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715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子冲片,旨在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电机性能好的新型转子冲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包括片体和置于片体中心的轴孔,所述片体上设有绕线柱,绕线柱沿片体边缘均匀排布,绕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第二绕线部与片体相连接,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绕线部两侧,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绕线部的连接端设有与第一绕线部相连接的且为三角形的加强块,绕线柱两侧还设有三角形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加强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机零部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转子冲片
技术介绍
转子冲片为在电动机中作为转子使用的一种硅钢片,转子冲片通常很薄,多片转子冲片相互叠加在一起,再在冲片的绕线柱上绕入导线即形成一个转子。市场上的转子冲片都有用于绕线的柱子,但是该柱子绕完导线后其导线固定不够稳定,在工作中,导线会从绕线柱上滑出,散热效果不好,且会产生振动,尺寸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强度低,稳定性不好,导致电机性能下降,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电机性能好的转子冲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包括片体和置于片体中心的轴孔,所述片体上设有绕线柱,绕线柱沿片体边缘均匀排布,绕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第二绕线部与片体相连接,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绕线部两侧,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绕线部的连接端设有与第一绕线部相连接的且为三角形的加强块,绕线柱两侧还设有三角形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加强块相连接,两相邻第一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两相邻第二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柱用于缠绕导线,第一限位块可防止因片体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导线脱落而电机性能,绕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第二限位块可增加第一绕线部的强度,且第二限位块将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分隔开,可防止因片体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导线堆积而影响电机性能,加强块可以增加第一限位块和第一绕线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置于第一绕线部两侧,可分散片体转动时片体及导线对第一绕线部产生的作用力,保证其强度,增加其稳定性,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保证电机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孔内壁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壁、连接壁和第二限位壁,第一限位壁的高度小于第二限位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用于与转动轴上的定位销抵触,以达到转动轴带动片体转动,第一限位壁的高度小于第二限位壁,使片体具有基准点,可以防止片体反向安装,转动轴转动时,第二限位壁为主受力壁,第二限位壁的高度大于第一限位壁,可增加第二限位壁与定位销之间的抵触面,减少第二限位壁与定位销抵触面的表面应力,减少第二限位壁损坏的可能,保证片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绕线槽的槽口宽度为7mm,第一绕线槽的槽底宽度为3mm,第一绕线槽的槽深为15.8mm,第二绕线槽的槽口宽度为7mm,第二绕线槽的槽底宽度为2.8mm,第二绕线槽的槽深为3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线绕于绕线柱上时,导线置于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因为第一绕线槽的槽口宽度较大,第一绕线槽两侧的导线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间隙便于空气的流动,可以增加散热效果,且能降低噪音,第二绕线槽的结构与第一绕线槽类似也具有增加散热的效果,因对尺寸、形状的合理设计,所以有效降低了噪音,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机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柱的数量为45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柱数量大,可绕线圈数多,线圈匝数越多,电机磁通量密度越大,则产生的磁感应电流越大,使用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柱的最大高度与片体的直径比值为0.25-0.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绕线柱的最大高度与片体的直径比值小于0.25时,绕线柱的可绕圈速较少,电机磁通量密度小,则产生的磁感应电流也小,电机性能较差,若绕线柱最大高度与片体的直径比值大于0.3时,绕线柱与片体之间的结构强度降低,稳定性下降,所以绕线柱的最大高度与片体的直径比值为0.25-0.3时,转子强度高、稳定性好且电机整体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实施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实施例图1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片体,2-轴孔,3-绕线柱,4-第一绕线部,5-第二绕线部,6-第一限位块,7-加强块,8-第二限位块,11-第一绕线槽,12-第二绕线槽,20-限位槽,21-第一限位壁,22-连接壁,23-第二限位壁。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包括片体1和置于片体1中心的轴孔2,所述片体1上设有绕线柱3,绕线柱3沿片体1边缘均匀排布,绕线柱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4和第二绕线部5,第二绕线部5与片体1相连接,第一绕线部4与第二绕线部5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6,第一限位块6置于第一绕线部4两侧,第一限位块6与第一绕线部4的连接端设有与第一绕线部4相连接的且为三角形的加强块7,绕线柱3两侧还设有三角形的第二限位块8,第二限位块8与加强块7相连接,两相邻第一绕线部4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11,两相邻第二绕线部5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柱3用于缠绕导线,第一限位块6可防止因片体1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导线脱落而电机性能,绕线柱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4和第二绕线部5,第二限位块8可增加第一绕线部4的强度,且第二限位块8将第一绕线部4和第二绕线部5分隔开,可防止因片体1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导线堆积而电机性能,加强块7可以增加第一限位块6和第一绕线部4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限位块6和第二限位块8均置于第一绕线部4两侧,可分散片体1转动时片体1及导线对第一绕线部4产生的作用力,保证其强度,增加其稳定性,第一限位块6和第二限位块8均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第一绕线槽11和第二绕线槽12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保证电机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孔2内壁上设有限位槽20,限位槽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壁21、连接壁22和第二限位壁22,第一限位壁21的高度小于第二限位壁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壁21和第二限位壁22用于与转动轴上的定位销抵触,以达到转动轴带动片体1转动,第一限位壁21的高度小于第二限位壁22,使片体1具有基准点,可以防止片体1反向安装,转动轴转动时,第二限位壁22为主受力壁,第二限位壁22的高度大于第一限位壁21,可增加第二限位壁22与定位销之间的抵触面,减少第二限位壁22与定位销抵触面的表面应力,减少第二限位壁22损坏的可能,保证片体1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槽口宽度为7mm,第一绕线槽11的槽底宽度为3mm,第一绕线槽11的槽深为15.8mm,第二绕线槽12的槽口宽度为7mm,第二绕线槽12的槽底宽度为2.8mm,第二绕线槽12的槽深为3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线绕于绕线柱3上时,导线置于第一绕线槽11和第二绕线槽12,因为第一绕线槽11的槽口宽度较大,第一绕线槽11两侧的导线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间隙便于空气的流动,可以增加散热效果,且能降低噪音,第二绕线槽12的结构与第一绕线槽11类似也具有增加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转子冲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包括片体和置于片体中心的轴孔,其特征是:所述片体上设有绕线柱,绕线柱沿片体边缘均匀排布,绕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第二绕线部与片体相连接,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绕线部两侧,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绕线部的连接端设有与第一绕线部相连接的且为三角形的加强块,绕线柱两侧还设有三角形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加强块相连接,两相邻第一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两相邻第二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包括片体和置于片体中心的轴孔,其特征是:所述片体上设有绕线柱,绕线柱沿片体边缘均匀排布,绕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第二绕线部与片体相连接,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绕线部两侧,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绕线部的连接端设有与第一绕线部相连接的且为三角形的加强块,绕线柱两侧还设有三角形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加强块相连接,两相邻第一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两相邻第二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二绕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冲片,其特征是:所述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丹丹黄其兵王永恩邓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鑫源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