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131730 阅读:7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包括三层结构,最内层为以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形成的载药纳米粒子,中间层为吸附在所述载药纳米粒子表面的血小板抑制剂层,最外层为连接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的脂质双分子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可以实现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不影响正常组织或细胞部位的血管的功能,增强载药纳米粒子向肿瘤细胞的渗透和滞留,增强EPR效应,提高载药纳米粒子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实现对肿瘤的更强杀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药物
,涉及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一些其他的辅助治疗,而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不超过30%的癌症病人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对于大部分癌症病人来说放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放化疗过程中给病人带来的毒副作用特别大,因此寻求新的肿瘤治疗手段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随着纳米医学的飞快发展,纳米药物由于其特有的小尺寸效应,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在肿瘤部位大量富集,高效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给药剂量的同时,降低非特异性释放,从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纳米药物是指药物与纳米载体形成的尺寸介于1-200nm的药物输送系统,包括聚合物纳米药物、无机纳米药物、纳米脂质体药物,及其它一些特殊纳米化药物如核酸纳米药物等。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改善药物水溶性,提高药物的透膜能力和生物利用度。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实现可控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3)引入具有不同刺激敏感的生物材料,例如pH、温度、酶等,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可控释放,减轻药物的副作用。4)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由于肿瘤部位新生血管的不完整性,以及缺乏淋巴管的清除作用,导致纳米载体具有被动肿瘤靶向效应,即EPR(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效应;已经有多种纳米化药物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如阿霉素脂质体纳米颗粒,白蛋白紫杉醇等。EPR(EnhancedPermeation Retention effect)效应是当代纳米医学的基础,但是有限的瘤内灌注和滞留是限制纳米医药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数据显示,药物纳米化对于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的程度不超过30%。与此同时,小尺寸纳米颗粒由于其有限的载药效率及复杂的制备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药物开发中的应用。CN103893123A公开了一种脂质体-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包括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子和包覆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子表面的磷脂双分子层,以及包埋于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子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水溶性不同的药物。虽然该专利技术的脂质体-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在血液中具有长循环时间,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但是其最外层包覆的磷脂双分子层对于肿瘤组织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较低,其靶向性仅仅是依靠纳米材料的纳米效应。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得到一种具有特异性肿瘤组织识别作用并能够提高在肿瘤组织的渗透滞留效应的载药纳米粒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包括三层结构,最内层为以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形成的载药纳米粒子,中间层为吸附在所述载药纳米粒子表面的血小板抑制剂层,最外层为连接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的脂质双分子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响应肿瘤局部高表达的酶,增强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肿瘤靶向性,释放血小板抑制剂,诱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使得释放出来的最内层即载药纳米粒子可以大量的穿透肿瘤血管内皮进入肿瘤组织,实现增强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效应的目的。优选地,所述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为聚醚酰亚胺-聚乳酸共聚物(PEI-PLA)、聚醚酰亚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I-PLGA)、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或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物。优选地,所述化疗药物为亲水性化疗药物和/或疏水性化疗药物。优选地,所述亲水性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盐酸盐和/或奥沙利铂。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化疗药物为阿霉素和/或紫杉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化疗药物包裹在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中,例如亲水性化疗药物可以在包裹在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形成的亲水内核中,而疏水性药物可以包裹在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形成的疏水层中。优选地,所述血小板抑制剂为但不限于氯吡格雷和/或血小板去除抗体R300,即也可以应用其他能够对血小板起到抑制或去除作用,提高肿瘤部位血管通透性的血小板抑制剂。优选地,所述脂质双分子层为由磷脂和/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与胆固醇构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在本专利技术中脂质双分子层模拟细胞膜,增强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减少被机体清除的概率。