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巢湖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6750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涉及机械领域,包括机架、第一发射平台、第二发射平台、机械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皮带轮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机壳安装固定在底座上且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在皮带轮顶部,机架内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发射平台的底面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滑块上设有铰接座,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与铰接座铰接,位于发射平台转动面上的其中一个侧边与机架的顶面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第一发射平台和第二发射平台及其相应的步进电机,可实现模型火箭任意发射角度的调整,且操作便捷,此外,通过设置的机械爪,可以对模型火箭进行夹持固定,提高了其发射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模型火箭发射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型火箭发射平台作为一种集成检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模型火箭发射平台的夹持装置固定,往往采用手动方式来调节,操作不便,且发射平台的角度调整机构结构复杂,调节困难,影响了工作效率,且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包括机架、第一发射平台、第二发射平台、机械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发射平台和第二发射平台均为矩形的板体,第一发射平台上设有矩形通孔且其尺寸大于第二发射平台,第一发射平台的左右两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轴,第一发射平台通过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发射平台通过转轴与矩形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发射平台的左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的后侧的转轴上均设置有皮带轮并通过皮带分别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二发射平台的底部设有空壳状的底座,所述机械爪设于底座内并通过第二发射平台上设有的槽口延伸至外侧。优选的,所述机械爪包括电机、丝杠、丝母、V形抓手、连杆、套圈、轴承座和夹持片,丝杠与电机轴连接,丝母螺纹连接在丝杠上,丝杠的上部设有一段没有螺纹的圆柱面,并套接有所述套圈,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套圈的顶部,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轴承与丝杠的顶部键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V形抓手的内侧及套圈的外侧铰接,V形抓手的底端与丝母铰接,所述夹持片转动连接在V形抓手的顶部。优选的,所述V形抓手有四个且周向分布。优选的,所述夹持片具体为圆柱面状的金属片或塑料片。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形且底座的底面与机架内部的底面留有间距。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四个侧面设有窗口。优选的,所述槽口的形状为矩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射平台整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第一发射平台和第二发射平台及其相应的步进电机,可实现模型火箭任意发射角度的调整,且操作便捷,此外,通过设置的机械爪,可以对模型火箭进行夹持固定,提高了其发射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中机械爪和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中机械爪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中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2—第一发射平台,3—第二发射平台,4—底座,5—矩形通孔,6—转轴,7—第一步进电机,8—第二步进电机,9—皮带轮,10—皮带,11—槽口,12—电机,13—丝杠,14—丝母,15—V形抓手,16—连杆,17—套圈,18—轴承座,19—夹持片,20—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包括机架1、第一发射平台2、第二发射平台3、机械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发射平台2和第二发射平台3均为矩形的板体,第一发射平台2上设有矩形通孔5且其尺寸大于第二发射平台3,第一发射平台2的左右两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轴6,第一发射平台2通过转轴6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二发射平台3通过转轴6与矩形通孔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7和第二步进电机8,第一发射平台2的左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3的后侧的转轴6上均设置有皮带轮9并通过皮带10分别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7和第二步进电机8,第二发射平台3的底部设有空壳状的底座4,所述机械爪设于底座4内并通过第二发射平台3上设有的槽口11延伸至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爪包括电机12、丝杠13、丝母14、V形抓手15、连杆16、套圈17、轴承座18和夹持片19,丝杠13与电机12轴连接,丝母14螺纹连接在丝杠13上,丝杠13的上部设有一段没有螺纹的圆柱面,并套接有所述套圈17,轴承座18固定连接在套圈17的顶部,轴承座18内安装有轴承(图中未示出),轴承与丝杠13的顶部键连接,连杆16的两端分别与V形抓手15的内侧及套圈17的外侧铰接,V形抓手15的底端与丝母14铰接,所述夹持片19转动连接在V形抓手15的顶部,所述V形抓手15有四个且周向分布,确保夹持力的均匀性,使其稳定性更好,所述夹持片19具体为圆柱面状的金属片或塑料片,其形状符合模型火箭的外形,夹持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形且底座4的底面与机架1内部的底面留有间距,避免底座4与机架1的底部触碰而影响其角度调节的正常进行。此外,所述机架1的四个侧面设有窗口20,可方便人们观察底座的位置,所述槽口11的形状为矩形。工作原理:假设第一发射平台2左右两侧设有的转轴6处在X轴,第二发射平台3前后两侧的转轴6处在Y轴,与第一发射平台2垂直且穿过其中心的直线为Z轴,第二发射平台3的中心为原点O,那么,第一步进电机7启动,可以调整第一发射平台2在YOZ面上的角度,第二步进电机8启动,可调整第二发射平台3在XOZ面上的角度,模型火箭放置好后,启动电机,丝杠正反转动并带动丝母上下移动,V形抓手15张开或收缩,并通过夹持片19完成对模型火箭的夹持固定。基于上述,本发射平台整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第一发射平台2和第二发射平台3及其相应的步进电机,可实现模型火箭任意发射角度的调整,且操作便捷,此外,通过设置的机械爪,可以对模型火箭进行夹持固定,提高了其发射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实用性强。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发射平台、第二发射平台、机械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发射平台和第二发射平台均为矩形的板体,第一发射平台上设有矩形通孔且其尺寸大于第二发射平台,第一发射平台的左右两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轴,第一发射平台通过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发射平台通过转轴与矩形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发射平台的左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的后侧的转轴上均设置有皮带轮并通过皮带分别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二发射平台的底部设有空壳状的底座,所述机械爪设于底座内并通过第二发射平台上设有的槽口延伸至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发射平台、第二发射平台、机械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发射平台和第二发射平台均为矩形的板体,第一发射平台上设有矩形通孔且其尺寸大于第二发射平台,第一发射平台的左右两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轴,第一发射平台通过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发射平台通过转轴与矩形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发射平台的左侧以及第二发射平台的后侧的转轴上均设置有皮带轮并通过皮带分别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二发射平台的底部设有空壳状的底座,所述机械爪设于底座内并通过第二发射平台上设有的槽口延伸至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夹持装置的火箭发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爪包括电机、丝杠、丝母、V形抓手、连杆、套圈、轴承座和夹持片,丝杠与电机轴连接,丝母螺纹连接在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愿捷张兵王邵军陶以哲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