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66101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解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该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设置有热解原料进口和热解气导出口,炉体的底部设置有热解炭出口,炉体内设置有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控制柜,环绕在炉体上的感应线圈。由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及腔室连接管连通所有腔室,保证热解气在电磁感应热解炉内的压力平衡、便于均匀布料、热解气导出均匀,实现瞬时加热急速升温,实现热解能稳定、清洁、无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可以做到升温速度快,温度便于控制,热效率达90%~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
技术介绍
热解炉是热解工艺的核心设备。现有的公开的热解炉相对于煤气炉和传统电炉热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热效率还是偏低,而且加热只有每秒几度到几十度,且为热解提供的能量不稳定、不清洁、含有杂质。鉴于此,目前的热解领域急需一种便捷、高效、加热速度快的新型的热解装置,以提高气热解的温升速度及热解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可以实现瞬时急速升温、热解能稳定、清洁、无杂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包括炉体4,炉体4的顶部设置有热解原料进口2和热解气导出口3,炉体4的底部设置有热解炭出口7,炉体4内设置有腔室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控制柜1,环绕在炉体4上的感应加热线圈6。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为立式炉,炉体4内设置有4至12个立式腔室8,所述腔室8为上下贯通结构,在炉体内竖向分布。为了平衡炉内压力,实现各腔室之间的相互连通,还包括腔室8之间的腔室连接管9。腔室连接管9直径为腔室8直径的1/6~1/4。炉体4的横截面为圆型,腔室8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腔室8在炉体内均匀分布。感应加热线圈6与炉体4之间还包括炉体保温层5。热解原料进口2内置物料分布器。物料分布器可拆卸安装在热解原料进口2内。炉体直径是指保温层5内炉体4的直径,炉体4高度是指热解原料进口2与热解炭出口7的高度差,炉体4直径与炉体4高度的比值为1:8~1:16。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源频率150Hz~106Hz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及腔室连接管联通所有腔室,保证热解气在电磁感应热解炉内的压力平衡、便于均匀布料、热解气导出均匀,实现瞬时加热急速升温,实现为热解提供的能量稳定、清洁、无杂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4个腔室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横断面为圆形7个腔室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横断面为椭圆形9个腔室剖视图。其中1-频率控制柜,2-热解原料进口,3-热解气导出口,4-炉体,5-炉体保温层,6、感应加热线圈,7-热解炭出口,8-腔室,9-腔室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电磁感应快速热解煤为例。实施例1参照图1、图2A、图2B,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包括炉体4,炉体4的顶部设置有热解原料进口2和热解气导出口3,炉体4的底部设置有热解炭出口7,炉体4内设置有腔室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控制柜1,环绕在炉体4上的感应加热线圈6。所述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为立式炉,炉体4内设置有4个立式腔室8,所述腔室8为上下贯通结构,在炉体内竖向分布。为了平衡炉内压力,实现各腔室之间的相互连通,还包括腔室8之间的腔室连接管9。腔室连接管9直径为腔室8直径的1/6。炉体4的横截面为圆型,腔室8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腔室8在炉体内均匀分布。感应加热线圈6与炉体4之间还包括炉体保温层5。热解原料进口2内置物料分布器。物料分布器可拆卸安装在热解原料进口2内。炉体直径是指保温层5内炉体4的直径,炉体4高度是指热解原料进口2与热解炭出口7的高度差,炉体4直径与炉体4高度的比值为1:8。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源频率150Hz~106Hz范围内。原料煤经干燥,并被粉碎、磨细至80%达到80目,经惰性气体保护输运至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热解原料进口2,再经物料分布器均匀分布进入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炉体4内,物料分布器保证煤粉在炉体4内均匀分布到每一个腔室8中,腔室之间的8根腔室连接管可以起到平衡炉内压力的作用。煤粉在炉内沉降过程中完成快速热解,煤料快速热解时间为10秒。热解气由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热解气导出口3导出,再经旋风分离器完成热解气与其夹带粉尘的分离,经冷凝系统冷凝至25~30℃,直接外送作为还原气气源。热解气冷凝水与焦油在油水分离系统完成油水分离,焦油直接进入焦油槽,焦油产率在18%(焦油占入炉煤粉的质量百分比),分离出的冷却水返回冷凝系统循环使用。热解炭经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热解炭出口7出料后经水冷外送。本实施例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热效率在91%。实施例2参照图1、图3,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包括炉体4,炉体4的顶部设置有热解原料进口2和热解气导出口3,炉体4的底部设置有热解炭出口7,炉体4内设置有腔室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控制柜1,环绕在炉体4上的感应加热线圈6。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为立式炉,炉体4内设置有7个立式腔室8,所述腔室8为上下贯通结构,在炉体内竖向分布。为了平衡炉内压力,实现各腔室之间的相互连通,还包括腔室8之间的腔室连接管9。腔室连接管9直径为腔室8直径的1/5。炉体4的横截面为圆型,腔室8的横截面为圆形,腔室8在炉体内均匀分布。感应加热线圈6与炉体4之间还包括炉体保温层5。热解原料进口2内置物料分布器。物料分布器可拆卸安装在热解原料进口2内。炉体直径是指保温层5内炉体4的直径,炉体4高度是指热解原料进口2与热解炭出口7的高度差,炉体4直径与炉体4高度的比值为1:12。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源频率150Hz~106Hz范围内。原料煤经干燥,并被粉碎、磨细至80%达到80目,经惰性气体保护输运至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热解原料进口2,再经物料分布器均匀分布进入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炉体4内,物料分布器保证煤粉在炉体4内均匀分布到每一个腔室8中,腔室之间的16根腔室连接管可以起到平衡炉内压力的作用。煤粉在炉内沉降过程中完成快速热解,煤料快速热解时间为10秒。热解气由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热解气导出口3导出,再经旋风分离器完成热解气与其夹带粉尘的分离,经冷凝系统冷凝至25~30℃,直接外送作为还原气气源。热解气冷凝水与焦油在油水分离系统完成油水分离,焦油直接进入焦油槽,焦油产率在19%(焦油占入炉煤粉的质量百分比),分离出的冷却水返回冷凝系统循环使用。热解炭经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热解炭出口7出料后经水冷外送。本实施例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的热效率在93%。实施例3参照图1、图4,一种电磁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包括炉体(4),炉体(4)的顶部设置有热解原料进口(2)和热解气导出口(3),炉体(4)的底部设置有热解炭出口(7),炉体(4)内设置有腔室(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控制柜(1),环绕在炉体(4)上的感应加热线圈(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包括炉体(4),炉体(4)的顶部设置有
热解原料进口(2)和热解气导出口(3),炉体(4)的底部设置有热解炭出
口(7),炉体(4)内设置有腔室(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控制柜(1),
环绕在炉体(4)上的感应加热线圈(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磁感应热解炉装置为立式炉,炉体(4)内设置有4至12个立式腔室(8),
所述腔室(8)为上下贯通结构,在炉体内竖向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腔室(8)之间的腔室连接管(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热解炉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连
接管(9)直径为腔室(8)直径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少春闫琛洋高建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