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077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3:33
马达驱动装置包括:功率元件;支承体,其支承功率元件;以及散热器,其以相对于支承体能够拆除的方式安装于支承体。支承体的后表面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大于支承体和散热器在沿与散热器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面上相接触的情况下的基准接触面的面积。能够在容易进行散热器的维护检查的同时实现充分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散热器的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由马达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功率元件等发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功率元件的支承体被传递到散热器。散热器利用散热片等冷却部件将热量向周围排出。考虑到导热性,马达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散热器多与发热源的支承体一体形成。在与支承体一体化的散热器的情况下,在对散热器进行维护检查时,需要将马达驱动装置整体取出而进行作业,这成为成本增大的一个原因。公知有这样一种技术:通过构成为能够自电子设备的主体拆除冷却单元,从而不分解主体就能够进行冷却单元的维护作业(参照日本特开2006-0133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与一体式的散热器相比较时,在可装卸的散热器的情况下,散热器与马达驱动装置的主体之间的密合性下降,热阻增大。因此,无法充分获得散热效果而可能导致马达驱动装置过热、或功率元件故障。因而,谋求一种在容易进行散热器的维护检查的同时能够实现充分的散热效果的马达驱动装置。在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包括:发热源;支承体,其支承上述发热源,并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形成;以及散热器,其以相对于上述支承体能够拆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承体,并对自上述发热源经由上述支承体传递来的热量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大于上述支承体和上述散热器在沿与上述散热器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面上相接触的情况下的基准接触面的面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就整个上述接触面而言,上述接触面的面积大于上述基准接触面的面积。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接触面的面积相对于上述基准接触面的面积的增加量与距上述发热源的距离相对应地变化。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基础上,该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中间体,该中间体设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散热器之间,并由导热性高于空气的导热性的材料形成。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基础上,上述中间体由固体材料形成。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利用形成于上述支承体和上述散热器的至少任一者的凹陷在上述接触面上形成间隙。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基础上,该马达驱动装置形成有螺纹孔,该螺纹孔沿上述安装方向延伸并贯穿上述散热器,且不贯穿上述支承体。采用本技术的马达驱动装置,为了增大散热器与支承体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成形有散热器和支承体的各自的相对面。由此,能够自支承体向散热器传递充分的热量,提高散热作用。这些以及其他的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所示的本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表示图1A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马达驱动装置中将散热器组装于支承体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区域X的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5的区域X的图。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后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线IX-IX观察到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比较例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为了帮助理解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尺寸进行了适当变更。另外,对相同或相对应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参照图1A和图2说明一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10。马达驱动装置10用于向未图示的马达供给电力。马达用于驱动机床的移动轴或主轴、或者机器人的关节轴。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箭头A1、A2的方向分别定义为前后方向,将箭头B1、B2的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将箭头C1、C2的方向分别定义为上下方向。马达驱动装置10包括功率元件20、和支承功率元件20的支承体22。在用于驱动机床或工业用机器人的马达驱动装置10中,通常要求使用较大的电流。因此,由功率元件20产生的热量存在有增加的倾向。马达驱动装置10包括对作为发热源的功率元件20进行冷却的散热器40。功率元件20为用于控制供给到马达的电力的半导体元件。功率元件20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支承体22在前表面24支承有功率元件20以及安装有其他的电路零件的电路基板。支承体22由导热性较高的材料形成,例如由铜、铝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支承体22的后表面26以能够接受散热器40的方式成形。散热器40与支承体22相同地由具有较高的导热性的材料形成。散热器40可以由与支承体22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散热器40的前表面44以与支承体22的、在前方向(安装方向)上相对的后表面26密合的方式相对于支承体22的后表面26具有互补形状。在散热器40上形成有朝向与支承体22相反的一侧、即后方突出的多个散热片42。散热片42形成为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间隔。各散热片42具有沿与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板状的形状。散热片42促进散热器40与周围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散热器40能够对由功率元件20产生的热量向周围进行散热。如图1A和图2所示,在支承体22的、与散热器40相对的后表面26上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26a。在相邻的两个凸部26a之间形成有朝向前方凹陷的凹部26b。凸部26a和凹部26b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根据图1B所示的变形例,凸部26a和凹部26b还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散热片42的排列方向旋转90度。该情况下,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26a和凹部26b成为沿左右方向排列。散热器40的与支承体22相对的前表面44相对于支承体22的后表面26具有互补的形状。前表面44具有朝向前方突出的多个凸部44a。在相邻的两个凸部44a之间形成有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44b。参照图2,在将散热器40组装于支承体22时,支承体22的凸部26a和凹部26b分别与散热器40的凹部44b和凸部44a相嵌合。由此,使支承体22和散热器40能够彼此密合。由图2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体22与散热器40之间的接触面从左右方向观察具有锯齿状的形状,接触面的面积增大。图14表示比较例的马达驱动装置100。在马达驱动装置100中,支承功率元件120的支承体122的后表面126为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面。另外,散热器140的、与形成有散热片14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前表面144为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面。因而,在该比较例中,支承体122与散热器140之间的接触面(以下还称为“基准接触面”。)的面积等于支承体12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边的长度L1与支承体122的沿着上下方向的边的长度L2的乘积。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体22与散热器40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等于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包括:发热源;支承体,其支承上述发热源,并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形成;以及散热器,其以相对于上述支承体能够拆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承体,并对自上述发热源经由上述支承体传递来的热量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大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散热器在沿与上述散热器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面上相接触的情况下的基准接触面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10 JP 2015-1389541.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包括:发热源;支承体,其支承上述发热源,并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形成;以及散热器,其以相对于上述支承体能够拆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承体,并对自上述发热源经由上述支承体传递来的热量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大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散热器在沿与上述散热器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展开的平面上相接触的情况下的基准接触面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就整个上述接触面而言,上述接触面的面积大于上述基准接触面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水雅朋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