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724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框架、至少一个光源、扩散片、至少一个透镜结构以及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光源配置于框架中。扩散片配置于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学路径上。透镜结构配置于光源与扩散片之间,透镜结构包括面向扩散片的顶面。支撑单元配置于透镜结构与扩散片之间。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沿顶面的周缘配置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相对的支撑面与接合面,支撑面接触扩散片,接合面相对于顶面。接合面的面积为A’,透镜结构的顶面的面积为A,且0.03A≦A’≦0.5A。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源模组,在透镜结构上配置支撑单元,用以支撑扩散片,藉以在光学距离缩短的情况下,达成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画面品质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尤其涉及一种于透镜结构上配置支撑单元的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中主要包括有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外框等组件。按照光源方向的不同,背光模组又可以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以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例,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组件、反射片、扩散片、光学膜片以及外框,其中光源组件由电路板、配置于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以及二次透镜组合而成,而二次透镜的功用在于将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广角度的扩散分布,以使背光模组亮度整体均匀化。为了支撑扩散片的重量以及维持反射片与扩散片之间的间距(也就是光学距离opticaldistance,简称OD),通常会在背板(Backcover)上配置支撑柱作为承载扩散片的构件,藉以维持反射片与扩散片之间的间距。但在追求薄型化的趋势下,反射片与扩散片的间距越来越窄,这使得扩散片微量的起伏变化(例如是扩散片倾斜),将影响平面光源的均匀度甚多,因此,在反射片与扩散片的间距变窄的情况下,必需增加支撑柱的数量,藉以维持光源组件与扩散片的距离。然而,在支撑柱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支撑柱与背板卡合的结构增加,除了会导致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提高外,亦会造成后续在显示器上形成画面缺陷。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普<br>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在透镜结构上配置支撑单元,用以支撑扩散片,藉以在光学距离(OD)缩短的情况下,达成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画面品质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结构,其上配置支撑单元,用以支撑扩散片,藉以在光学距离(OD)缩短的情况下,达成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画面品质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单元,用以支撑扩散片,藉以在光学距离(OD)缩短的情况下,达成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画面品质的功效。为达上述之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框架、至少一个光源、扩散片、至少一个透镜结构以及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光源配置于框架中。扩散片配置于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学路径上。透镜结构配置于光源与扩散片之间,透镜结构包括面向扩散片的顶面。支撑单元配置于透镜结构与扩散片之间。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沿顶面的周缘配置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相对的支撑面与接合面,支撑面接触扩散片,接合面相对于顶面。接合面的面积为A’,透镜结构的顶面的面积为A,且0.03A≦A’≦0.5A。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透镜结构,用于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源以及配置于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学路径上的扩散片,透镜结构包括透镜主体以及支撑单元。透镜主体配置于光源与扩散片之间。透镜主体包括面向扩散片的顶面。支撑单元配置于透镜主体与扩散片之间,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沿顶面的周缘配置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相对的支撑面与接合面,支撑面用于接触扩散片,接合面相对于顶面。接合面的面积为A’,透镜结构的顶面的面积为A,且0.03A≦A’≦0.5A。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单元,用于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源、配置于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学路径上的扩散片以及配置于光源与扩散片之间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包括面向扩散片的顶面,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支撑件用于配置于透镜结构的顶面的周缘,支撑件包括相对的支撑面与接合面,支撑面用于接触扩散片,接合面相对于顶面。接合面的面积为A’,透镜结构的顶面的面积为A,且0.03A≦A’≦0.5A。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单元、透镜结构与光源模组,其在透镜结构顶面的周缘上配置至少一个支撑件,用以支撑扩散片,并维持扩散片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此外,支撑件接合面的面积A’与透镜结构顶面的面积A,满足0.03A≦A’≦0.5A这个关系式,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无须在框架的背板上额外配置传统的支撑柱,省去传统的支撑柱与背板卡合的结构,且即使在光学距离(OD)缩短的情况下,也无须增加传统的支撑柱的使用数量,有效达成降低成本以及提升显示装置画面品质的功效。