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臭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998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生成臭氧的发生装置,它由一个以上的臭氧发生单元组成。在一个箱体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频电源控制系统,另一部分是一个以上及一个以上的臭氧发生单元。臭氧发生单元由绝缘构件、内电极、外电极、介质管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无声放电的原理,双冷式结构设计,臭氧产量大、浓度高、电耗小、设备体积小、成本低,是一种适用于工业生产、水处理、以及食品行业等领域最理想的臭氧发生装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浓度臭氧发生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特别适用于生产高浓度和大产量的臭氧发生装置。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和杀菌剂。目前臭氧在工业上和民用上的用途日益扩大,例如用于工业生产、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保鲜等方面。由于目前臭氧发生器的价格高、体积庞大、运行成本高、结构复杂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影响。随着现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水处理应用技术方面,很多的生物降解和消毒杀菌工艺无法满足新的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因此臭氧应用的必要性越来越强。臭氧产生从理论上讲1千瓦/小时的电能产生1210克的臭氧,而实际上产生臭氧只占所耗电能的12.5%,而大约87.5%的电能变成热量损失,因此发生臭氧时放出的热量必须通过冷却排出。采用高频交流电能提高单位放电空间的臭氧产量,通过一定的冷却方式,可提高臭氧产量43倍。产生高浓度、大产量的臭氧,解决电极的冷却尤其重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能耗少、臭氧产生效率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利用高频电源(30KHz),通过对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设计,加大了单元单位空间的臭氧产量,改善了电极的冷却,从而减少了臭氧的分解,提高了臭氧的浓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包括一个箱体,箱体的正面是高频电路控制单元面板,箱体内由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臭氧发生单元和高频控制单元组成,臭氧发生单元的内外电极两端对称设置绝缘构件,内电极用绝缘冷却液或冷却气体冷却,从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入,从另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出;外电极采用水冷却;干燥空气或纯氧从一端的绝缘构件进入,产生的臭氧从另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出。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臭氧产出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经测试,每公斤臭氧电耗只需10.4千瓦,臭氧浓度可达80.4毫克/每升。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本技术的一组发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臭氧发生单元组件的剖面图;图3:内电极的剖面图;图4:介质管和外电极的剖面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单机单元,在箱体(8)内上层放置一个高频电源控制单元(7),通过高压线(7a)与箱体(8)内下部的内电极(4)连接,绝缘冷却液或冷却气体经过臭氧发生单元A一侧的绝缘结构件(1)经过冷却导入管(12)进入内电极(4)内,通过绝缘结构件(2)进入冷却导出管(11)后排出,臭氧发生单元A的外电极(5)的冷却采用水冷方式,冷却水经冷却进水管(13)进入不锈钢筒(6),然后经冷却出水管(14)流出。高频电源控制-->单元(7)通电后,臭氧发生单元A通过无声电晕放电,干燥的纯氧或干燥空气经过连接在绝缘结构件(1)上的进气管(10)进入放电区域内,在无声放电反应作用下,产生臭氧,通过连接在绝缘结构件(2)上的硅橡胶或氟橡胶出气管(9)导出产生的臭氧气体。图(2)中所述的为本技术的臭氧发生单元A的一个组件,绝缘结构件(1)和绝缘结构件(2)分置在两端,不锈钢筒(6)固定在绝缘结构件(1)和绝缘结构件(2)之间,冷却进水管(13)、冷却出水管(14)分别在不锈钢筒(6)的两边,外电极(5)在不锈钢筒(6)内,通过冷却水得以冷却。介质管(3)紧贴在外电极(5)内壁,固定在绝缘结构件(1)和绝缘结构件(2)之间。介质管(3)内为内电极(4),内电极(4)由不锈钢管或硬铝管制成,固定在两端的绝缘结构件(1)和绝缘结构件(2)上,内电极(4)的两端分别与冷却导入管(12)和冷却导出管(11)连接,绝缘冷却液或冷却气体经冷却导入管(12)和冷却导出管(11)将内电极(4)冷却,极大改善了电极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了臭氧的产出效率。干燥的纯氧或干燥空气经过连接在绝缘结构件(1)上的进气管(10)进入介质(3)和内电极(4)之间,高频电源控制单元(7)产生高压经高压线7a通过绝缘结构件(1)与内电极(4)接通,内外电极间放电产生臭氧气体,经绝缘结构件(2)一端的出气管(9)导出,中间结构的气阻小,臭氧的分解量小,产生的臭氧浓度高。图(3)所述的为本技术的内电极(4),采用不锈钢或硬铝材料,表面光洁度要高。-->图(4)所述的为本技术的外电极(5)以及介质管(3)的剖面图,介质管(3)采用硼酸盐玻璃或陶瓷管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而且材料易于选配。外电极(5)采用不锈钢丝网或导电材料镀膜,附着于介质管(3)外表面。本技术的特点:一、高频电源控制单元的设计应用,使得臭氧发生单元的体积减小,放电的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臭氧产量提高。二、绝缘件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臭氧发生单元的密封安全,同时二端的绝缘构件使得气阻减少,臭氧的产量有保证。三、内外电极易于冷却,有效提高了单位电耗产生的臭氧量。四、臭氧发生单元数量可根据臭氧产量的要求进行组合,因此可以提供大产量的臭氧发生器,五、结构设计简单,易于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箱体,箱体的正面是高频电路控制单元面板,箱体内由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臭氧发生单元和作为电源的高频控制单元组成,臭氧发生单元的内外电极两端对称设置绝缘构件,内电极用绝缘冷却液或冷却气体冷却,从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入,从另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出;外电极采用水冷却,外电极紧贴在介质管的外壁;干燥空气或纯氧从一端的绝缘构件进入,产生的臭氧从另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箱体,箱体的正面是高频电路控制单元面板,箱体内由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臭氧发生单元和作为电源的高频控制单元组成,臭氧发生单元的内外电极两端对称设置绝缘构件,内电极用绝缘冷却液或冷却气体冷却,从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入,从另一端的绝缘构件导出;外电极采用水冷却,外电极紧贴在介质管的外壁;干燥空气或纯氧从一端的绝缘构件进入,产生的臭氧从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卫东田长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