶板卡槽。本专利技术的物流车车厢的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中,后门组件能够在后门框组件装配完成后再进行装配,从而大大降低了装配者的劳动强度。另外,由于卡槽结构的设置,使得后门板总成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采用专用的夹具、对装配者技能要求较低且装配便捷。作为优选,卡槽部与厢板总成处的对应侧板间设有密封胶且通过铆钉固定。从而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并简化了装配操作。作为优选,卡槽部与裙边总成间设有密封胶且通过铆钉固定。从而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并简化了装配操作。作为优选,顶板卡槽与厢板总成处的顶板间设有密封胶且通过铆钉固定。从而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并简化了装配操作。作为优选,第二挡雨板向外侧延伸形成在上方对后门组件进行遮挡的挡雨部。从而能够较佳的对后门组件进行防护。作为优选,卡槽部处焊接有加强板,后门组件的对应部位通过同时穿过加强板和主体部与加强板相对的板壁的螺栓设于主体部处。加强板的设置不仅能够较佳的同时增加立杆主体的强度和后门组件的连接强度,而且构造简单,便于制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流车车厢,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物流车车厢,其包括车厢本体,车厢本体包括厢板总成、底架总成、裙边总成和后门板总成,后门板总成的构造采用上述任一种物流车车厢的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车厢本体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车厢本体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车厢本体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厢板总成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端面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侧板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中的后门板总成的爆炸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1中的后门框立杆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1中的后门框横梁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1中的底架总成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1中的裙边板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1中的底架总成与相应连接件间的配合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1中的防护板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1中的连接条的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2中的厢式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车厢,其包括车厢本体100,车厢本体100包括厢板总成110、后门板总成120、底架总成210和裙边总成130。其中,厢板总成110、后门板总成120和裙边总成130均与底架总成210连接,厢板总成110与后门板总成120设于底架总成210上方并共同形成车厢部,裙边总成130设于底架总成210下方。如图4所示,厢板总成110包括顶板410、前板420、第一侧板430和第二侧板440,第一侧板430、前板420和第二侧板440依次连接后分别与顶板410的其中3条边依次连接;其中,顶板410用于构成车厢本体100的上面板,前板420用于构成车厢本体100的前面板,第一侧板430和第二侧板440用于分别构成车厢本体100的左、右面板。顶板410与第一侧板430、前板420、第二侧板440间,第一侧板430与前板420,以及前板420与第二侧板440间均通过第一连接件450连接。如图5、6所示,第一连接件450整体构造成长条状,第一连接件450包括均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第一连接槽510和第二连接槽520,第一连接槽510和第二连接槽520的槽深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槽510和第二连接槽520用于与不同的板进行配合,且第一连接槽510和第二连接槽520与对应板间均设置一层密封胶。第一连接槽510和第二连接槽520的外侧槽壁处分别在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沟槽511和第二沟槽522,第一沟槽511和第二沟槽522能够较佳的增加密封胶的厚度,从而能够带来较佳的胶粘、密封效果;第一连接槽510和第二连接槽520的内侧槽壁处分别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铆接孔512和多个第二铆接孔522,从而使得相应板能够通过铆钉设置在第一连接槽510或第二连接槽520处,从而能够便捷地将相应板与第一连接件450固定连接。通过该种连接方式,不仅大大简化了连接结构,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对操作这的技能要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50为铝型材。如图7所示,第二侧板440包括依次连接的组件板一710、侧门框组件720和组件板二730,侧门框组件720外侧还设有侧门组件740。侧门框组件720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应与组件板一710和组件板二730配合的第一卡槽721和第二卡槽722,组件板一710嵌入第一卡槽721内并通过铆钉固定,组件板二730嵌入第二卡槽722内并通过铆钉固定,第一卡槽721与组件板一710间以及第二卡槽722与组件板二730间均一层设有密封胶。侧门框组件720对应侧门组件740的上方处还设有一第一挡雨板723。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440构造成车厢本体100的右面板(相对于车辆运行方向),从而便于边侧的开门。如图8所示,后门板总成120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物流车车厢及其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

【技术保护点】
物流车车厢的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110)、底架总成(210)和裙边总成(130)进行装配的后门板总成(120),后门板总成(120)包括后门框组件(810)和后门组件(820),后门框组件(810)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110)、底架总成(210)和裙边总成(130)配合,后门组件(820)设于后门框组件(810)处;后门框组件(810)包括竖直设置的2根后门框立杆(811),该2根后门框立杆(811)上端水平设置有后门框横梁(812),该2根后门框立杆(811)下部设置有后挡板组件(813),后门组件(820)设于后门框横梁(812)与后挡板组件(813)之间;后门框立杆(811)包括立杆主体(910),立杆主体(910)采用板材弯折构造成空心的“L”形,立杆主体(910)包括主体部(911)和与主体部(911)垂直的卡槽部(912);位于后门组件(820)处的卡槽部(912)用于与厢板总成(110)处的对应侧板进行配合,位于后挡板组件(813)处的卡槽部(912)用于与裙边总成(130)进行配合;后门框横梁(812)包括横梁主体(1010),横梁主体(1010)用于与厢板总成(110)配合的一侧设有托板(1020),横梁主体(1010)顶部设有第二挡雨板(1030),第二挡雨板(1030)向内侧延伸与托板(1020)共同形成用于与厢板总成(110)处的顶板进行配合的顶板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物流车车厢的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110)、底架总成(210)和裙边总成(130)进行装配的后门板总成(120),后门板总成(120)包括后门框组件(810)和后门组件(820),后门框组件(810)用于同时与厢板总成(110)、底架总成(210)和裙边总成(130)配合,后门组件(820)设于后门框组件(810)处;后门框组件(810)包括竖直设置的2根后门框立杆(811),该2根后门框立杆(811)上端水平设置有后门框横梁(812),该2根后门框立杆(811)下部设置有后挡板组件(813),后门组件(820)设于后门框横梁(812)与后挡板组件(813)之间;后门框立杆(811)包括立杆主体(910),立杆主体(910)采用板材弯折构造成空心的“L”形,立杆主体(910)包括主体部(911)和与主体部(911)垂直的卡槽部(912);位于后门组件(820)处的卡槽部(912)用于与厢板总成(110)处的对应侧板进行配合,位于后挡板组件(813)处的卡槽部(912)用于与裙边总成(130)进行配合;后门框横梁(812)包括横梁主体(1010),横梁主体(1010)用于与厢板总成(110)配合的一侧设有托板(1020),横梁主体(1010)顶部设有第二挡雨板(1030),第二挡雨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骁福叶忠骆加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