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713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1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大油缸、活塞杆、密封组件、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大油缸,所述大油缸的顶部设有顶帽,所述顶帽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大油缸内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方和下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回油旋拧阀,所述回油旋拧阀与大油缸相配合,所述大油缸的两侧分别设有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与大油缸相配合,采用双泵设计,主升时双泵使用,能够加快进程,快速到位,并通过在活塞杆上设置排气孔,及时排出快速升降过程的空气,避免内部形成真空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千斤顶
,特别是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工作时,只要往复扳动摇把,使手动油泵不断向液压缸内压油,由于液压缸内油压的不断增高,就迫使活塞杆及活塞杆上面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传统的劈柴方式都是人工采用斧子等工具直接施力将短原木劈成块状木柴,此种劈柴方式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现通过千斤顶代替人工施力劈柴,对千斤顶来说不仅要求省力,且需快速到位,因此提出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采用双泵设计,主升时双泵使用,能够加快进程,快速到位,并通过在活塞杆上设置排气孔,及时排出快速升降过程的空气,避免内部形成真空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大油缸、活塞杆、密封组件、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大油缸,所述大油缸的顶部设有顶帽,所述顶帽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大油缸内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方和下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回油旋拧阀,所述回油旋拧阀与大油缸相配合,所述大油缸的两侧分别设有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与大油缸相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安装耳座、第二安装耳座、第一压杆、第一泵体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一压杆相配合,所述第一压杆的端部设有防滑套,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安装耳座和第二安装耳座,所述第一支撑杆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安装耳座和第二安装耳座分别铰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泵体上,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置的结构相同,规格大小不同。作为优选,所述小泵体起升装置包括第二套筒、第三安装耳座、第四安装耳座、第二压杆、第二泵体、第二支撑杆和辅助弹簧,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压杆相配合,所述第二压杆为弯折杆状,所述第二压杆上设有踏板,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三安装耳座和第四安装耳座,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泵体上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方设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驱动安装架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安装耳座和第四安装耳座分别铰接在第二支撑杆和安装架上。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并排于活塞杆的同一条母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大油缸、活塞杆、密封组件、大泵体起升装置和小泵体起升装等的配合,采用双泵设计,主升时双泵使用,可以选着手杆或脚踏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压油,能够加快进程,快速到位,并通过在活塞杆上设置排气孔,及时排出快速升降过程的空气,避免内部形成真空状态,防止漏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的大泵体起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的小泵体起升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大油缸2、活塞杆3、密封组件4、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所述底座1上设有大油缸2,所述大油缸2的顶部设有顶帽21,所述顶帽21内设有密封组件4,所述大油缸2内设有活塞筒22,所述活塞筒22内设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上方和下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排气孔31,所述底座1的侧壁设有回油旋拧阀11,所述回油旋拧阀11与大油缸2相配合,所述大油缸2的两侧分别设有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与大油缸2相配合。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5包括第一套筒51、第一安装耳座52、第二安装耳座53、第一压杆54、第一泵体55和第一支撑杆56,所述第一套筒51与第一压杆54相配合,所述第一压杆54的端部设有防滑套541,所述第一套筒51上设有第一安装耳座52和第二安装耳座53,所述第一支撑杆5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安装耳座52和第二安装耳座53分别铰接在第一支撑杆56和第一泵体55上,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的结构相同,规格大小不同。所述小泵体起升装置6包括第二套筒61、第三安装耳座62、第四安装耳座63、第二压杆64、第二泵体65、第二支撑杆66和辅助弹簧67,所述第二套筒61与第二压杆64相配合,所述第二压杆64为弯折杆状,所述第二压杆64上设有踏板641,所述第二套筒61上设有第三安装耳座62和第四安装耳座63,所述第二支撑杆6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泵体65上连接有安装架631,所述安装架631的下方设有辅助弹簧67,所述辅助弹簧67驱动安装架631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安装耳座62和第四安装耳座63分别铰接在第二支撑杆66和安装架631上。所述排气孔31并排于活塞杆3的同一条母线上。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选着手杆或脚踏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压油,将第一压杆54插入第一套筒51中,手动往复下压第一泵体55,同时用脚往复下压踏板641,第二泵体65不断向大油缸2内压油,辅助弹簧67能够辅助第二压杆64复位,便于往复下压,采用脚踏操作升降,便于控制,主升时双泵使用,两个泵体内的油液压入大油缸2中,由于大油缸2内油压的迅速增高,活塞杆3快速向上移动,能够加快进程,快速到位,并通过在活塞杆3上设置排气孔31,及时排出快速升降过程的空气,避免内部形成真空状态,防止漏油,当完成起重工作后,转动回油旋拧阀11,活塞杆3下方的油液回到油缸中完成泄压,活塞杆3向下移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大油缸(2)、活塞杆(3)、密封组件(4)、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所述底座(1)上设有大油缸(2),所述大油缸(2)的顶部设有顶帽(21),所述顶帽(21)内设有密封组件(4),所述大油缸(2)内设有活塞筒(22),所述活塞筒(22)内设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上方和下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排气孔(31),所述底座(1)的侧壁设有回油旋拧阀(11),所述回油旋拧阀(11)与大油缸(2)相配合,所述大油缸(2)的两侧分别设有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与大油缸(2)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大油缸(2)、活塞杆(3)、密封组件(4)、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所述底座(1)上设有大油缸(2),所述大油缸(2)的顶部设有顶帽(21),所述顶帽(21)内设有密封组件(4),所述大油缸(2)内设有活塞筒(22),所述活塞筒(22)内设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上方和下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排气孔(31),所述底座(1)的侧壁设有回油旋拧阀(11),所述回油旋拧阀(11)与大油缸(2)相配合,所述大油缸(2)的两侧分别设有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5)和小泵体起升装置(6)与大油缸(2)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劈柴车专用双泵式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泵体起升装置(5)包括第一套筒(51)、第一安装耳座(52)、第二安装耳座(53)、第一压杆(54)、第一泵体(55)和第一支撑杆(56),所述第一套筒(51)与第一压杆(54)相配合,所述第一压杆(54)的端部设有防滑套(541),所述第一套筒(51)上设有第一安装耳座(52)和第二安装耳座(53),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钟鸣杰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佳业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