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薄产品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470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3:27
制造薄产品的模具,涉及模具,其包括上模、上模架、下模和下模架,上模上端固定在上模架下端,下模下端固定在下模架上端,上模架和上模位于下模架和下模上方,并可上下移动以合模和开模,还包括盖板,上模架上端设有条状的导流槽,盖板盖在上模架上端封闭导流槽形成流道,盖板设有连通流道的注胶口,上模架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一注射通道,各条第一注射通道的入口均连通导流槽,上模相应地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二注射通道,第二注射通道与第一注射通道一一对应,每条第二注射通道的入口与相应的第一注射通道的出口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技术介绍
在使用模具制造较薄的产品时,由于产品较薄,模具的上模和下模无法设置流道,如果采用传统的注胶方式,仅通过一个注胶口将熔融的原材料注入模腔内,耗时长,材料的凝固时间相差较大,容易形成气泡和分界面,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造薄产品的模具,采用该模具制造的较薄的产品质量较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制造薄产品的模具,包括上模、上模架、下模和下模架,上模上端固定在上模架下端,下模下端固定在下模架上端,上模架和上模位于下模架和下模上方,并可上下移动以合模和开模,还包括盖板,上模架上端设有条状的导流槽,盖板盖在上模架上端封闭导流槽形成流道,盖板设有连通流道的注胶口,上模架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一注射通道,各条第一注射通道的入口均连通导流槽,上模相应地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二注射通道,第二注射通道与第一注射通道一一对应,每条第二注射通道的入口与相应的第一注射通道的出口接合。本技术的制造薄产品的模具,利用上模架和盖板形成流道,再通过多条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连通模腔,将熔融的原材料从盖板的注胶口注入流道内,经流道导流后,再从各条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注入模腔,流道的覆盖范围更广,让熔融的原材料注满模腔的时间更短,不容易形成气泡和分界面,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克服现有的较薄产品的模具上模和下模无法形成流道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较佳地,还包括行位,行位与下模架滑动连接,并位于下模侧方,行位在所述模具合模时滑动靠近下模,在所述模具开模时滑动远离下模。较佳地,还包括行位驱动机构,行位驱动机构上端与上模架固定,行位驱动机构设有驱动杆,行位设有与驱动杆匹配的驱动槽,驱动杆和驱动槽的水平截面均呈″T″形,驱动杆和驱动槽均从下往上向内倾斜,驱动杆嵌入驱动槽内,并可在所述模具开模和合模时沿驱动槽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滑动,以驱动行位滑动远离下模或滑动靠近下模。较佳地,行位外侧设有受压斜面,受压斜面从下往上向内倾斜,行位驱动机构内侧设有与受压斜面平行的施压斜面,施压斜面与受压斜面相接,所述模具合模时,上模架下移带动行位驱动机构下移,施压斜面下压受压斜面,驱动行位平稳地向内滑动靠近下模。较佳地,行位外侧设有受压斜面,受压斜面从下往上向内倾斜,上模架内侧设有与受压斜面平行的施压斜面,施压斜面与受压斜面相接,所述模具合模时,上模架下移,施压斜面下压受压斜面,驱动行位平稳地向内滑动靠近下模。较佳地,下模架设有滑槽,行位设于滑槽内,并在所述模具合模和开模时分别沿滑槽向内滑动和向外滑动。较佳地,上模设有对位槽,下模相应地设有对位凸块,所述模具合模时,对位凸块嵌入相应的对位槽内以使上模和下模准确对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上模架1,导流槽11,第一注射通道12,施压斜面13;上模2,第二注射通道21,对位槽22;下模架3,滑槽31;下模4,对位凸块41;盖板5,注胶口51;行位6,驱动槽61,受压斜面62;行位驱动机构7,驱动杆71,施压斜面7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制造薄产品的模具包括上模2、上模架1、下模4和下模架3,上模2上端固定在上模架1下端,下模4下端固定在下模架3上端,上模架1和上模2位于下模架3和下模4上方,并可上下移动以合模和开模,还包括盖板5,上模架1上端设有条状的导流槽11,盖板5盖在上模架1上端封闭导流槽11形成流道,盖板5设有连通流道的注胶口51,结合图2,上模架1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一注射通道12,各条第一注射通道12的入口均连通导流槽11,上模2相应地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二注射通道21,第二注射通道21与第一注射通道12一一对应,每条第二注射通道21的入口与相应的第一注射通道12的出口接合。