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9708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吸油片和去油片,所述储油容器为顶部敞口的壳状结构,储油容器自前向后设有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吸油腔和去油腔大小相同,吸油腔和储油腔底部相连通,去油腔和储油腔不连通;所述吸油腔的前壁和去油腔的后壁均设有向外向上的倾斜端,所述吸油片位于吸油腔内,去油片位于去油腔内,吸油片的高度大于吸油腔底部到吸油腔前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去油片的高度大于去油腔底部到去油腔后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所述吸油片和去油片均为海绵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电线电缆的自动化生产上,保证了芯线表面涂油均匀,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线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与电线一般都由芯线、绝缘包皮和保护外皮三个组成部分组成。电线电缆在制成成品前先要在绝缘包皮的外表面要涂油,然后再包裹保护外皮;现有的电线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将包有绝缘包皮的多组芯线绞合成圆形,然后通过人工用浸过油的油布在绞合后的芯线表面涂油,再包裹保护外皮,人工涂油势必造成芯线表面的涂油不匀或涂油过多造成油的浪费,影响到电线电缆的品质,同时还浪费人工,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可用于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上,解决了人工涂油造成的表面涂油不匀和油的浪费的问题,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电线电缆的品质。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吸油片和去油片,所述储油容器为顶部敞口的壳状结构,其前后壁低于其左右壁,储油容器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吸油腔和去油腔大小相同,吸油腔和储油腔底部相连通,去油腔和储油腔不连通;所述吸油腔的前壁和去油腔的后壁均设有向外向上的倾斜端,所述吸油片位于吸油腔内,去油片位于去油腔内,吸油片的高度大于吸油腔底部到吸油腔前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去油片的高度大于去油腔底部到去油腔后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所述吸油片和去油片均为吸水和吸油性强的海绵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储油容器内设置三个空腔,吸油腔与储油腔相连通,去油腔和储油腔不连通,吸油片和去油片分别位于吸油腔和去油腔内,从而本技术能够用于电线电缆的自动化生产上,保证了芯线表面涂油均匀,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吸油腔和去油腔的倾斜端的外边缘均设有卷边。进一步地,所述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内均设有一隔板。进一步地,每一所述隔板分别均分对应的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中各标号和对应的名称为:1.储油容器,11.吸油腔,12.储油腔,13.去油腔,14.倾斜端,15.连通孔,2.吸油片,3.去油片,4.芯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1、吸油片2和去油片3。储油容器1为顶部敞口的壳状结构,其前后壁低于其左右壁。储油容器1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吸油腔11、储油腔12和去油腔13,吸油腔11和去油腔13大小相同,吸油腔11和储油腔12的底部通过连通孔15相连通,去油腔13和储油腔12不连通。吸油腔11的前壁(即储油容器1前壁)和去油腔13的后壁(即储油容器1后壁)均设有向外向上的倾斜端14,且倾斜端14的外边缘设有卷边。吸油腔11、储油腔12和去油腔13内均设有隔板,每一隔板分别均分对应的吸油腔11、储油腔12和去油腔13。吸油片2和去油片3均为吸水和吸油性强的海绵片,且分别对应位于吸油腔11和去油腔13内,吸油片2的高度大于吸油腔11底部到吸油腔前壁的倾斜端14上端面的高度,去油片3的高度大于去油腔13底部到去油腔后壁的倾斜端14上端面的高度。本技术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工作时,先将本技术固定安装在电线电缆的涂油工位处,储油腔12内盛装有涂抹芯线4表面的原料油,带绝缘包皮的芯线4压在吸油片2和去油片3,由于吸油片2和去油片3为海绵,具有弹性,芯线4挤压海绵后海绵变形将芯线4包裹,同时,由于吸油腔11和储油腔12为连通腔,位于吸油腔内的吸油片2则成为吸满油的油片,芯线4在自吸油片2向去油片3运动的过程中,吸油片2在芯线4的表面自动涂油,去油片3则抹除芯线4表面过量的油。本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用于电线电缆的自动化生产上,通过吸油片的涂油和去油片抹油过程,保证了本技术芯线表面的油量涂布均匀,改善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吸油腔和去油腔采用大小相同的设置,这样,吸油片和去油片可通用,同时,当需更换吸油片,可将去油腔内的去油片置于吸油腔内,更换去油片即可,这样也能减少部分油耗。通过倾斜端的设置,使得芯线挤压吸油片变形时,吸油片中被挤出的油可重新顺着倾斜端向下流回到吸油腔或吸油片上,减少了污染和浪费,倾斜端的卷边设置可防止芯线与倾斜端的端面接触导致芯线表面的绝缘包皮刮伤,同时,倾斜端及倾斜端的卷边设置也可作为搬运本技术的着力处,为搬运提供方便。另外,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内的隔板设置使得在芯线较少的情况下的,本技术可只使用左侧或右侧的部分,减少了用油量,节省了成本。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容器、吸油片和去油片,所述储油容器为顶部敞口的壳状结构,其前后壁低于其左右壁,储油容器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吸油腔和去油腔大小相同,吸油腔和储油腔底部相连通,去油腔和储油腔不连通;所述吸油腔的前壁和去油腔的后壁均设有向外向上的倾斜端,所述吸油片位于吸油腔内,去油片位于去油腔内,吸油片的高度大于吸油腔底部到吸油腔前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去油片的高度大于去油腔底部到去油腔后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所述吸油片和去油片均为吸水和吸油性强的海绵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的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容器、吸油片和去油片,所述储油容器为顶部敞口的壳状结构,其前后壁低于其左右壁,储油容器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吸油腔、储油腔和去油腔,吸油腔和去油腔大小相同,吸油腔和储油腔底部相连通,去油腔和储油腔不连通;所述吸油腔的前壁和去油腔的后壁均设有向外向上的倾斜端,所述吸油片位于吸油腔内,去油片位于去油腔内,吸油片的高度大于吸油腔底部到吸油腔前壁倾斜端上端面的高度,去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皓电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