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627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耦光元件、导光板及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其相对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互接触,自所述第一侧面向耦光元件内部,形成有收容槽,用于收容光源。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的高度及所述第三侧面的高度。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耦光元件耦光后从第三侧面入射至导光板。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由于光源出光面厚度大于导光板厚度而致使耦光效果不良的问题,同时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耦光元件的收容槽可对光源的安装起到对位的效果,降低误差,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现今导光板的开发已逐渐走向薄型化,当导光板的厚度逐渐变薄的同时,为了取 得良好的耦光效果,势必会迫使光源的厚度也逐渐变薄,否则对于侧光式背光模组而言,当 光源的厚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时,就有部分光不能耦合到导光板中,不能对光加以充分利 用,但是现有技术不能让光源厚度达到与导光板的厚度一样薄,即使能达到,工艺也相对较 复杂,成本高昂。所以就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耦光效果的光源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光源模组实属必要。 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耦光元件、导光板及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 及出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其 相对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互接触,自所述第一侧面向耦光 元件内部,形成有收容槽,用于收容光源,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 的高度,所述第一侧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侧面的高度,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耦 光元件耦光后从第三侧面入射至导光板。 本专利技术可利用耦光元件第一与第三侧面的高度差解决由于光源厚度大于导光板 厚度所导致的耦光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光源模组中耦光元件的收容槽,使光源所发出的 光能够完全进入到耦光元件中,再经由耦光元件对光的耦合使得光能够完全进入到与耦光 元件第三侧面接合的导光板中,提高光的使用效率,且耦光元件的收容槽对光源的安装配 置能够起到对位的效果,降低光源安装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图1的光源模组的侧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耦光元件、导光板及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其相对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互接触,自所述第一侧面向耦光元件内部,形成有收容槽,用于收容光源,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及所述第三侧面的高度,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耦光元件耦光后从第三侧面入射至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耦光元件、导光板及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 出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耦光元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其相 对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互接触,自所述第一侧面向耦光元 件内部,形成有收容槽,用于收容光源,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及 所述第三侧面的高度,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耦光元件耦光后从第三侧面入射至导 光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光源模组中耦光元件的第一侧 面向耦光元件内形成有一个收容槽,所述光源的数量为一个。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耦光元件的第一侧面向耦光元 件内形成有多个收容槽,所述光源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光源对应收容于一个收容槽内。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何立颖陈柏洲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