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6577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部的电源、升压装置、电容元件,设置在盒体外部且相对距离可调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设置在盒体外部的控制开关;升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升压装置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两端;电容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采用简单的电源作为放电发生器能量供应,同时采用控制开关简单控制放电的产生与切断,避免了大型球‑球放电装置的升压、降压过程,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另外,通过简单调节盒体外部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的距离就可以改变放电间隙,从而改变信号频率,满足不同的试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中的放电诊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局部放电或火花放电是绝缘材料老化、故障产生的前兆,同时放电所产生的高频辐射电磁波还会对输配电线路、变电站附近的通信设备、电视广播信号等造成电磁干扰。因此,为了及早发现绝缘材料老化部位、避免绝缘故障以及避免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干扰,需要对放电源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在对放电源定位方法或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时,往往需要人工模拟放电源产生局部/火花放电。目前在实验室中,常用针-板式放电源、脉冲发生器等模拟局部放电。而在户外试验线段或变电站开展测试研究时,可以利用大型球-球间隙来模拟放电源,此时需要对线路或变压器加压,利用电容分压原理产生放电。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绝缘材料劣化时的放电情况,但试验成本较高,也不易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成本低,易于携带,在户外放电源检测试验中便于放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的电源、升压装置、电容元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外部且相对距离可调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设置在盒体外部且控制所述升压装置通断的控制开关;所述升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装置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两端;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体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 述第二导体连接。本技术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可采用简单的电源(例如串联干电池组)作为放电发生器能量供应,同时采用控制开关简单控制放电的产生与切断,避免了大型球-球放电装置的升压、降压过程,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另外,通过简单调节盒体外部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的距离就可以改变放电间隙,从而改变信号频率,满足不同的试验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盒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放电放生器模拟装置进行试验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下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图1是本技术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其盒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包括盒体1,设置在盒体1内部的电源2、升压装置3、电容元件4,设置在盒体1外部且相对距离可 调的第一导体5和第二导体6,设置在盒体1外部且控制升压装置3通断的控制开关7。其中,盒体1的材质为塑钢等绝缘材料,盒体1的形状可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电源2可采用串联干电池组,由于电源2位于盒体1的内部,因此,盒体1的尺寸大小可根据所需干电池的数量而决定,以5个5号干电池为例,当5个干电池并排放置的时候,其尺寸约为7cm×10cm×5cm。盒体1的内部回路包括升压装置3及电容元件4。升压装置3的输入端连接电源1的输出端,利用升压装置3可以将电源1的输出电压升压,例如将友5个串联的5号干电池输出的7.5V电压升高至5kV输出。升压装置3的输出电压加载在电容元件4的两端。电容元件4的两端用导线引出至盒体1外部,其中,电容元件4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导体5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二导体6连接。第一导体5和第二导体6设置在盒体1外部,作为两个电极并构成放电间隙,且两极间距离可调整。控制开关7设置在盒体1的外部,可控制升压装置3的通断,用于控制放电的产生和切断,即可实现整个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的开启或关闭。较佳的,本技术中,构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导体5和第二导体6可为金属球体或半球体,例如选用简单的圆顶螺丝帽,安置在盒体1的外表面。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还可包括支撑高度可调节的支撑装置8,采用支撑装置8后,可将第一导体5固定在支撑装置8的第一部分,将第二导体6与第一导体5相对设置且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盒体1的外表面上,同时,将支撑装置8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盒体1的外表面上。这样第一导体5与第二导体6构成的放电间隙的距离就可以通过调整支撑装置8的支撑高度来调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8可选用电夹子,电夹子的根部为塑料材质,可选用小型电夹子夹住第一导体5,电夹子的根部通过塑料插座固定在盒体1的外表面。通过电夹子可以改变支撑高度,改变第一导体5与第二导体6之间的距离,也即改变放电间隙,从而改变信号频率,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较佳的,为了便于试验员操作,可将控制开关7和放电间隙设置在盒体不同的外表面,即将支撑装置8、第二导体6固定在盒体1的第一外表面,控制开 关7固定在盒体1的第二外表面,这样控制开关与放电间隙保持了一定距离,相互之间不干扰,易于操作。图3所示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放电放生器模拟装置进行试验后,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形,其中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的距离为0.5毫米(即放电间隙为0.5毫米),天线距离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10米。由图3可见,本技术利用与大型球-球间隙放电相同的原理,按比例缩小了放电量的产生,得到了与大型球-球间隙放电装置产生电磁波形相似的缩比波形,这样既节省了试验成本,又没有影响到试验的通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可采用简单的电源(例如串联干电池组)作为放电发生器能量供应,同时采用控制开关简单控制放电的产生与切断,避免了大型球-球放电装置的升压、降压过程,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另外,通过简单调节盒体外部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的距离(例如通过调节支撑装置的支撑高度等方式)就可以改变放电间隙,从而改变信号频率,满足了不同的试验需求。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的电源、升压装置、电容元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外部且相对距离可调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设置在盒体外部且控制所述升压装置通断的控制开关;所述升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装置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两端;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体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的电源、升压装置、电容元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外部且相对距离可调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设置在盒体外部且控制所述升压装置通断的控制开关;所述升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装置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两端;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体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放电发生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高度可调节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导体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相对设置且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所述盒体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