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619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和沉淀区三段,整个反应装置的三段为柱形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里层为好氧区,套筒结构的中间层为厌氧区,套筒结构的外层为沉淀区,好氧区底部设置进气分布器和进水分布器,好氧区下部与厌氧区有环形通道相互连通,好氧区筒壁顶部高度低于厌氧区外筒壁,厌氧区外筒壁中部设置环隙通道与沉淀区相互连通,沉淀区上部设置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沉淀效果好,将好氧过程和厌氧过程有机结合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反应装置可以用于各种污水的处理过程,最适宜用于含氨氮废水的处理过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好氧/缺氧/厌氧三段反应区的新型三相内循环生 化反应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含氨 氮废水的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注,废水处理的工艺也日新月异,但是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依然是最重要的污 水处理技术之一。生物流化床处理有机物废水的研究首先是由美国环保署在1970 1973年提出的,后因容易发生堵塞而中断。以后,Jeris成功地把厌氧流 化床推广到去除废水中BOD (污水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的硝化处理。美国 Ecolotrol公司于1975年首次获得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的专利,应用于废水的二、 三级处理。其后,美国DorrOliver公司在流化床的实用性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尤其是在充氧装置与进水分布系统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了 Oxitron流化床反 应器(G Hoytand. Aerobic Treatment in 'Oxitron' Biological FIuidized Bed. Plant at Coleshill. War. Pollut. Control, 1983, 82(4): 47 )。英国水研究中心和美国水研究中 心又分别对充氧方式进行了改进,并成功地用于厌氧一好氧两段流化床对废水 进行全面的二级处理。日本在70年代中期开始对生物流化床进行研究,80年代 初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栗田公司和三菱公司的工作,其研究主要 着眼于中小型工厂的废水处理。我国在生物流化床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78 年,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环保所开始进行纯氧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石油化工废 水的研究工作,先后进行了石油化工综合废水、丁烯氧化废水、甲醇废水和油漆废水处理的研究。除兰化研究院外,国内主要研究的是空气曝气流化床。1980 年成都市政设计院、北京环保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给排水设计院等单位 根据国家建委城建局下达的研究生物流化床的任务,以城市污水为对象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探索和研究,推出了以兼气床为主的流化床工艺。1984年,抚顺石油研究所与石油六厂合作,采用射流曝气三相流化床处理炼油废水。近年来, 国内三相生物流化床研究发展较快,内外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磁场生物流化 床以及其它复合式流化床研究较多(刘刚,徐高田,裴勇.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研究进展.化学工程师,2004, 12)。 CN200510012015.0提出了一种用于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水处理的过滤式高效分离循环三相流化床的装置。它指 出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在处理有机物等污染物方面的效率虽然令人满意, 但是,由于流化床反应器一般采用高径比大于1的塔式结构,顶部能够用于固 液分离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其出水的悬浮物浓度一般无法达到国家的一级排 放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增加后续工艺或设置独立的固液分离装置。 因此在原有三相流化床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方式一过滤,使得系 统在不增加新装置的基础上,保证出水悬浮物浓度满足排放标准。CN02112275.X 也是将流化床反应器与液固分离装置结合,进行污水处理。