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1717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了针对底发射OLED显示器的触控结构设计,特别是在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将触控电极的制造集成在柔性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工艺简单,集成度高,能够有效减少使用膜层和绑定次数,从而减小产品的整体厚度,使得显示器更薄,柔性更好,耐弯折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器件(OLED)是利用外加电压后注入的载流子复合激发有机材料发光的器件,具有自发光、高效率、低电压、响应快、视角宽、可做在柔性基板等诸多优点,可以做成显示器或照明器件,倍受社会的关注。在许多显示设备中,希望将触摸屏功能结合到显示器中。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根据出光方向不同可以分为顶发射和底发射OLED显示器。目前,触控设计针对底发射OLED显示器的不多,例如可以通过外挂触控单元实习触控功能,然而这种结构的制作方法大多工艺复杂,集成度低,并且会增加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包括:一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位于出光方向一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出光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和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底发射柔性显示器还包括一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出光方向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出光方向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出光方向一侧形成有第一保护膜层。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三个过程;其中,第一个过程是在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上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个过程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步骤1)采用一刚性基板,在所述刚性基板上沉积一层离型层;步骤2)在所述离型层上依次制作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柔性基板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或者,在所述离型层上依次制作所述柔性基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步骤3)对所述刚性基板的背面进行激光照射,使所述离型层破碎以剥离所述刚性基板;第三个过程是将所述第一个过程和所述第二个过程获得的半成品贴合。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采用如上述的制造方法获得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针对底发射OLED显示器的触控结构设计,特别是在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将触控电极的制造集成在柔性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工艺简单,集成度高,能够有效减少使用膜层和绑定次数,从而减小产品的整体厚度,使得显示器更薄,柔性更好,耐弯折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显示器的第一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显示器的第二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9为实施例1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获得的中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本文中所述的“形成于/设置于/在…(之)上”应当理解为包括直接接触的“形成于/设置于/在…(之)上”和不直接接触的“形成于/设置于/在…(之)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和电连接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主要包括:柔性基板100、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200和触控单元300。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器为底发射类型,柔性基板100具有位于出光方向一侧(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第一表面(即图1中所示的柔性基板100的下表面)和位于出光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即图1中所示的柔性基板100的上表面)。柔性基板100可以为PI或PET材质的柔性基板。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00采用PI材质。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200,也称为“显示单元”或“显示元件”,形成于柔性基板100的上表面一侧。触控单元30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第二触控电极302形成于柔性基板100的第二表面(上表面)一侧,且位于第二表面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200之间;或者第二触控电极302形成于柔性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下表面)一侧;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柔性基板100和第二触控电极302的出光方向一侧,且与第二触控电极302相对地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01的出光方向一侧(下侧)形成有第一保护膜层303。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300位于柔性基板100的下表面一侧,具体地,第二触控电极302位于柔性基板100的下表面一侧,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第二触控电极302的下侧且两者相对地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01的下侧形成有第一保护膜层303。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单元300包括在柔性基板100的下表面上、沿出光方向一侧依次层叠地设置的第二阻挡层305、第二触控电极302、第一阻挡层304、第一触控电极301以及第一保护膜层303。其中,第二阻挡层305设置在柔性基板100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第二阻挡层305为绝缘材质,且具有隔绝水氧的功能。第一阻挡层304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第一阻挡层304为绝缘材质,且具有隔绝水氧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01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可以通过一层第一阻挡层304(绝缘介质层)间隔地设置,从而形成触控单元300的触控电容结构。上述的第一阻挡层304和第二阻挡层305可以采用诸如氧化硅、氮化硅等材质。第一保护膜303位于第一触控电极30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膜303为整个底发射柔性显示器的最下层的保护膜。第一保护膜303可以采用常规的阻水膜,例如在诸如PET或COP基材上涂覆一层阻水涂层(氧化硅或氮化硅涂层)所形成的阻水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01具有延伸出第一阻挡层304之外的触控绑定部分301b,以用于与其对应的IC连接。触控单元300可以为互电容式触控单元,例如,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中的其中一个为驱动电极,另一个为感测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01为感测电极,如图2所示,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条状子电极301x,沿显示器的行方向排布;第二触控电极302为驱动电极,如图3所示,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条状子电极302y,沿显示器的列方向排布。感测电极301的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包括:一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位于出光方向一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出光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和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发射柔性显示器还包括一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出光方向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出光方向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出光方向一侧形成有第一保护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包括:一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位于出光方向一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出光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和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发射柔性显示器还包括一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出光方向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出光方向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出光方向一侧形成有第一保护膜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沿所述出光方向一侧依次层叠地设置的第二阻挡层、第二触控电极、第一阻挡层、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一保护膜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在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沿所述出光方向相反一侧依次层叠地设置的TFT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反射阴极层、薄膜封装层以及第二保护膜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延伸出所述第一阻挡层之外的触控绑定部分,以用于与相对应的IC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能进行互电容式触控。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层和所述第二阻挡层采用绝缘材料制成。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发射柔性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三个过程;其中,第一个过程是在所述第一保护膜层上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