优选地,所述磷脂为大豆卵磷脂和/或脑磷脂。优选地,所述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为肿瘤部位酶响应性多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特异性地响应肿瘤部位微环境,例如响应于肿瘤部位高表达的酶,从而释放血小板抑制剂,提高肿瘤部位血管通透性,而对于正常组织或细胞部位的血管的功能不产生影响。优选地,所述酶响应性多肽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响应性多肽和/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响应性多肽。优选地,所述酶响应性多肽为DSK[C18]DSGPLGIAGQDSK[C18]DS。该酶响应性多肽具有C18链构成的疏水片段和DSGPLGIAGQDSK的多肽片段构成的亲水片段,其中[C18]为链长为18个碳原子的脂肪烃链。酶响应性多肽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响应肿瘤局部高表达的酶,增强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肿瘤靶向性,并且可以在响应肿瘤局部高表达的酶后,使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释放出血小板抑制剂,诱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使得释放出来的最内层即载药纳米粒子可以大量的穿透肿瘤血管内皮进入肿瘤组织,提高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效果。此外,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磷脂材料进行特定选择使其具备pH响应性,以使得得到pH响应性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以响应于肿瘤部位的微酸性pH环境。优选地,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0-120nm,例如80nm、83nm、85nm、88nm、90nm、93nm、95nm、98nm、100nm、105nm、108nm、110nm、115nm、118nm或120nm。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向有机相中加入水,任选地加入亲水性化疗药物的水溶液,超声,形成初乳;(2)向步骤(1)得到的初乳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任选地加入疏水性化疗药物溶液,超声,形成复乳;(3)在搅拌下,将步骤(2)得到的复乳加入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继续搅拌,而后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纳米粒子悬液;(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粒子悬液与血小板抑制剂混合搅拌,然后离心得到表面吸附有血小板抑制剂的载药纳米粒子;(5)将磷脂和/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环境响应性多肽和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中,而后去除有机溶剂,在容器底部自组装得到脂质双分子层薄膜,向该容器中加入步骤(4)得到的表面吸附有血小板抑制剂的载药纳米粒子悬液,水化,超声得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溶液体系,离心得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中,步骤(1)和步骤(2)所述任选地操作步骤不能同时选择不进行。由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包括三层结构,最内层为以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形成的载药纳米粒子,中间层为吸附在所述载药纳米粒子表面的血小板抑制剂层,最外层为连接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的脂质双分子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包括三层结构,最内层为以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形成的载药纳米粒子,中间层为吸附在所述载药纳米粒子表面的血小板抑制剂层,最外层为连接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的脂质双分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为聚醚酰亚胺-聚乳酸共聚物、聚醚酰亚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物;优选地,所述化疗药物为亲水性化疗药物和/或疏水性化疗药物;优选地,所述亲水性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盐酸盐和/或奥沙利铂;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化疗药物为阿霉素和/或紫杉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抑制剂为氯吡格雷和/或血小板去除抗体R300;优选地,所述脂质双分子层为由磷脂和/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与胆固醇构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优选地,所述磷脂为大豆卵磷脂和/或脑磷脂;优选地,所述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肽为肿瘤部位酶响应性多肽;优选地,所述酶响应性多肽为基质金属蛋白酶-2响应性多肽和/或基质金属蛋白酶-9响应性多肽;优选地,所述酶响应性多肽为DSK[C18]DSGPLG-IAGQDSK[C18]DS。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0-120n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向有机相中加入水,任选地加入亲水性化疗药物的水溶液,超声,形成初乳;(2)向步骤(1)得到的初乳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任选地加入疏水性化疗药物溶液,超声,形成复乳;(3)在搅拌下,将步骤(2)得到的复乳加入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继续搅拌,而后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纳米粒子悬液;(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粒子悬液与血小板抑制剂混合搅拌,然后离心得到表面吸附有血小板抑制剂的载药纳米粒子;(5)将磷脂和/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环境响应性多肽和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中,而后去除有机溶剂,在容器底部自组装得到脂质双分子层薄膜,向该容器中加入步骤(4)得到的表面吸附有血小板抑制剂的载药纳米粒子悬液,水化,超声得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溶液体系,离心得到脂质体-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其中,步骤(1)和步骤(2)所述任选地操作步骤不能同时选择不进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三氯甲烷;优选地,在步骤(1)中,相对于1mL有机溶剂,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的用量为10-40mg;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广军张银龙李素萍赵颖季天骄赵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