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挡风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711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容易把握左右方向上的车辆间隔、且能够防止将感知标识与灰尘等混淆的前挡风玻璃为目的。前挡风玻璃具备对周缘进行修边的修边部,修边部具备: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下缘延伸的下缘部;和从该下缘部的内缘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凹部内设有使车辆的驾驶员感知到基于车辆的位置的感知标识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前挡风玻璃
技术介绍
为了在不妨碍驾驶员视野的条件下辅助车辆的驾驶,已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在从对前车窗的周缘进行修边的修边部向上方侧仅偏移了规定高度的位置上,设置有使驾驶员感知到驾驶员的位置与车宽方向中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感知标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0779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左右方向上的车辆间隔难以把握。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感知标识设在从前挡风玻璃的修边部离开的位置上,存在将感知标识误认为是附着有灰尘等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以提供一种容易把握左右方向上的车辆间隔、且能够防止将感知标识与灰尘等混淆的前挡风玻璃为目的。(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前挡风玻璃具备对周缘进行修边的修边部,所述修边部具备: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下缘延伸的下缘部;和从该下缘部的内缘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内设有使车辆的驾驶员感知到基于车辆的位置的感知标识的至少一部分。(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前挡风玻璃中,还可以是,所述感知标识的中心配置在将位于所述凹部的车宽方向两端的下缘部连接的直线上。(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前挡风玻璃中,还可以是,所述感知标识为圆形,所述凹部是从所述下缘部向下方折曲的形状。(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前挡风玻璃中,还可以是,所述凹部形成为由从所述下缘部向下方延伸的侧边、和从所述侧边与所述下缘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底边构成的多边形。(5)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前挡风玻璃中,还可以是,所述基于车辆的位置是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的前端。(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前挡风玻璃中,还可以是,在车宽方向中央与车载用前玻璃交叉的位置上设有第二感知标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方式(1),驾驶员通过对感知标识进行感知,还能够同时感知到前挡风玻璃的修边部的下缘部的线条。由此,根据方式(1),驾驶员还能够同时感知到车宽方向水平(车辆的平行/倾斜状态),容易把握左右方向上的车辆感觉。另外,根据方式(1),由于感知标识与修边部的下缘部连续地配置,所以能够防止驾驶员将感知标识与灰尘等混淆。另外,根据方式(2),由于感知标识的中心与下缘部的线条一致,所以驾驶员能够与感知标识连续地感知到下缘部的线条,并能更好地获得车宽方向水平的车辆感觉。另外,根据方式(3),由于存在从下缘部向凹部的折曲点,所以能够明确无折曲点的感知标识与凹部H1之间的区别。由此,驾驶员能够无意识地将下缘部与感知标识分开进行感知。另外,根据方式(4),由于凹部形成为多边形,所以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将其与感知标识分开进行感知。进一步地,根据方式(4),由于凹部的上底与下缘部大致平行地延伸,所以驾驶员更容易地识别车宽方向的水平。另外,根据方式(5),将通过感知标识感知到的车宽方向中央与通过下缘部感知到的车宽方向水平无意识地关联,由此,能够把握车宽方向侧面的位置,并且,车辆的靠边和沿着道路的白线驾驶车辆变得容易。另外,根据方式(6),由于除了感知标识外还具备第二感知标识,所以能够使车宽方向中央的识别准确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挡风玻璃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感知标识、第二感知标识、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形状、位置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前挡风玻璃的俯视图及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观察到的第二感知标识和第二凹部的样式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感知标识所配置的位置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第1实验中的停车空间和车辆的轨迹的图。图7是表示第1实验中的停车空间、前方的界限停止线、前方的界限停止线与车辆之间的间隙(gap)的图。图8是表示第1实验及第2实验中的第2比较例的具有一个感知标识的前挡风玻璃的图。图9是表示从车辆内观察第2比较例的前挡风玻璃时看到的图像、从车辆内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前挡风玻璃时看到的图像、以及第1实验结果的图。图10是表示第2实验中的停车空间和车辆的轨迹的图。图11是表示第2实验中的左侧的界限停止线、左侧的界限停止线与车辆之间的间隙(gap)的图。图12是表示第2实验结果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前挡风玻璃,11…修边部,11K…下缘部,EU…修边部内缘,ES…修边部外缘,M1…第一感知标识,M2…第二感知标识,H1…第一凹部,H2…第二凹部,H11、H21…腰,H12、H22…底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前挡风玻璃10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感知标识M1、第二感知标识M2、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的形状、位置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前挡风玻璃10的俯视图及侧剖视图。图2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前挡风玻璃10的图。此外,在图1~图3中,将车辆的车宽方向作为x轴方向,车辆的长度方向作为y轴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作为z轴方向。此外,图1~图3所示的例子是所谓右舵的例子。如图2所示,在将前挡风玻璃10的周缘修边的修边部11上,具有沿着前挡风玻璃10的下缘延伸的下缘部11K。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下缘部11K的内侧的缘称为修边部内缘EU,将下缘部11K的外侧的缘称为修边部外缘ES。在修边部11的下缘部11K上,形成有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各自的z轴方向上的深度为d。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的形状例如为梯形。第一凹部H1相对于车宽方向的中心(以下称为车宽方向中心)C形成在驾驶席侧。第一凹部H1具备腰H11和底边H12,且形成有将点p11与点p12连结的开口部。此外,点p11及点p12是修边部内缘EU与腰H11的交点。开口部与修边部内缘EU的线条一致。另外,底边H12与修边部内缘EU大致平行。第二凹部H2形成在车宽方向中心C上。第二凹部H2具备腰H21和底边H22,且形成有将点p21与点p22连结的开口部。此外,点p21及点p22是修边部内缘EU与腰H21的交点。开口部与修边部内缘EU的线条一致。另外,底边H22与修边部内缘EU大致平行。此外,深度d例如为6mm,底边H12及底边H22的长度例如为7mm,开口部的长度例如为14mm。此外,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的形状也可以不同,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的大小也可以不同。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只要由如使修边部11的下缘部11K切缺那样的形状来形成即可。另外,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的形状并不限于梯形,也可以是不与第一感知标识M1和第二感知标识M2接触的如下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半圆形等。第一感知标识M1和第二感知标识M2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第一感知标识M1和第二感知标识M2的半径为r。半径r比第一凹部H1和第二凹部H2的深度d小。此外,第一感知标识M1和第二感知标识M2例如能够由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视觉辨认行进方向前方的驾驶员的余光感知,并且优选具有不给驾驶员带来麻烦的程度的尺寸和颜色。而且,第一感知标识M1和第二感知标识M2优选是直径2r为6mm的圆形,且与例如通过黑色的陶瓷喷涂等得到的修边部11为同类颜色,例如为黑色。第一感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前挡风玻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具备对周缘进行修边的修边部,所述修边部具备: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下缘延伸的下缘部;和从该下缘部的内缘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内设有使车辆的驾驶员感知到基于车辆的位置的感知标识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9 JP 2015-1622981.一种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具备对周缘进行修边的修边部,所述修边部具备: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下缘延伸的下缘部;和从该下缘部的内缘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内设有使车辆的驾驶员感知到基于车辆的位置的感知标识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标识的中心配置在将位于所述凹部的车宽方向两端的下缘部连接的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克昭川合诚仁科繁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