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旭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紧凑的单风冷臭氧发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6295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单风冷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介电体、进气嘴和出气嘴,介电体设置在外电极的外表面上,外电极套于内电极上,二者之间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间隙,内电极及外电极的两端分别套有封头,封头与外电极、内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间隙密闭的密封圈,内电极的端部开有轴向的盲孔以及连通该盲孔与密封间隙的连接孔,封头开有与内电极端部相适配的通孔,内电极的端部从该通孔伸出,内电极的两个端部分别作为用于含氧气体流通的进气嘴和出气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容易实现小型化,其封头与支架能够注塑一体制成,一来使得封头与内电极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二来更可以降低臭氧发生管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管,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紧凑的单风冷臭氧发生管
技术介绍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为氧气和单个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而且因为它的不稳定性,剩余的臭氧还可被还原成氧气,因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臭氧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功效并有利于环保。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按原理分为光化学、电化学、原子辐射和电晕放电等几种方式。其中,工业上大多采用电晕放电方法所产生的臭氧源,电晕放电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高压电场使含氧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自由高能电子离解氧分子,经气体碰撞反应又聚合成臭氧分子。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相对能耗最低、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其是采用电晕放电方法生产臭氧的专用设备,而臭氧发生管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件,该放电器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和介电体,其中介电体设置在外电极的外表面上,外电极位于介电体和内电极之间,放电电极与介电体之间具有放电气隙。臭氧的产生和产量以及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与臭氧发生管的电极、介电体和工作时的温度密切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紧凑的单风冷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介电体、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介电体设置在外电极的外表面上,所述外电极套于所述内电极上,二者之间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间隙,所述内电极及外电极的两端分别套有封头,所述封头与外电极、内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间隙密闭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的端部开有轴向的盲孔以及连通该盲孔与所述密封间隙的连接孔,所述封头开有与内电极端部相适配的通孔,内电极的端部从该通孔伸出,所述内电极的两个端部分别作为用于含氧气体流通的进气嘴和出气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张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