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521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生成高浓度且粒子较小的碳酸水且能够小型化的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1)包括液体供给口(4)、排出口(6)以及位于液体供给口(4)附近的气体供给口(5)。在第1面(10A)设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1节流部(13),在第1节流部(13)的下游设有环状壁(17)。环状壁(17)的内部成为空洞并形成第2流路(22),在环状壁(17)的外侧形成有与第1节流部(13)相连通的第1流路(16)。在第1流路(16)设有第1壁部(18)。在环状壁(17)上设有将第1流路(16)和第2流路(22)相连通的第2节流部(21),在第2流路(22)的下游设有第2壁部(23)。在第2壁部23的周围形成有环状凹部(24),在环状凹部(24)的底部(24A)设有与后室(12)相连通的第3节流部(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和气体混合的气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将碳酸气体溶解于水、温水等液体而成的碳酸水出于各种目的地被利用。碳酸水的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得到认可,多在医疗、美容领域中使用碳酸水。例如,碳酸水既能够作为饮料使用,也能够倒入浴缸等中用于洗浴,还能够用于洗发。对于碳酸水,气体的粒子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高,能够期待越高的效果。以往,公知有一种用于将液体和气体混合的气体混合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向容器内喷射加压了的温水并自碳酸气体罐向容器内供给碳酸气体来使温水和碳酸气体混合的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浴缸的温水循环并在循环的过程中使碳酸气体与温水混合来提高温水中的碳酸气体浓度的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98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05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气体混合装置中,若欲得到高浓度且粒子较小的碳酸水,则存在装置变得复杂且大型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生成高浓度且粒子较小的碳酸水且能够小型化的气体混合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配置于供流体流动的管内,具有周向及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和径向,该气体混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液体供给口和气体供给口;第1混合部,其位于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下游,利用物理性冲击使供给过来的液体和气体混合;以及第2混合部,其位于所述第1混合部的下游,通过对混合的所述液体和所述气体进一步施加物理性冲击来使气体的粒子变小,所述第1混合部包括第1节流部、位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的第1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壁部,所述第1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所述第2混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的第2节流部、位于所述第2节流部的下游的第2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2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所述第2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在所述第2混合部的下游还设有第3混合部,所述第3混合部包括位于比所述第2流路靠下游的位置的第3节流部、位于所述第3节流部的下游的第3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3壁部,所述第3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3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在所述第2混合部的下游还设有第3混合部,所述第3混合部包括直径比第2流路的直径小的第3节流部、直径比所述第3节流部的直径大的第3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3壁部。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在所述第1混合部的上游还设有预混合部,所述预混合部由设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所述径向内侧的凹部形成。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所述第1混合部的所述第1节流部被沿着所述管的内周配置的多个隔壁划分出来,所述第1混合部的所述第1流路形成于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环状壁与所述管之间,所述第2混合部的所述第2节流部设于所述环状壁。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所述隔壁以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是,该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收纳所述第1混合部和所述第2混合部的筒状部,所述外壳水密地配置于所述管的内周。也可以是,所述外壳能够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割,所述外壳包括通过分割而成的多个外壳部。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混合装置,由于能够利用第1壁部和第2壁部通过物理性冲击使液体和气体混合,因此能够使整个装置小型化。并且,通过设置第1节流部和第2节流部,能够使液体和气体在第1节流部和第2节流部的下游流速变快,从而能够增大与第1壁部和第2壁部碰撞时的冲击,由此能够使气体的粒子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气体混合装置安装于管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其是将外壳分割后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1外壳部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1外壳部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3外壳部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3外壳部的立体图。图17是自图16的上游侧看的图。图18是自图16的下游侧看的图。图19是图16的XIX-XIX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气体混合装置1具有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X和径向Y,以轴线方向X为中心的周向Z,以及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中心线2。气体混合装置1设于自来水管等管3的内部。在管3中,水、温水等液体自上游向下游流动。气体混合装置1包括位于上游的液体供给口4和位于下游的排出口6,在液体供给口4附近设有用于供给碳酸气体等气体的气体供给口5。液体供给口4设于中心线2上,用于朝向下游供给液体。气体供给口5位于比液体供给口4靠下游的位置,用于自管3的外周面向管3的内侧供给气体。借助未图示的泵等来高压供给液体和气体。气体混合装置1包括具有沿着管3的内周面延伸的筒状部的外壳10。确定外壳10的形状和尺寸,以便能够将外壳10水密地保持于管3的内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管3具有圆筒形,外壳10具有位于上游的第1面10A、位于下游的第2面10B以及周面10C,在从整体上看时,外壳10为以第1面10A为上表位且以第2面10B为下表面的圆柱形。外壳10的外径略小于管3的内径,为管3的内周面和外壳10的周面10C能相互贴紧那样的尺寸关系。此外,也能够是,为了维持外壳10与管3之间的水密性而在外壳10与管3之间另外使用O型密封圈等密封件。在管3上设有用于容纳外壳10的扩径部31。扩径部31的径向Y上的尺寸大于液体供给口4和排出口6的径向Y上的尺寸。另外,扩径部31的轴线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外壳10的轴线方向X上的尺寸。因而,在扩径部31中,在液体供给口4与第1面10A之间形成有前室11,在排出口6与第2面10B之间形成有后室12。液体供给口4和气体供给口5分别与前室11相连通,从而向前室11供给液体和气体。在外壳10的第1面10A设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1节流部13。一并参照图3,第1节流部13被在周向Z上分开地配置的多个隔壁14划分出来且沿着周面10C形成为弧状,第1节流部13相对于中心线2对称地设置。隔壁14相对于轴线方向X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节流部13也相对于轴线方向X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节流部13的在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即其径向Y上的截面积分别小于管3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混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配置于供流体流动的管内,具有周向及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和径向,该气体混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液体供给口和气体供给口;第1混合部,其位于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下游,利用物理性冲击使供给过来的液体和气体混合;以及第2混合部,其位于所述第1混合部的下游,通过对混合的所述液体和所述气体进一步施加物理性冲击来使气体的粒子变小,所述第1混合部包括第1节流部、位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的第1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壁部,所述第1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所述第2混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的第2节流部、位于所述第2节流部的下游的第2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2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所述第2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7 JP 2014-172463;2014.12.26 JP 2014-264461.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配置于供流体流动的管内,具有周向及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和径向,该气体混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液体供给口和气体供给口;第1混合部,其位于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下游,利用物理性冲击使供给过来的液体和气体混合;以及第2混合部,其位于所述第1混合部的下游,通过对混合的所述液体和所述气体进一步施加物理性冲击来使气体的粒子变小,所述第1混合部包括第1节流部、位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的第1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壁部,所述第1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所述第2混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的第2节流部、位于所述第2节流部的下游的第2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2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所述第2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畠岩豊嶋博加藤隆志满尾浩
申请(专利权)人:开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