利用上模架1和盖板5形成流道,再通过多条第一注射通道12和第二注射通道21连通模腔,将熔融的原材料从盖板5的注胶口51注入流道内,经流道导流后,再从各条第一注射通道12和第二注射通道21注入模腔,流道的覆盖范围更广,让熔融的原材料注满模腔的时间更短,不容易形成气泡和分界面,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克服现有的较薄产品的模具上模2和下模4无法形成流道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具还包括行位6,行位6与下模架3滑动连接,并位于下模4侧方,行位6在所述模具合模时滑动靠近下模4,在所述模具开模时滑动远离下模4。优选地,参见图1,下模架3设有滑槽31,行位6设于滑槽31内,并在所述模具合模和开模时分别沿滑槽31向内滑动和向外滑动。如图1所示,为驱动行位6移动,本实施例的模具还包括行位驱动机构7,行位驱动机构7上端与上模架1固定,行位驱动机构7设有驱动杆71,行位6设有与驱动杆71匹配的驱动槽61,驱动杆71和驱动槽61的水平截面均呈″T″形,驱动杆71和驱动槽61均从下往上向内倾斜,驱动杆71嵌入驱动槽61内,并可在所述模具开模和合模时沿驱动槽61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滑动,以驱动行位6滑动远离下模4或滑动靠近下模4。进一步地,参见图1,行位6外侧设有受压斜面62,受压斜面62从下往上向内倾斜,行位驱动机构7内侧设有与受压斜面62平行的施压斜面72,施压斜面72与受压斜面62相接,所述模具合模时,上模架1下移带动行位驱动机构7下移,施压斜面72下压受压斜面62,驱动行位6平稳地向内滑动靠近下模4。更进一步地,结合图2,上模架1内侧也设有与受压斜面62平行的施压斜面13,施压斜面13与受压斜面62相接,所述模具合模时,上模架1下移,施压斜面13下压受压斜面62,驱动行位6平稳地向内滑动靠近下模4。如图1所示,上模2的四角各设有一个对位槽22,下模4相应地在四角各设有一个对位凸块41,所述模具合模时,每个对位凸块41嵌入相应的对位槽22内以使上模2和下模4准确对位。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薄产品的模具,包括上模、上模架、下模和下模架,上模上端固定在上模架下端,下模下端固定在下模架上端,上模架和上模位于下模架和下模上方,并可上下移动以合模和开模,其特征是,还包括盖板,上模架上端设有条状的导流槽,盖板盖在上模架上端封闭导流槽形成流道,盖板设有连通流道的注胶口,上模架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一注射通道,各条第一注射通道的入口均连通导流槽,上模相应地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二注射通道,第二注射通道与第一注射通道一一对应,每条第二注射通道的入口与相应的第一注射通道的出口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制造薄产品的模具,包括上模、上模架、下模和下模架,上模上端固定在上模架下端,下模下端固定在下模架上端,上模架和上模位于下模架和下模上方,并可上下移动以合模和开模,其特征是,还包括盖板,上模架上端设有条状的导流槽,盖板盖在上模架上端封闭导流槽形成流道,盖板设有连通流道的注胶口,上模架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一注射通道,各条第一注射通道的入口均连通导流槽,上模相应地设有多条上下贯通的第二注射通道,第二注射通道与第一注射通道一一对应,每条第二注射通道的入口与相应的第一注射通道的出口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还包括行位,行位与下模架滑动连接,并位于下模侧方,行位在所述模具合模时滑动靠近下模,在所述模具开模时滑动远离下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还包括行位驱动机构,行位驱动机构上端与上模架固定,行位驱动机构设有驱动杆,行位设有与驱动杆匹配的驱动槽,驱动杆和驱动槽的水平截面均呈″T″形,驱动杆和驱动槽均从下往上向内倾斜,驱动杆嵌入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师悦杨俊青钟俊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越高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