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4867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变形为不希望的压接形状,而能够使其以期望的压接形状压接连接于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在将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0a)压接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时,使压接装置(60A)中的下模(61)的外周接触部(613、613)和上模(62)的外周接触部(623)以由长度方向(X)和压接方向(Z)形成的基准平面为基准,左右对称地点接触于与长度方向(X)以及压接方向(Z)垂直的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导体压接部(30a)的外周。在对导体压接部(30a)进行压接时不会产生旋转或扭转等,能够使导体压接部(30a)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而压接连接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被安装在负责汽车用线束的连接的连接器等上的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上装备的电装设备经由捆束包覆电线而成的线束与另外的电装设备、电源装置连接而构成电路。此时,线束和电装设备或电源装置通过安装在各自中的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对于在上述连接器中具备的压接端子,提出有多种结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压接端子也是这种压接端子中的一种。如图14所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接端子81是闭合桶型的压接端子81,关于该压接端子81,在将包覆电线82的前端侧露出的导体83插入到压接端子81的具有大致筒状的压接部81a后,使压接部81a在直径缩小方向上变形而压接连接于导体83。但是,例如在利用图14的(a)所示的压接装置70的下模71和上模72使上述那样的大致筒状的压接部81a发生变形的情况下,由于是使下模71和上模72以与压接部81a的外周在径向上点接触的方式进行加压,因此压接部81a的圆形度和硬度越高,越难以使下模71和上模72的对压接部81a进行加压的压接方向Z与通过压接部81a的径向中心部P的垂直的假想基准线一致,只要压接部81a的径向中心部P向左右稍微偏离,压接部81a就会向图14的(a)中的双点划线示出的方向发生旋转移动。因此,在使压接部81a变形时,压接部81a容易产生扭转,从而无法以期望的压接形状进行压接连接(参照图14的(b))。此外,如果压接部81a产生扭转,则应力集中在该扭转后的部分处,因此,例如产生破裂或龟裂等的可能性增高,可能无法确保期望的连接强度。而且,由于压接部81a扭转,导致该压接部81a的一部分朝向与该压接部81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方大幅地突出。如果该突出部分的突出量较大,则在将连接有包覆电线82的压接端子81插入到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孔时,压接部81a的突出部分与端子插入孔的入口附近或内壁抵接而妨碍插入,因此难以将压接端子81插入到端子插入孔内的规定位置,在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插入性变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76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变形为不希望的压接形状,而能够使其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并压接连接于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针对将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部剥掉而使导体露出所得到的电线前端部,将所述电线前端部插入到压接端子中具有允许所述电线前端部的插入的内部空间的截面中空的压接部中,利用构成为一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压接方向的动作,使得所述压接部变形,对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进行压接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压接部件上设置外周接触部,所述外周接触部接触于与所述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以及压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外周,在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并且将所述外周接触部配置成,在使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所述压接部变形时,所述压接部的外周与所述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由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压接方向形成的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这里,上述压接端子例如可以由闭合桶型的凹型压接端子或凸型压接端子构成。此外,压接部例如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被压接于导体前端部的线筒,所述导体前端部是将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部剥掉而使导体露出所得到的;以及被压接于露出了导体之后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部的绝缘筒。此外,压接部例如可以由铜、铜合金等铜系材料构成。此外,导体例如可以由铝制线材或铝合金制线材、铜制线材或铜合金制线材、用铜包覆铝制线材的外周面而得到的线材、或者用具有导电性的适当的金属线构成的线材等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会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变形为不希望的压接形状,而能够使其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并压接连接于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详细地讲,使外周接触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接触:在使一对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变形时,压接部的外周与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和压接方向所成的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即,在利用一对端子加压部件使压接部变形的压接动作初期时,在抑制以该压接部的径向中心部为中心的旋转的方向上,对压接部的外周对称地赋予由外周接触部的接触产生的阻力,因此能够防止压接部发生旋转或扭转,能够始终确保恒定的压接动作。并且,将压接部限制在对称地配置的外周接触部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压接部的方向和位置发生移位。由此,在将压接部压接连接于电线前端部时,不会使压接部产生扭转等,而能够使其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并压接连接于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其结果,能够确保稳定的导电性。并且,能够将连接有包覆电线的压接端子可靠地插入到例如连接器中的端子插入孔内的规定位置,能够得到稳定的插入性。进而,由于使得压接部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而压接连接于电线前端部,因此在压接部与电线前端部之间不易产生隙间,能够确保阻水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可以是:在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上设置外周接触部,所述外周接触部与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外周点接触,将所述外周接触部配置成,在使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所述压接部变形时,所述压接部的外周与所述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所述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更可靠地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来进行压接连接。详细地讲,使外周接触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接触:在使一对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变形时,压接部的外周与另一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处于垂直截面中的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外周的方式,以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即,使另一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以基准平面为基准对称地接触于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外周,因此与上述那样仅使一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与压接部的外周接触相比,对称地点接触于压接部的外周的部位增多,在抑制压接部旋转的方向上赋予的阻力增大。其结果,在使压接部变形的压接动作初期时,压接部不易旋转,能够对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和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更可靠地进行压接连接。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可以是:在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上设置外周接触部,所述外周接触部与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外周点接触,在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一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并且将所述外周接触部配置成,在使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所述压接部变形时,所述压接部的外周与所述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所述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更准确且可靠地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来进行压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针对将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部剥掉而使导体露出所得到的电线前端部,将所述电线前端部插入到压接端子中具有允许所述电线前端部的插入的内部空间的截面中空的压接部,利用构成为一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压接方向的动作,使所述压接部变形,对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进行压接连接,其中,在所述端子压接部件上设置外周接触部,所述外周接触部接触于与所述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以及压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外周,在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了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并且,将所述外周接触部配置成,在使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所述压接部变形时,所述压接部的外周与所述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由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压接方向形成的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2.23 JP 2013-0339941.一种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针对将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部剥掉而使导体露出所得到的电线前端部,将所述电线前端部插入到压接端子中具有允许所述电线前端部的插入的内部空间的截面中空的压接部,利用构成为一对的端子加压部件的压接方向的动作,使所述压接部变形,对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进行压接连接,其中,在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上设置外周接触部,所述外周接触部接触于与所述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以及压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外周,在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了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并且,将所述外周接触部配置成,在使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沿压接方向进行动作而使所述压接部变形时,所述压接部的外周与所述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由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压接方向形成的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在构成为一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上设置了点接触于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外周的另一方的外周接触部,在所述垂直截面中的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一方的所述外周接触部,并且,将另一方的所述外周接触部配置成,在使所述压接部变形时,所述压接部的外周与另一方的所述外周接触部的接触部位是以所述基准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将另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配置成比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外周接触部靠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其中,在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上具有支承槽,所述支承槽具有所述外周接触部,另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构成为比所述支承槽宽度窄的凸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压接方向的动作,另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将所述压接部压入所述支承槽,利用所述支承槽,使得所述压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缩小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其中,在所述支承槽中,设有另外的外周接触部,所述另外的外周接触部被配置为比隔着间隔配置的一方的所述端子加压部件的所述外周接触部靠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其中,由导体压接部构成了所述压接部,所述导体压接部被压接于从所述包覆电线中的绝缘包覆部的前端露出的导体的导体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外池翔川村幸大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