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哲钰专利>正文

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949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7 13:45
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以提高车用千斤顶的使用便利性,省力且便于携带。包括杠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具有齿条段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顶块、第一连杆形成铰接,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顶块、移动支座形成铰接,杠杆前端与移动支座铰接,杠杆支点部与滑移支座铰接,移动支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杆齿条段相适配的可转动卡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备用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为方便更换轮胎,机动车均配置有随车的千斤顶。现有的车用千斤顶多为剪式千斤顶,在结构包括一组由四根连杆构成的平行四边机构和作用于其一对铰接点的丝杆螺母机构,使用时转动丝杆,由螺母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平行四边机构的两对连杆根向内收拢或者向外张开,在其顶端的承重部分产生升降行程。剪式千斤顶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随车携带,但使用时费力,女性司机尤其不便,而且依靠丝杆与螺母的配合实现自锁,受加工和装配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自锁失效,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以提高车用千斤顶的使用便利性,省力且便于携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杠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具有齿条段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顶块、第一连杆形成铰接,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顶块、移动支座形成铰接,杠杆前端与移动支座铰接,杠杆支点部与滑移支座铰接,移动支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杆齿条段相适配的可转动卡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能够放在后备箱备胎旁的狭小空间里,使用方便,省力又省功,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顶块13、滚轮14、杠杆15、移动支座16、可转动卡齿16a、滑移支座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的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包括杠杆15、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和具有齿条段的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顶块13、第一连杆10形成铰接,第三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顶块13、移动支座16形成铰接,杠杆15前端与移动支座16铰接,杠杆15支点部与滑移支座17铰接,移动支座16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杆10齿条段相适配的可转动卡齿16a。通过踩动杠杆15使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向内收拢,使顶块13产生顶升行程,非常省力。由于使用时杠杆15位于车体外侧,而且通过转动卡齿16a与第一连杆10的齿条段相配合实现位置锁定,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参照图1,所述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两个铰接端的距离相等。为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可在所述第一连杆10的底部沿其纵向间隔设置两组滚轮14。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

【技术保护点】
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杠杆(15)、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和具有齿条段的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顶块(13)、第一连杆(10)形成铰接,第三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顶块(13)、移动支座(16)形成铰接,杠杆(15)前端与移动支座(16)铰接,杠杆(15)支点部与滑移支座(17)铰接,移动支座(16)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杆(10)齿条段相适配的可转动卡齿(16a)。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省力型踩踏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杠杆(15)、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和具有齿条段的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顶块(13)、第一连杆(10)形成铰接,第三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顶块(13)、移动支座(16)形成铰接,杠杆(15)前端与移动支座(16)铰接,杠杆(15)支点部与滑移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哲钰张皓淼
申请(专利权)人:朱哲钰张皓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