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千斤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4414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千斤顶装置,包括底座、油压顶、压泵以及操作摆杆,油压顶包括储油腔、缸体、活塞杆,压泵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泵体、滑动设置于泵体内的活塞拉杆、活塞、中部与活塞拉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摆杆套筒,摆杆套筒与操作摆杆相配合,摆杆套筒的前部与泵体相转动连接,底座上开设有进油通道以及回油通道,进油通道与泵体相连通,进油通道通过止回单向阀与储油腔相连通,进油通道通过进油单向阀与缸体相连通,储油腔上开设有回油阀门,回流通道连通缸体与回油阀门,储油腔上设置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链条、固定设置于储油腔另一侧的定位销,能够使得活塞杆快速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压顶,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千斤顶装置通常包括底座、油压顶、压泵以及操作摆杆,在进行顶出操作时,通过操作摆杆驱动压泵工作进行顶出动作,由于现有技术中压泵打油将活塞杆顶起后,活塞杆复位速度较忙,影响了效率,而现有技术中暂无提高活塞杆复位速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液压千斤顶装置,能够使得活塞杆快速复位。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液压千斤顶装置,包括底座、油压顶、压泵以及操作摆杆,所述油压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储油腔、缸体、与所述缸体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的活塞杆,所述压泵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泵体、滑动设置于所述泵体内的活塞拉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拉杆下端部的活塞、中部与所述活塞拉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摆杆套筒,所述摆杆套筒与所述操作摆杆相配合,所述摆杆套筒的前部与所述泵体相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进油通道以及回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泵体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过止回单向阀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过进油单向阀与所述缸体相连通,所述储油腔上开设有回油阀门,所述回流通道连通所述缸体与所述回油阀门,所述储油腔上设置有使得所述活塞杆快速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的一侧相固定连接的链条、固定设置于所述储油腔另一侧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链条上的穿孔相配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压泵包括快速压泵以及高压压泵。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链条上套设有阻尼胶套,所述阻尼胶套的长度小于所述链条的长度。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油通道以及所述回油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端口均通过密封堵头进行密封。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之间设置有油封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泵体上固定设置有L形连接架,所述摆杆套筒的前部与所述L形连接架相转动连接。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储油腔上设置链条,由于链条的一端与储油腔相固定连接,而储油腔的另一侧设置有与链条上的穿孔相配合的定位销,因此可以根据活塞杆的高度,使得定位销插入链条相应的穿孔内,而后再配合操作摆杆采用千斤顶的方式对活塞杆进行快速复位,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其中:1、底座;2、快速压泵;3、高压压泵;4、操作摆杆;5、储油腔;6、缸体;7、活塞杆;8、泵体;9、活塞拉杆;10、活塞;11、摆杆套筒;12、进油通道;13、回油通道;14、止回单向阀;15、进油单向阀;16、回油阀门;17、密封堵头;18、油封圈;19、L形连接架;20、链条;21、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液压千斤顶装置,包括底座1、油压顶、压泵以及操作摆杆4,所述油压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储油腔5、缸体6、与所述缸体6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的活塞杆7,所述压泵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泵体8、滑动设置于所述泵体8内的活塞拉杆9、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拉杆9下端部的活塞10、中部与所述活塞拉杆9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摆杆套筒11,所述摆杆套筒11与所述操作摆杆4相配合,所述摆杆套筒11的前部与所述泵体8相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进油通道12以及回油通道13,所述进油通道12与所述泵体8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12通过止回单向阀14与所述储油腔5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12过进油单向阀15与所述缸体8相连通,所述储油腔5上开设有回油阀门16,所述回流通道13连通所述缸体5与所述回油阀门16,所述储油腔5上设置有使得所述活塞杆7快速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储油腔5的一侧相固定连接的链条20、固定设置于所述储油腔5另一侧的定位销21,所述定位销21与所述链条20上的穿孔相配合。通过在储油腔5上设置链条20,由于链条20的一端与储油腔5相固定连接,而储油腔5的另一侧设置有与链条20上的穿孔相配合的定位销21,因此可以根据活塞杆7的高度,使得定位销21插入链条20相应的穿孔内,而后再配合操作摆杆4采用千斤顶的方式对活塞杆7进行快速复位,提高了效率。所述压泵包括快速压泵2以及高压压泵3,通过设置快速压泵2以及高压压泵3,在进行打油动作时,首先采用高压压泵3进行打油,由于高压压泵3压力大,因此能够实现快速打油,而后再采用快速压泵2进行打油动作,由于高压高泵已经将抽入大部分的油,因此快速压泵2的打油量较少,但是其操作省力,从而达到快速打油的同时,达到操作省力的目的。为了在压回活塞杆7时,防止操作摆杆4与链条20之间发生打滑现象,所述链条20上套设有阻尼胶套,所述阻尼胶套的长度小于所述链条20的长度。为了方便加工以及提高密封效果,所述进油通道12以及所述回油通道13开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端口均通过密封堵头17进行密封,由于进油通道12以及回油通道13均是后期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在底座1上进行打孔,无需通过整体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因此加工方便,而且通过设置密封堵头17对端口进行封堵,从而防止漏油现象发生。为了提高油封效果,所述活塞杆7与所述缸体6之间设置有油封圈18,由于活塞杆7相对缸体6在工作时是上下滑动的,因此通过设置油封圈18能够防止漏油现象产生。为了方便加工,而且操作省力,所述泵体8上固定设置有L形连接架19,所述摆杆套筒11的前部与所述L形连接架19相转动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千斤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油压顶、压泵以及操作摆杆,所述油压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储油腔、缸体、与所述缸体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的活塞杆,所述压泵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泵体、滑动设置于所述泵体内的活塞拉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拉杆下端部的活塞、中部与所述活塞拉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摆杆套筒,所述摆杆套筒与所述操作摆杆相配合,所述摆杆套筒的前部与所述泵体相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进油通道以及回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泵体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过止回单向阀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过进油单向阀与所述缸体相连通,所述储油腔上开设有回油阀门,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所述缸体与所述回油阀门,所述储油腔上设置有使得所述活塞杆快速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的一侧相固定连接的链条、固定设置于所述储油腔另一侧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链条上的穿孔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千斤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油压顶、压泵以及操作摆杆,所述油压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储油腔、缸体、与所述缸体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的活塞杆,所述压泵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泵体、滑动设置于所述泵体内的活塞拉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拉杆下端部的活塞、中部与所述活塞拉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摆杆套筒,所述摆杆套筒与所述操作摆杆相配合,所述摆杆套筒的前部与所述泵体相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进油通道以及回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泵体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过止回单向阀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所述进油通道通过进油单向阀与所述缸体相连通,所述储油腔上开设有回油阀门,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所述缸体与所述回油阀门,所述储油腔上设置有使得所述活塞杆快速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桂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振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