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透镜结构与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透镜结构、支撑单元、反射片与扩散片的侧视示意图。图4A-图4E为不同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外观形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示图。图6为图5所示的透镜结构与支撑单元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透镜结构、支撑单元与反射片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透镜结构与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透镜结构、支撑单元、反射片与扩散片的侧视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包括框架11、至少一个光源12、扩散片13、至少一个透镜结构14、至少一个支撑单元15以及反射片16。光源12配置于框架11中。扩散片13配置于光源12所发出的光线(未示出)的光学路径上。透镜结构14配置于光源12与扩散片13之间,且透镜结构14包括透镜主体140以及位于透镜主体140且面向扩散片13的顶面141。支撑单元15配置于透镜结构14与扩散片13之间,且支撑单元15包括至少一个沿透镜结构14的顶面141周缘144配置的支撑件151。支撑件151包括相对的支撑面152与接合面153,支撑件151以支撑面152接触扩散片13,藉以支撑扩散片13,支撑件151的接合面153则相对于透镜结构14的顶面141。反射片16配置于光源12上。如图3所示,支撑件151的接合面153的面积为A’,透镜结构14的顶面141的面积为A,且接合面153与顶面141之间满足0.03A≦A’≦0.5A的关系式。具体而言,接合面153的面积A’为接合面153垂直投影在扩散片13上的投影面积,同理,顶面141的面积A为顶面141垂直投影在扩散片13上的投影面积。进一步而言,当支撑件151尺寸太小时(接合面153的面积为A’太小),支撑件151能够支撑扩散片13的支撑力不足且容易断裂,然而当支撑件151的尺寸太大时(接合面153的面积为A’太大),支撑件151会遮挡自透镜结构14出射的光线而影响整体光源模组1的光学表现,而本实施例的接合面153与顶面141之间由于满足0.03A≦A’≦0.5A的关系式,可避免上述当支撑件151的尺寸太小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源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一框架;至少一个光源,配置于该框架中;一扩散片,配置于该光源所发出的一光线的光学路径上;至少一个透镜结构,配置于该光源与该扩散片之间,该透镜结构包括一面向该扩散片的顶面;以及至少一个支撑单元,配置于该透镜结构与该扩散片之间,该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沿该顶面的周缘配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包括相对的一支撑面与一接合面,该支撑面接触该扩散片,该接合面相对于该顶面,其中该接合面的面积为A’,该透镜结构的该顶面的面积为A,且0.03A≦A’≦0.5A。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7 TW 1041242971.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一框架;至少一个光源,配置于该框架中;一扩散片,配置于该光源所发出的一光线的光学路径上;至少一个透镜结构,配置于该光源与该扩散片之间,该透镜结构包括一面向该扩散片的顶面;以及至少一个支撑单元,配置于该透镜结构与该扩散片之间,该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沿该顶面的周缘配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包括相对的一支撑面与一接合面,该支撑面接触该扩散片,该接合面相对于该顶面,其中该接合面的面积为A’,该透镜结构的该顶面的面积为A,且0.03A≦A’≦0.5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的该支撑件以该接合面接合于该透镜结构的该顶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与该透镜结构为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的该至少一个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这些支撑件的这些接合面的面积总合为A”,且0.03A≦A”≦0.5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括一配置于该光源上的反射片,其中该透镜结构在垂直该扩散片的一方向上的高度为X,该支撑件在该方向上的高度为Y,该反射片与该扩散片之间的间距为H,且0.9H≦X+Y≦1.1H。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一基板与多个配置于该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且该至少一个透镜结构的数量为多个,这些透镜结构对应于这些发光元件,该支撑单元配置于这些透镜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与该扩散片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的该支撑件还包括一连接该支撑面与该接合面之间的外表面以及一通过该支撑面与该外表面之间的连接处并垂直于该扩散片的法线,该法线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θ1,且0度≦θ1≦45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该外表面与该透镜结构的该顶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为θ2,且45度≦θ2≦135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透镜结构还包括一与顶面连接的侧面,该支撑单元还包括一套接部,该支撑件配置于该套接部,且该支撑单元以该套接部套设于该透镜结构的该侧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配置于该光源上的反射片,其中该套接部在垂直该扩散片的一方向上的高度为Z,该反射片与该扩散片之间的间距为H,且0.05(X+Y)≦Z≦0.5(X+Y)。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的该支撑件的外观形状包括一片状体、一柱状体与一环状壁体。12.一种透镜结构,用于一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源以及一配置于该光源所发出的一光线的光学路径上的扩散片,该透镜结构包括:一透镜主体,配置于该光源与该扩散片之间,该透镜主体包括一面向该扩散片的顶面;以及一支撑单元,配置于该透镜主体与该扩散片之间,该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沿该顶面的周缘配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包括相对的一支撑面与一接合面,该支撑面用于接触该扩散片,该接合面相对于该顶面,其中该接合面的面积为A’,该透镜结构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让李信宏卓泛迪范正伟杨乔智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