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以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48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连接器(40)的错误嵌合,能够顺利地推进嵌合作业。并列地配置多个具备能够与对方外壳(71)嵌合的外壳(41)的连接器(40)。在两外壳(41、71)嵌合时,外壳(41)的前表面朝向与对方外壳(71)相对的方向地配置,各连接器(40)的排列方向被设定成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外壳(41)设置贯穿部(52、52E),各连接器(40)在两外壳(41、71)嵌合时,经由穿过各自的贯穿部(52、52E)的排列部件(80、100),排列于能够与对方连接器(70)正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以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连接器的后端部安装了电线罩的结构。电线罩具有收纳从连接器的后表面延伸出的电线的四角箱状的电线收纳部。在电线收纳部的上下、左右的各面开口地设置有电线拉出口,在电线拉出口的前缘部经由铰接件连结地设置有能够开闭电线拉出口的开闭盖。在这种情况下,在4个电线拉出口当中,3个电线拉出口的开闭盖关闭,另一方面,1个电线拉出口的开闭盖打开,穿过该打开的1个电线拉出口而拉出从连接器延伸出的电线。因此,从电线罩处的1个电线拉出口仅向一个方向拉出电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38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假如连接器构成为在与前后方向(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其他连接器并列地配置,则与各个连接器的数量相应地也存在对方连接器,因此在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时,必须从多个对方连接器中选出成为自身的嵌合对象的连接器,产生难以找出这样的问题。另外,在最坏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各连接器与不同于自身的嵌合对象的对方连接器嵌合的所谓的错误嵌合。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防止连接器的错误嵌合,顺利地推进嵌合作业。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线束,并列地配置多个具备能够与对方外壳嵌合的外壳的连接器,在两外壳嵌合时,所述外壳的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对方外壳相对的方向地配置,各连接器的排列方向被设定成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线束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设置贯穿部,所述各连接器在两外壳嵌合时,经由穿过各自的所述贯穿部的排列部件,排列于能够与所述对方连接器正对的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连接器,具备能够与对方外壳嵌合的外壳,在两外壳嵌合时,所述外壳的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对方外壳相对的方向地配置,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其他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设置贯穿部,在两外壳嵌合时,经由穿过所述贯穿部的排列部件,所述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一起排列于能够与所述对方连接器正对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各连接器经由穿过各自的贯穿部的排列部件而排列于能够与对方连接器正对的位置,因此保证连接器正确地与成为自身的嵌合对象的对方连接器嵌合,防止发生错误嵌合的情形。另外,能够不困惑地将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因此确保嵌合作业的顺利性以及迅速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在实施例的方式1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与分别对应的对方连接器正对地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图3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后视图。图4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仰视图。图5是示出在方式2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将连接器的罩部设为打开状态并且布线了各电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图8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俯视图。图9是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主视图。图10是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在方式2-1的线束中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各电线的布线构造的仰视图。图12是示出在构成方式2-1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在方式2-2的线束中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各电线的布线构造的仰视图。图14是示出在构成方式2-2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在方式3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在方式3的线束中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各电线的布线构造的仰视图。图18是示出在构成方式3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图19是示出在方式4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图21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俯视图。图22是上述连接器的外壳的后视图。图23是示出将罩部设为打开状态时的外壳的侧视图。图24是示出在方式4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隔着夹具而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示出在方式4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隔着其他夹具而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6是示出在构成方式4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图27是示出在方式5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8是示出在构成方式5的线束的连接器中穿过贯穿部的各电线的排列状态的侧视图。图29是示出在方式6的线束中多个连接器排列地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连接器的外壳主体的主视图。图31是示出设置于螺线管200的对方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2是图31的放大主视图。图33是方式7的线束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4是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5是连接器的后视图。图36是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7是图36的A-A线剖视图。图38是与设置于螺线管200的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的后视方向的剖视图。图39是螺线管200进行角移位的情况下的连接器的后视方向的剖视图。图40是比较例的与图39相当的图。图41是罩部的立体图。图42是罩部的侧视图。图43是罩部的主视图。图44是罩部的俯视图。图45是外壳部分的立体图。图46是外壳部分的主视图。图47是外壳部分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如下所示。所述贯穿部通过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同轴地贯通所述外壳而形成。因此,作为排列部件,仅设置直线状的部件即可,能够简化排列部件的构造,能够将成本抑制得较低。所述排列部件由从所述各连接器延伸出的电线构成。电线兼用作排列部件,从而不需要专门的排列部件,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将成本抑制得较低。在所述外壳的后部划分设置多个所述贯穿部,作为所述排列部件的所述电线穿过各贯穿部中的至少具有最小的开口面积的贯穿部。如果贯穿部的开口面积小,则即使电线的根数少,也以被限制了其浮动的状态排列于贯穿部,因此能够高效地发挥电线作为排列部件的轴功能。另外,能够将各电线分配于各个贯穿部,因此能够高效地确保电线的布线空间。在所述线束中,具备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布线多根电线而成的干线部以及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并列地配置多个具备能够与对方外壳嵌合的外壳的连接器,在两外壳嵌合时,所述外壳的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对方外壳相对的方向地配置,各连接器的排列方向被设定成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线束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设置贯穿部,所述各连接器在两外壳嵌合时,经由穿过各自的所述贯穿部的排列部件,排列于能够与所述对方连接器正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8.09 JP 2013-1667441.一种线束,并列地配置多个具备能够与对方外壳嵌合的外壳的
连接器,在两外壳嵌合时,所述外壳的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对方外壳相
对的方向地配置,各连接器的排列方向被设定成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
向,所述线束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设置贯穿部,所述各连接器在两外壳嵌合时,经由穿
过各自的所述贯穿部的排列部件,排列于能够与所述对方连接器正对
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部通过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同轴地贯通所述外壳
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列部件由从所述各连接器延伸出的电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后部划分设置多个所述贯穿部,作为所述排列部件
的所述电线穿过各贯穿部中的至少具有最小的开口面积的贯穿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布线多根电线而成的干线部以及
将所述干线部的各电线中的一部分电线向与所述干线部的延伸方向交
叉的方向分支地布线而成的分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圭史水谷嘉宏竹田康人平井宏树田中彻儿前岨宏芳曾根康介加藤晃央二村一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