流化床反应器由导 流板分隔为混和区、静止区和循环通道,反应器外设液固分离设施。 CN00264199.2提出一种高效能内循环活性污泥厌氧流化床污泥处理装置,该装 置的上流式活性污泥床的塔体内设有一倒漏斗式内循环器,该内循环器的底部 周边与塔体内壁连接,所设的内循环器将塔体内腔自下而上分隔成分解区、 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塔体顶部设有一可将被处理水以持续间隔方式输入 塔内的间歇式进水器。本装置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时,不需要配备调节池, 塔本身的高、低负荷区可接受很大的水质变化冲击,并在此中完成水解、酸化 过程。该反应器不能实现好氧-厌氧处理工艺方法。CN200610012070.4提供一种 折流板反应器。反应器包括长方体及曝气装置、分隔挡板、导流挡板, 一端有 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在长方体沿水流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垂直的分隔挡板和导流挡板;实现反应器在沿水流方向上有曝气装置的好氧单元和无曝气装 置的厌氧单元的反复出现。该反应器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出水沉淀效果不 理想。上述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有的装置 固液分离不彻底,有的装置没有好氧反应区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出一种具有好氧/厌氧/沉淀三段反应 区的新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本技术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和沉淀区三段, 整个反应装置的三段为柱形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里层为好氧区,套筒结构的 中间层为厌氧区,套筒结构的外层为沉淀区,好氧区底部设置进气分布器和进 水分布器,好氧区下部与厌氧区有环形通道相互连通,好氧区筒壁顶部高度低 于厌氧区外筒壁,厌氧区外筒壁中部设置环隙通道与沉淀区相互连通,沉淀区 上部设置出水口。本技术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中,柱形套筒结构可以是圆柱形套筒 结构、方柱形套筒结构或其它任何柱形套筒结构。好氧区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 成正置和倒置的漏斗形结构,中间为柱形结构。厌氧区与好氧区底部倒置漏斗 形结构的下沿处有一缝隙供在厌氧区沉淀的活性污泥从漏斗形结构的斜坡滑落 到好氧区区,同时保持水相的连通。在好氧区倒置漏斗形结构的下面设置空气 分布器和进水分布器。空气和进水从分布器进入到反应器之后,在好氧区向上 流动,同时进行好氧微生物反应。好氧区上部正置漏斗结构具有两个功能,一 是扩大好氧区截面积,使气液流速降低,便于活性污泥沉降,达到截留大部分 活性污泥的作用;二是提供一个沉降的活性污泥重新滑落到好氧区的滑道。好 氧区正置漏斗结构沉降区中间优选设置一个套筒结构,阻止气泡从漏斗的中央 向边缘扩散,有利于边缘活性污泥的沉降。好氧区正置漏斗结构上沿和厌氧区 由一缝隙相连通,从反应器底部连续流进的废水经过好氧处理后,在正置漏斗结构的顶部边缘稍作沉降后经过缝隙流入到厌氧区。厌氧区可以靠水流的带动 在其内部形成一个微循环,以增强体系中活性污泥和水相之间的接触。在厌氧 区内可以设置填料,对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固定,以提高厌氧处理的效率,也可 以采取其它所有能够增加活性污泥和水相之间相互接触的方法提高厌氧处理效 率。厌氧区下部优选为正置漏斗结构与厌氧区上部柱形结构相连。厌氧区下部 的正置漏斗结构下沿与反应装置底部连接。厌氧区下部正置漏斗结构的另一功 能是作为厌氧区沉降污泥的滑道使之滑回到好氧区,实现活性污泥在好氧区和 厌氧区的循环。在厌氧区外筒壁的中间段设置开口与沉淀区相通,开口结构优 选为内外套筒环隙结构,外筒为厌氧区外筒壁,内筒为外加的筒形结构,环隙 结构下口在厌氧区,环隙结构上口在沉淀区。厌氧区的厌氧作用主要进行难降 解有机物的水解和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反硝化,通常需要外加碳源,这种 外加碳源可以是配制的有机物溶液,如甲醇溶液,也可以是含COD的工业废水 或生活污水。沉淀区具有悬浮物沉降功能,沉降的悬浮物经过沉淀区底部的污 泥排放口排放到反应装置外,处理出水从沉淀区上部出水口排出。本技术反应装置可以用于各种污水的微生物处理过程,最适宜用于含 氨氮废水的微生物处理过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内循环生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和沉淀区三段,整个反应装置的三段为柱形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里层为好氧区,套筒结构的中间层为厌氧区,套筒结构的外层为沉淀区,好氧区底部设置进气分布器和进水分布器,好氧区下部与厌氧区有环形通道相互连通,好氧区筒壁顶部高度低于厌氧区外筒壁,厌氧区外筒壁中部设置环隙通道与沉淀区相互连通,沉淀区上部设置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黎元生佟明友高会杰唐似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