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铰刀以及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3092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镗铰刀以及加工中心,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镗铰刀不具有自定心功能,导致孔的加工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该镗铰刀包括刀片以及刀杆,刀杆沿其长度方向依此包括与刀片固定连接的切削杆部、用于为刀杆提供弹性定心力的柔性杆部以及用于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后端杆部;在刀杆的长度方向上,柔性杆部与后端杆部两者的尺寸之和不小于切削杆部的尺寸。该加工中心包括通用刀柄以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镗铰刀。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镗铰刀以及设置该镗铰刀的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阀体阀芯孔的长径比(长径比指孔的轴向尺寸与孔内径尺寸的比值)大多大于10,对阀体阀芯孔的加工属于深长孔加工。深长孔加工工艺过程的每道工序加工精度均要求很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珩磨前阀芯孔精密加工工序。该道工序对阀芯孔的尺寸精度、粗糙度、直线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对加工中心的主轴跳动、加工中心的精度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应地提高了阀芯孔的加工成本。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镗铰刀不具有自定心功能,导致孔的加工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为了促进国产阀芯孔加工质量的提升,开发具有自定心功能的阀芯孔精密加工刀具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镗铰刀以及设置该镗铰刀的加工中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镗铰刀不具有自定心功能,导致孔的加工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镗铰刀,包括刀片以及刀杆,所述刀杆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此相连的三部分,该三部分依此为与所述刀片固定连接的切削杆部、用于为所述刀杆提供弹性定心力的柔性杆部以及用于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后端杆部;在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柔性杆部与所述后端杆部两者的尺寸之和不小于所述切削杆部的尺寸。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刀杆为圆柱状,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刀杆的轴向方向,所述刀杆上还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背离所述刀杆轴心线的部分凸出所述刀杆的周向外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条的数目为三个,且其均匀分布在所述切削杆部的周向外表面位于所述刀片之外的部分。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切削杆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导向条嵌于所述安装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切削杆部、所述刀片以及所述导向条各自背离所述后端杆部的端部的横截面外轮廓尺寸沿背离所述后端杆部的方向逐渐缩小。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刀片与所述导向条各自均焊接在所述切削杆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镗铰刀内还设置有沿所述刀杆的轴向方向至少贯穿所述切削杆部的内部冷却液体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切削杆部还设置有沿所述刀杆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切削杆部其中一侧壁体的通孔,所述刀片固定连接在所述通孔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上,且所述刀片与所述通孔内壁的其余部分区域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液切屑传输口。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柔性杆部与所述后端杆部两者的尺寸之和为所述切削杆部的尺寸的1.5~3.5倍,所述刀杆的轴向尺寸与所述刀杆的外径尺寸的比值为5~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工中心,包括通用刀柄以及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镗铰刀,所述通用刀柄与所述镗铰刀的后端杆部驱动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镗铰刀的刀杆的柔性杆部可以为刀杆提供弹性定心力,该弹性定心力可以使镗铰刀在加工孔(例如:阀芯孔)的过程中,镗铰刀的轴心线与被加工孔的轴心线尽量趋近重合,由此提高了孔的加工精度,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镗铰刀不具有自定心功能,导致孔的加工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还可以产生以下诸多技术效果:1、刀片、刀杆、导向条制造简单;2、加工过程将导向切削、刮削、光刀高度集成,确保了阀芯孔的尺寸精度、直线度与粗糙度;3、镗铰刀的内冷功能,有利于切屑排出、提高阀芯孔加工精度、延长刀具使用寿命;4、柔性杆部的设置使本专利技术镗铰刀形成了柔性镗铰刀,柔性镗铰刀的自定心功能降低了阀芯孔高精度加工对机床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实现产业化应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镗铰刀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左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刀片;2、刀杆;21、切削杆部;22、柔性杆部;23、后端杆部;24、内部冷却液体通道;25、冷却液切屑传输口;3、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2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以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定心功能,孔的加工精度较高的镗铰刀以及设置该镗铰刀的加工中心。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镗铰刀,包括刀片1以及刀杆2,刀杆2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此相连的三部分,该三部分依此为与刀片1固定连接的切削杆部21、用于为刀杆2提供弹性定心力的柔性杆部22以及用于与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优选为包括通用刀柄并通过通用刀柄与后端杆部23驱动连接)相连接以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后端杆部23;在刀杆2的长度方向上,柔性杆部22与后端杆部23两者的尺寸之和不小于(优选为大于)切削杆部21的尺寸。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镗铰刀的刀杆2的柔性杆部22可以为刀杆2提供弹性定心力,该弹性定心力可以使镗铰刀在加工孔(例如:阀芯孔)的过程中,镗铰刀的轴心线与被加工孔的轴心线尽量趋近重合,由此提高了孔的加工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的可选实施方式,刀杆2为圆柱状,刀杆2的长度方向为刀杆2的轴向方向,刀杆2上还设置有导向条3,导向条3背离刀杆2轴心线的部分凸出刀杆2的周向外表面。导向条3不仅可以确保镗铰刀加工孔的过程中方向性更为理想,而且还可以起到支承、滚压作用,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孔的加工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的可选实施方式,导向条3的数目为三个,且其均匀分布在切削杆部21的周向外表面位于刀片1之外的部分。上述结构可以使镗铰刀进给过程中周向外表面沿周向方向各处受力更为均匀,由此在确保孔的加工精度的同时,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3/201510338621.html" title="镗铰刀以及加工中心原文来自X技术">镗铰刀以及加工中心</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镗铰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以及刀杆,所述刀杆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此相连的三部分,该三部分依此为与所述刀片固定连接的切削杆部、用于为所述刀杆提供弹性定心力的柔性杆部以及用于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后端杆部;在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柔性杆部与所述后端杆部两者的尺寸之和不小于所述切削杆部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镗铰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以及刀杆,所述刀杆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此相连的三部分,该三部分依此为与所述刀片固定连接的切削杆部、用于为所述刀杆提供弹性定心力的柔性杆部以及用于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后端杆部;在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柔性杆部与所述后端杆部两者的尺寸之和不小于所述切削杆部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镗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为圆柱状,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刀杆的轴向方向,所述刀杆上还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背离所述刀杆轴心线的部分凸出所述刀杆的周向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镗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的数目为三个,且其均匀分布在所述切削杆部的周向外表面位于所述刀片之外的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镗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杆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刀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导向条嵌于所述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镗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杆部、所述刀片以及所述导向条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宗光陈新春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