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俊国专利>正文

水循环散热式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03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改进,采用了高频陶瓷沿面放电生成臭氧技术,其创新之处是采用水自动循环散失臭氧发生片产生的热量。具体结构是将臭氧发生片固定在冷却水箱上,冷却水箱和储水箱通过进、出水管相连接,储水箱的底部要高于冷却水箱的顶部,水因受热形成热对流自然循环达到散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巧、工作寿命长、产生臭氧浓度高、可持续工作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循环散热式臭氧发生器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改进。臭氧作为一种优良的气体杀菌剂,由于不产生残余污染,在生产和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很多,如:尖端放电、紫外线照射、无声放电以及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玻璃管式臭氧发生器等,其中,玻璃管式臭氧发生器应用比较广泛,但缺点是体积比较大。九十年代,日本人专利技术了“高频陶瓷沿面放电生成臭氧”技术,该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体积小巧、耗电少、效率高、产生的臭氧浓度高等优点,其核心技术是以陶瓷为载体的臭氧发生片和其配套的高频高压电源。近年来,国内以臭氧发生片为主要部件的臭氧发生装置相继出现,但臭氧发生片体积较小,散热性能差,为解决散热问题,普遍采用了冷风装置,用强冷风冷却发生片,效果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仍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只能开一段时间待发生片温度过高时关掉电源,然后等发生片温度降下来再打开电源,不能长时间工作,如果没有保护措施,发生片极易烧毁;而且安装冷风装置相应增加了臭氧发生器的体积,-->因此此类臭氧发生装置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体积庞大、工作寿命短、不能持续工作、效率低(每小时生产1克以上大功率的臭氧发生器在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臭氧发生器,它仍以臭氧发生片为关键部件,但改变以往风冷等散热方式,使得该创造具有体积小、工作时间长、效率高、可实现大功率、可持续工作等优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主要由臭氧发生系统和散热系统组成。臭氧发生系统的核心是臭氧发生片,臭氧发生片通过高压高频电源、电源线引出孔与与外部的高压高频电源相连接。为降低臭氧发生片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采取水自动循环散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冷却水箱和储水箱组成,冷却水箱是由耐氧化金属材料做成的箱体,箱体内有数条水道,水道之间直接或间接相通,在箱体的顶部有冷却出水管嘴,底部有冷却进水嘴;储水箱底面高于冷却水箱的顶部,储水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冷却出水管嘴和冷却进水管嘴相连接,整个水循环散热系统都是以水充满的。当臭氧发生片温度升高时,便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箱,箱内的水便向上运动,水便产生循环式流动:冷却水箱→冷却出水管嘴→进水管→储水箱→出水管→冷却进水管嘴→冷却水箱,如此反复,热量在水循环过程中散失。本技术与以往同类产品相比,由于采用体积比较小-->的水对流自动循环散热系统,使得该创造体积大大缩小;由于水散热系统散热速度快,使得发生片的温度不会过大升高,从而保证了臭氧发生片可持续工作和较长工作寿命,而且,几个发生片可并联使用,相应实现了臭氧发生器的大功率工作。下面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A-A剖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散热系统的示意图实施例将冷却水箱10固定在壳体5上,臭氧发生片2通过发生片固定卡3固定在冷却水箱10上,在臭氧发生片2和冷却水箱10之间垫一层绝缘导热介质12。工作时,高频高压电源通过电源引出线孔8进入壳体内部,通过电源连接板6与臭氧发生片2相接,臭氧发生片2作用于从进气管嘴7进入壳体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或氧气产生臭氧,臭氧通过臭氧喷嘴1输出。同时,臭氧发生片2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介质12和冷却水箱10传递给箱内的冷却水,冷却水受热后向上流动,通过冷却出水管嘴4和进水管14进入储水箱13,储水箱下部冷却水通过出水管15和冷却进水管嘴11进入冷却水箱10,从而达到通过热对流自然循环散失热量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循环散热式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片②、电源连接板⑥、臭氧喷嘴①、空气(或氧气)进气嘴⑦、散热系统等,其特征在于:散热系统由冷却水箱⑩和储水箱*组成,冷却水箱⑩顶部安有冷却出水管嘴④,底部安有冷却进水管嘴*,储水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冷却出水管嘴④和冷却进水管嘴*相连接,而且,储水箱*的底部要高于冷却水箱⑩的顶部;臭氧发生片②通过发生片固定卡③固定在冷却水箱⑩上,在臭氧发生片和冷却水箱之间垫有一层绝缘导热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散热式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片②、电源连接板⑥、臭氧喷嘴①、空气(或氧气)进气嘴⑦、散热系统等,其特征在于:散热系统由冷却水箱⑩和储水箱组成,冷却水箱⑩顶部安有冷却出水管嘴④,底部安有冷却进水管嘴,储水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冷却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俊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